首页 理论教育 草原资源:天然广袤畜牧场

草原资源:天然广袤畜牧场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栋教授曾给草原定义:“凡因风土等自然条件较为恶劣或其他缘故,在自然情况下,不宜于耕作农作物,不利于生长树木,或树木稀疏而以生长草类为主,只适于经营畜牧业的广大地区。”王栋教授定义为:“凡生长或耕种牧草的土地,无论所生长的牧草株本之高低,亦无论所生长牧草为单纯种或多种牧草,皆谓之草地。”同时,草原资源的内涵,随着生产的发展,应该扩展为一切天然草原。

草原资源:天然广袤畜牧场

一、草原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草原是指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天然草原是指一种土地类型,它是草本和木本饲用植物与其所着生的土地构成的具有多种功能的自然综合体。人工草地是指选择适宜的草种,通过人工措施而建植或改良的草地。

《草地分类》(NY/T2997-2016)规定:地被植物以草本或半灌木为主,或兼有灌木和稀疏乔木,植被覆盖度大于5%、乔木郁闭度小于0.1、灌木覆盖度小于40%的土地,以及其他用于放牧和割草的土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规定:草地指以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天然牧草地(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包括实施禁牧措施的草地,不包括沼泽草地)、沼泽草地(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的沼泽化的低地草甸、高寒草甸)、人工牧草地(指人工种植牧草的草地)、其他草地(指树木郁闭度小于0.1,表层为土质,不用于放牧的草地)。

草地、草原、草场的概念和含义,在国内各地和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和定义。草地与草原的概念是从不同学科给予的不同定性,归结为它是一类特定的绿色地被、土地类型、环境景观、自然资源。植物地理学和地植物学家把“草原”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自然地理景观,是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产生的,是陆地植被的一种植被型,其含义是“以多年生微温旱生草本植物为组成的植物群落”。从畜牧业角度谈,“草原是大面积的天然植物群落所着生的陆地部分,这些地区所产生的饲用植物,可以直接用来放牧或刈割后饲养牲畜”(任继周,1961)。这一概念不仅继承了我国传统的草原一词的含义,而且也充分体现了草原是以牧草和各类家畜为主题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的生产资料,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王栋教授(1955)曾给草原定义:“凡因风土等自然条件较为恶劣或其他缘故,在自然情况下,不宜于耕作农作物,不利于生长树木,或树木稀疏而以生长草类为主,只适于经营畜牧业的广大地区。”

我国草原学家贾慎修(1982)认为:“草地是草和其着生的土地构成的综合自然体,土地是环境,草是构成草地的主体,也是人类资源利用的对象。”王栋教授(1955)定义为:“凡生长或耕种牧草的土地,无论所生长的牧草株本之高低,亦无论所生长牧草为单纯种或多种牧草,皆谓之草地。”草地概括而言是具有一定面积和牧用价值的植被及其生长地的总体,是畜牧业生产资料,并具有多种用途的植物资源,同时也是生态保护和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条件。草地以其成因的不同,有天然草地、半人工草地(人工改良的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三大类。根据以上专家对草原、草地的定义可见,草原和草地的内涵是基本相同的,只是各地的叫法不同而已。在我国北方,根据传统习惯仍然用草原或草场来指草地,农区多用草山、草坡等。

二、草原资源

天然草原是自然界中存在的、非人类创造的自然体,它蕴藏着能满足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的能量与物质,是一类自然资源。只有当人类去开发利用,能产生产品和效益,使草地蕴藏的生产价值得以体现,才能成为现实的草原资源。因此概括而言,草地与草原资源的根本区别在于,草地是一种自然体,是自然界存在的各种类型中的一种,分布于各地的草地的泛称,它蕴藏着生产能力;草原资源是经过人类利用、经营的草地,是生产资料和环境资源,是有数、质量和分布地域的草地经营实体,使草地蕴藏的生产能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由于受开发利用条件与程度的制约和影响,在具体地段、具体时间内所能利用表达的生产力,与草地蕴藏的生产力还不尽相同,既可能尚未充分发挥,也可能用之过度。同时,草原资源的内涵,随着生产的发展,应该扩展为一切天然草原。

草原是一种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存在的、非人类创造的自然体,它蕴藏着能满足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的能量与物质。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定义:“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因此草原资源可以定义为具有数量、质量、空间结构特征,有一定面积分布,也有生产能力和多种功能。

草原资源质量指草原牧草品质的优劣,草原适用方式、适用季节、适养家畜的范围,草原自然灾害的状况。草原资源的空间分布是指各种类型草原在由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组成的三维空间中的分布格局及组成结构。草原的生态功能主要是指防风、固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等多种作用。草原还养育着野生动物,可供人们旅游观赏,是人类重要的游憩地。在发达国家,草原资源的畜牧业商业价值的重要性在下降,其他如观赏、旅游、生态等商业用途或非商业性的财政回报上升。因此,草原资源评价内容,也不仅仅限于草原的生产力价值,而是综合评定草原的多方面价值和功能。

三、草原资源的自然属性(www.xing528.com)

(一)草原资源数量的巨大性

草原资源数量的巨大性即指草原的面积大;草原分布最广,类型繁多;草原的植物量很大,全世界的植物生物量为1.17×1012~1.27×1012t/a,其中36%~74%为森林植物量,36%~64%为草原植物量,多年的研究表明二者的质量近乎相等。

(二)草原资源质量的差异性

地球上不同的气候带形成许多地域性的草原。例如在世界范围内,热带草原以稀树草原为主,亚热带草原以荒漠为主,温带草原以草原和草甸为主,寒带草原以冻原为主,高寒带草原以高寒草甸为主。草原的自然差异要求人们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不同类型的草原资源,确定草原利用的合理结构与方式,以获取草原利用的最佳效益。

(三)草原资源位置的空间有序性

由于地球表面生态环境空间位置的有序固定性和时间变化的周期性,使草原资源及其类型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也是有序固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草原资源的区位差异及使用上的经济价值差异。

(四)草原资源发展的阶段性和动态性

作为活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草原资源,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必然处于一定的发展阶段。当草原资源的能量和物质输入与产品输出大体相同时,草原资源处于平衡的稳定阶段;当草原的利用不足,能量与物质的输入大于输出时,草原资源就处于正向发展的聚集与富化状态;当能量与物质的输入小于输出时,草原资源就处于逆向发展的消耗与贫化状态,当草原资源贫化到丧失自我恢复能力时,就会发生质变,使草原资源彻底破坏,不复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