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理论是卡尔·波兰尼对经济与社会、文化关系思想的一个重要贡献。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过程,是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社会与文化可被视为一种互为表里的关系,即社会是一套制度化设置下的不同地位角色之间结构性的互动模式,而后者则是社会互动赖以有序发生的意义体系和象征体系。经济与社会、文化三者之间紧密相关,互为表里,相互建构,其关系绝非简单的二元对立与决定论所能概括,在实践中需要从整体论的角度来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在卡尔·波兰尼之前,多数人认为经济是一个相对于社会和文化的独立领域,是一个自主的、外在的系统,经济与社会、文化是互不相干的领域。然而,在波兰尼看来,19世纪以前的人类社会,经济始终是嵌入于特定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之中的,是附属性的。经济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经济是从属于政治、文化、宗教与社会关系的。对此,卡尔·波兰尼用了“嵌入(embededness)”一词来说明经济和社会的关系。“人类的经济是浸没在他的社会关系之中的。他的行为动机并不在于维护占有物质财物的个人利益,而在于维护他的社会地位,他的社会权利,他的社会资源。只有当物质财物能够服务于这些目的时,他才会珍视它。……在每一种情况下,经济体系都是依靠非经济动机得以运转的。”(卡尔·波兰尼,2007)简言之,卡尔·波兰尼认为经济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必须放到与社会、文化、政治、道德、伦理等层面共同作为一个整体去理解。
19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经济可以挣脱社会与文化等整体性的约束而独立发展,是为“脱嵌”。其后果是形成一个经济吞噬社会与文化等传统领域的“市场社会”,即将市场的原则滥用到了社会、文化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凸显金钱无所不能的威力,社会与文化领域的一切事项均可用于交易买卖,由此造成传统的社会领域中的公平正义、道德良知遭受重大挑战。与市场社会的不断扩张相伴随,社会的各种力量会集聚起来保护社会免受侵害,这就是社会保护的“反向运动”,二者共同构成所谓“双向运动”(卡尔·波兰尼,2007)。(www.xing528.com)
卡尔·波兰尼的理论能否适用于中国并非本文简单讨论所能说清,但其借鉴和启示意义重大。尽管我国已经是一个历经重大变迁的社会,但乡村社会和文化结构变迁较为缓慢,某种程度上仍具卡尔·波兰尼所言“前现代社会”的特质。在当代中国,波兰尼的经济与社会文化“互嵌”理论提醒我们经济理应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发展经济必须关注经济之外的政治、宗教、道德、伦理等方面因素,这些层面之间不是简单的拼凑叠加,而是有机联结为统一整体。发展农民组织,需要考虑与此相关的整体性背景和各层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发展自由市场经济社会可能不可避免会伤害到社会,农村的养老保障、子女教育、医疗卫生、治安环境、经济发展等问题可能正是由此而来。因此,组织相应的社会保护是必要的,开展相应的道德伦常、人心教化等工作也是必要的。二者是一个“双向运动”,可以同步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