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末,与中国千百万个普通村庄一样的山西永济寨子村,没有依赖外来的资源起步(依靠自身的行动吸引了政府和不少学者的关注和支持,那是后话)。从将近20年所经历的坎坷以及最后迎来的成功来看,蒲韩乡村社区积累了发展过程中的丰富教训与经验,对农民组织建设、农村社区发展是具有较强借鉴与启发意义的。寨子村从科技知识下乡、组织农村妇女跳广场舞开始得以将农民组织起来,然后依赖自身的力量行动起来,清理垃圾、修建公共道路、开展话题辩论等,在行动中强化了组织。尽管随后开展的集体经济事业惨遭失败,但组织的基础仍在,只是沉寂了两三年的时间,这是社区后续发展的根本。从一个普通的农村社区起步,在没有政府和外界大量投入的基础上,依赖自身组织起来,大胆探索并最终找到一条正确发展的道路,蒲韩乡村社区的发展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本项目组将其发展经验特点与启示概括如下:
农民组织的发展成功与否,不仅要看其财务数据上的经济是否成功,还应该有一个社会文化层面的度量标尺和判断依据,即其所提供的服务是否让农民满意,是否促进了一个社区的公平和谐发展,是否促进了社区文化风气改善、道德素质提升等。蒲韩乡村社区理事长郑冰老师具有非常清醒的“社会”意识,她脑海中的乡村发展绝不只是经济意义上的成功。蒲韩乡村社区的发展得益于始终秉持为农民开展社会生活服务的意识。从一开始郑冰老师组织引领的妇女广场舞、修路和清理公共垃圾等社会活动,都与村民的社会和文化生活密切关联。这些活动是最能让农民们“有感”的。比如修建村子里的公共道路问题,村委会曾经号召、奔走和努力过很多年仍没有成功,而郑冰老师号召农村妇女们自己动手,义务修路,感动了许多村民,最后每家每户出劳动力,用低得多的社会成本,完成了路面整修。随后开展的农民互助养老,让农民不用出村离家而得到养老服务,兼具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服务的优点,而且成本低、效果好、满意度高,是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农村都可推行的一种养老方式。
为社会服务需要经济成本,甚至要牺牲社区组织的盈利所得,但蒲韩乡村社区的理事长郑冰老师非常坚信这一理念——宁愿没有收入、付出成本与代价,也要开展社会服务。当没有开展任何服务的时候,他们宁愿不要政府资助的收入。2008年成立合作社的时候,蒲韩乡村社区28个合作社,政府愿意资助他们每个合作社5万元的发展经费,但郑冰要求蒲韩乡村社区的合作社都不能白要这些资助。“白给钱为什么不要?”许多农民社员甚至合作社负责人想不通,当即就有6个合作社退出蒲韩乡村社区的统一领导。郑冰给出的解释是:“不白要钱,更有利于合作社内部的发展,尽管我们可能步子会慢一点,但一定会走得更踏实。”郑冰应该是有多重考虑的,但这一决策可以反映她心中的社会与经济观念。还有一件事情也可以反映这样的观念。蒲韩乡村社区自主开办信用合作业务以来,郑冰老师发现有些贫困户有资金需求还是不愿到合作社借贷,于是她想发现到底多低的贷款额和利息率才是他们需要的,后来经过主动降低贷款额度、资金互助贷款利率等措施,并让2000元以下额度的贷款免息,让真正的穷人享受到资金互助。这些举措实际上是在自我减损合作社的利润,让利于真正贫困的、有需要的农民,给他们提供切实的帮助。
此外,蒲韩乡村社区开展消费合作,统一采购农资、节假年货、日常生活用品,甚至大件电器和消费品,他们团购小轿车,还团购汽车保险。在消费过程中,他们对村民的消费行为进行引领,劝诫不理性的炫耀性消费、攀比消费,比如不提倡春节攀比性地放大量烟花鞭炮,缩减用量,还提倡用歌舞娱乐等其他的庆祝形式替代烟花鞭炮,或者用电子烟花鞭炮作为替代等,提倡环保消费。提倡勤俭持家,反对铺张浪费。农产品对接周边的运成和永济市区,他们要求送货员务必将城市消费者订购的粮油米面等生活用品送到顾客厨房中,以便观察顾客家中是否有不健康的食品调料或还缺什么生活用品供应,并进而推介他们社区自己生产的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这一活动中难免存在一些经济动机,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背后所要提倡的“健康好生活”理念,希望将此理念用于引领消费者日常生活中消费行为。
其次,重视人的需求,构建综合化服务组织。
开展社会服务需要有经济支持,所以农民组织需要有自生动力。蒲韩乡村社区早期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农资统购提成,早期的红娘手工艺虽然也有收入,但其收益仍颇为有限。蒲韩乡村社区开展社区服务多年后感到必须要发展经济事业了,否则组织成员将会流失,农民们不得不为生活所迫而外出打工,组织本身也将失去好不容易形成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于是他们开展了“千亩生态园”项目,但是农民土地流转之后,反过来雇佣农民作为劳动力的经营管理方式成本高昂,甚至还引发和助长道德信用危机。因为农民“出工不出劳”,他们是被雇佣的劳动者,如果没有足够的农活,他们就失业了,所以他们一边想把农活干完干好,一边又想着不能把农活都干完干好。到了农作物收获的季节,农作物的偷盗也成为一个问题。总之,这一经营方式成本高、收效差。郑冰总结道:“我们之后再开展经济事业,再也不能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模式了。开展农村经济事业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不能让农民离开他们的土地。”在此之后,农民们根据自己所种植或养殖的类型和土地田亩数入股不同的合作社,蒲韩乡村社区主要为其提供服务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并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和公益金,农民的积极性极大提升,反过来也促进社区事业发展水涨船高。前一模式低估了人性的复杂,或对人的需求未能充分了解,所以会使得原本淳朴善良的农民陷于进退维谷、两难选择的道德困境。而在后一种经营管理模式下,人还是原来的人,但是完全换了风貌,问题也迎刃而解。可见,充分考虑并尽量满足人的正常需求,是一个组织发展和强大的前提。“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就算是单个人的需求也是复杂多样的,一个好的农民组织需要从中缕析出群体性的、普遍性的社会需求,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尽量回应这些需求。这也是一个社会组织履行其社会责任的表现。比如蒲韩乡村社区经济层面的服务有生产合作、供销合作、消费合作、资金互助方面的信用合作等,社会层面的服务有垃圾清运、互助养老、“小私塾”幼儿园教育、农民学校教育等,对农民在生产生活中的较大需求都做出了切实回应,开展了经济、社会、文化等综合化服务,赢得了村民口碑,不愧为“农民自己的组织”。(www.xing528.com)
综上,在多数合作社以追求规模“做大做强”为导向的发展理念下,蒲韩乡村社区基于农民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整体需求,本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发展导向,统筹兼顾,综合发展,将一个并无大量外来资源投入的普通乡村带领到一个各项事业发展蒸蒸日上、精神面貌朝气蓬勃、社会和谐、文化自觉的发展状态,并继续保持良好势头。蒲韩乡村社区从将近20年的坎坷历程中探索出来的发展道路是正确的,是大有前途的。
最后,重视人的成长,构建农民终身学习型组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蒲韩乡村社区的理事长郑冰,之前是一位小学老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她深知教育对于人和组织的重要性。农村妇女通过广场舞组织起来以后,郑冰经常会将她们组织起来开展辩论,辩题通常都是关于国家政策、家庭生活、农事生产等方面的。一旦开始辩论,人们就会被好胜心所激发,想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在辩论中也发现许多自己的不足之处,反过来也促使她们想要读书看报、掌握知识。于是她们办了一个小小的图书室,可以在其中了解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等实用信息,还组织读书报告会,每周要做一次读书报告。辩论和阅读都有利于人们提升沟通和表达能力,这为今后开展农民工作和组织自身管理奠定了基础。
蒲韩乡村社区还建立了农民学校,这是一个农民自我学习、自我充电的场所。农禾网络联盟近十年来连续在蒲韩乡村社区开展“禾力乡工、乡师培训”,客观上极大促进了蒲韩乡村社区人才的培养。每年的乡工、乡师培训中,蒲韩乡村社区都占了大头。蒲韩乡村社区各项合作事业的骨干作为乡师在“禾力计划”中还为全国各地来此接受培训的学员们授课,接受了从乡工到乡师的重要挑战,也实现了他们个人成长道路上的华丽转身。
通过举办“小私塾”幼儿园,蒲韩乡村社区还将教育工作延伸到儿童,并通过儿童影响到他们的家庭。这种教育“润物无声”,引领社会风气积极健康发展。红娘手工艺社、歌谣谚语社、互助养老院等组织都利用“家有一老,犹如一宝”的观念,发掘老人的优势,并充分发挥老人的特长,利用老人们所做的传统剪纸工艺、老人们整理的历史歌谣谚语,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宣传爱家乡爱社区的故土情怀。互助养老院规定老人家属要负担200元/月的生活费,还要求家属每月为老人做一次饭,这也是一种教育。这种教育提醒年轻人要承担养老责任,要传承传统的“孝道”文化。
至此,蒲韩乡村社区的教育几乎涵盖了成年人、老年人和幼童,一种积极正面的健康文化在无形中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对蒲韩乡村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文化氛围的形成最为艰难,其功业自然也最为卓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