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效应的大小,与政府支出增加对私人消费或投资支出的影响程度有关。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支出的减少称为“挤出效应”。财政政策产生挤出效应的重要原因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了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引起私人投资与消费减少。这是因为在非充分就业的经济下,如果政府支出增加会使社会总需求增加,导致国民收入增加,实际货币供应量减少,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因而引起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又会使私人投资水平下降,即政府支出部分挤出私人投资支出。在充分就业的经济下,政府支出增加会完全挤出私人投资支出。
不同的西方经济学派对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大小持有不同的观点。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不大,因为货币需求会对利率变动做出反应。货币主义者认为,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大,甚至是100%,因此财政政策的效应不大,甚至无用。但也有经济学家提出财政政策“挤进效应”的概念。所谓挤进效应就是政府在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诱导了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从而带动产出总量或就业总量增加的效应。它是政府支出行为的正外部性所形成的。比如,政府对公共事业增加投资会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引起私人投资成本的下降,产生正的外在经济效应,因此,有可能诱导私人投资增加,进而导致产出增加。再如,政府用财政资金为居民建立养老和医疗保障,可以形成居民对未来的良好预期,打消谨慎消费的念头,从而引起储蓄减少、消费和投资增加等一系列扩张性经济行为[5]。(www.xing528.com)
为了达到某种经济目标,往往不能只采用一种政策工具,必须把各种财政政策工具配合使用。如何使各项政策协调配合是决定政策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种协调与配合既包括各种财政政策工具的配合使用,也包括国内外政策的协调。只有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得当,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政策效应。这种协调与配合当然也有某种规律可以遵循,但更多的时候是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