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菲利普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换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换关系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0年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将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改造成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称之为“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因此,经过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换关系,即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若设u*代表自然失业率,则可将简单形式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为:π=-a式中,参数a是衡量价格对于失业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菲利普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换关系

通货膨胀与失业什么关系?

1958年,在英国任教的新西兰籍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1—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右下倾斜的曲线,这就是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the Phillips curve,简写为PC线),如图13-1所示。

在图13-1中,横轴u代表失业率,纵轴g代表货币工资增长率,这条曲线表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二者间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即负相关关系。当失业率上升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则下降;当失业率下降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则上升。如A点,当失业率较低为u1时,则货币工资增长率gw1较高;反之,如B点,当失业率较高为u2时,则货币工资增长率gw2较低。

1960年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将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改造成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称之为“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

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新古典综合派对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加以改造,改造的出发点在于如下所示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通货膨胀率=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增长率根据这一关系式,若劳动生产增长率为零,则通货膨胀率就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一致。因此,经过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换关系,即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改造后的菲利普曲线如图13-2所示。

(www.xing528.com)

图13-1 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

图13-2 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

在图13-2中,横轴代表失业率u,纵轴代表通货膨胀率π,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就是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较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较高。

若设u*代表自然失业率,则可将简单形式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为:

π=-a(u-u*

式中,参数a是衡量价格对于失业率变动的反应程度。比如,如果a=2,则表示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则通货膨胀率下降2个百分点。总之,从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出,当失业率超过自然失业率,即u>u*时,价格水平就下降;当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即u<u*,价格水平就上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