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需求的构成来看,首先是消费需求。消费是国民收入决定的重要经济力量。因为,消费是总需求(AD)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决定一国或一地区总产出的“三驾马车”之一(Y=C+I+NX)。家庭部门的消费需求(C)包括家庭部门对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如汽车、电视机等)、非耐用消费品支出(如衣服、食品等),还包括劳务支出(如医疗、旅游等);但不包括家庭部门建造或购买住宅的支出。在国际上,一般将建造或购买建筑物(不管是商用建筑还是民用住宅)都作为投资来计算,而不当作是消费。一般情况下,在美国,消费支出的总额占到GDP的2/3左右;2016年我国的消费支出总额也大约占到GDP的44.7%[1]。因此,对总需求的分析就从分析消费支出开始。
大家有没有观察这么一个现象:增加同样数目的收入,富人用来消费的比例与穷人用来消费的比例是不一样的,究竟哪个要高些呢?家庭部门消费支出的数量多少由什么决定呢?不同的经济学家对此有不同的解释。凯恩斯用绝对收入消费函数解释了这一现象。凯恩斯用家庭消费的影响因素为例予以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收入水平(y)、商品价格水平(p)、消费偏好、社会保障制度、风俗习惯等。凯恩斯认为,这些因素中有决定性意义的是家庭收入,并提出了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凯恩斯认为:消费是由当期收入决定;随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与收入间的这种关系称为消费函数,用公式表示:C=C(y)。
表9-1 典型家庭消费-收入变化 单位:美元
表9-1列示了A、B、C、D、E、F、G 7种状态下典型家庭的消费和收入数量情况,其中第三列和第五列分别展示了收入和消费的增加情况。例如,A状态下,家庭收入为9000美元,消费需求9110美元;到B状态下,收入有所增加,变为1万美元,消费也有所增加,为1万美元。依表9-1可以看到,该家庭的消费是随着收入增加而不断增加的,但消费的增加幅度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我们把增加的消费量与增加的收入量之间的比率,即每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来增加消费的部分称为边际消费倾向(MPC),用公式可表示:MPC=ΔC/ΔY或β=ΔC/ΔY(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
式中,ΔC代表消费额的增加量,ΔY代表可支配收入额的增加量。
当ΔC、ΔY均为极小时,上述公式可写成表达式:MPC=dC/dY。
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用公式表示:APC=C/Y
假定消费函数是连续的,根据凯恩斯绝对消费-收入理论,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就可以大致画出消费和收入之间同向变动的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消费函数曲线(见图9-1)。
在图9-1消费曲线中,横轴表示可支配收入y,纵轴代表消费c,45°线(虚线)上任意一点到纵轴和横轴的垂直距离都相等,表示可支配收入全部用于消费。C=C(y)是消费函数曲线,表示消费和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B点是消费曲线和45°线的交点,它表示,这时候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相等。B点左方(如A点),表示消费大于收入;B点右方(如D点),表示消费小于收入。随着消费曲线向右延伸,这条曲线与45°线的距离越来越大,表示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
图9-1 消费曲线
消费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就是与这一点相对应的边际消费倾向(MPC);而消费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的射线的斜率,就是这一点相对应的平均消费倾向(APC)。从图9-1中消费曲线的形状可以看到,随着这条曲线向右延伸,曲线上各点的斜率越来越小,说明边际消费倾向有递减的趋势[2];同时,曲线上各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也越来越小,说明平均消费倾向也有递减的趋势,但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由于消费增量只是可支配收入增量的一部分,因此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0<MPC<1),而平均消费倾向则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APC>1或APC=1或APC<1),因为消费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可支配收入。
如果消费和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消费曲线是一条直线,这时边际消费倾向就是一个不变的常数,这时消费函数可用下列方程表示:c=α+βy。式中,a为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即收入为0时举债或动用过去的储蓄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β为边际消费倾向;β和y的乘积表示收入引致的消费。例如,若已知α=200,β=0.6,则c=200+0.6y,这个消费函数说明若可支配收入增加1单位,其中就有60%用于增加消费,只要y已知,就可算出全部消费支出量。
线性消费函数c=a+βy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消费函数上每一点的斜率都相等,并且大于0小于1,如图9-2所示。
图9-2 线性消费函数曲线
当消费函数为线性时,APC>MPC更容易被看清,因为消费函数上任意一点与原点相连所形成的射线的斜率都大于消费曲线(这里是直线)的斜率。这一点,从公式上也可以证明:APC=c/y=(a+βy)/y=a/y+β,这里的β即MPC,由于α和y都是正数,所以APC>MPC。随着收入y的增加,a/y的值会越来越小,这说明APC逐渐趋近于MPC。
回到前面的问题:富人的消费倾向比穷人的高一些吗?答案是富人的消费倾向要低一些。这是因为富人家庭在满足了生活上的基本需求品消费以后,所增加的收入中用来购买这些必需品的比例会越来越少,会把更多的收入用于投资或慈善项目上,这样,消费增加量占收入增加量的比例就比较小。但是在穷人家庭,随着收入增加,仍然会不断增加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因而,消费增加量占收入增加量的比例仍然比较大。这种现象用经济学语言概括为: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比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一些。(MPC富人<MPC穷人)
总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和消费函数理论是凯恩斯经济理论体系中重要部分,理解了它就理解了消费,也就理解了一国政府如何通过平抑社会不平等来刺激消费,进而扩大总需求、推动国民经济增长。
可支配收入中没有被消费的部分是储蓄(S)。储蓄量的大小不仅可以反映消费量的大小,也可以在可支配收入既定情况下影响消费量。
储蓄函数是与消费函数相联系的。当可支配收入一定时,由于消费随可支配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可推论出储蓄是随可支配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增的。储蓄与可支配收入的这种关系就是储蓄函数,其公式是:s=s(y)。式中,s代表储蓄函数(储蓄倾向),y代表可支配收入。
由线性消费函数c=a+βy,而s=y-c,可以得出线性储蓄函数:s=y-c=y-(a+βy)=-α+(1-β)y,如图9-3所示。
图9-3 线性储蓄函数曲线
边际储蓄倾向MPS=Δs/Δy,当Δs、Δy极小时,MPS=ds/dy,即储蓄函数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平均储蓄倾向APS=s/y,表示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www.xing528.com)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等于收入。
因为c=a+βy,s=-α+(1-β)y
所以c+s=a+βy-a+(1-β)y=y
(2)若APC、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且APC>MPC,则APS、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
(3)APC+APS=1且MPC+MPS=1。
证明:因为y=c+s
所以y/y=c/y+s/y
即 APC+APS=1
可知:APS=1-APC;APC=1-APS
又因为Δy=Δc+Δs
所以Δy/Δy=Δc/Δy+Δs/Δy
即MPC+MPS=1
所以MPS=1-MPC;MPC=1-MPS
根据以上性质,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只要有一个被确定,另一个就会随之被确定。当消费函数已知时,可求出储蓄函数;当储蓄函数已知时,可求出消费函数。
宏观经济学关心的是整个社会的消费函数,即总消费与总收入的关系。社会消费函数是家庭消费函数的总和。不过,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社会消费函数并不等于家庭消费函数的直接、简单加总,还受国民收入的分配状况、政府税收政策、企业未分配利润所占利润的比例等很多条件的限制。不过,在考虑各种限制条件后,社会消费曲线的基本形状仍与家庭消费曲线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可支配收入对消费的决定性影响外,还有以下主要影响消费的因素。
第一,利率。提高利率可以刺激储蓄,从而在可支配收入既定情况下减少消费。但现代经济学家认为,提高利率是增加了消费还是抑制了消费,需针对不同收入的家庭情况,最终取决于利率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一方面,当利率提高时,人们认为减少当前消费、增加将来的消费比较有利,这就是利率提高导致储蓄替代当前消费的替代效应。另一方面,利率提高会使人们将来的利息收入增加,他们会认为自己更富有而增加当前消费,这种由于利率提高导致储蓄减少、当前消费增加的就是收入效应。
就中低收入者而言,利率较高时,主要发生替代效应,故利率提高会增加储蓄、减少当前消费;就高收入者而言,利率提高会产生较大的收入效应,从而可能会减少储蓄、增加当前消费。
就全社会总体而言,利率提高究竟是增加储蓄还是减少储蓄,由人们增加或减少储蓄的总和来决定,受到储蓄的用途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难以事前判断究竟会增加储蓄还是减少储蓄。
第二,价格水平的变动。当货币收入(名义收入)不变时,物价上升,则实际收入下降,消费者要维持原有消费水平,必须花费更多的钱,则平均消费倾向就会提高;反之,则平均消费倾向就会下降。如果物价和货币收入以相同比例提高,则实际收入不变,不会影响消费。
第三,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由于高收入家庭消费倾向较小,低收入家庭消费倾向较大,因此,国民收入分配越平均,全国性平均消费倾向就越大;而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全国性平均消费倾向就会越小。
第四,预期对消费的影响。强调预期作用的经济学家认为,人们可以运用所有可以得到的信息做出对未来消费的适当预期。如果消费者遵循恒久收入假说[3],并且有理性预期,那么只有未预期到的政策变动会影响消费,因为这些政策变动会影响人们的预期,从而影响消费。
以上简要说明了影响消费的非收入因素,为分析简单起见,本书主要采用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决定理论[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