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上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交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在市场的均衡价格水平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被称为市场出清的状态。
现在把前面学习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结合在一起,用图2-7说明一种商品的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
图2-7 均衡价格的决定(www.xing528.com)
在图2-7中,曲线D为市场的需求曲线,曲线S为市场的供给曲线。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E点为均衡点。在均衡点E,均衡价格=4元,均衡数量=400。
显然,在均衡价格4元的水平,消费者的购买量和生产者的销售量是相等的,都为400个单位。也可以反过来说,在均衡数量400的水平,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生产者愿意出售的最低价格是相等的,都为4元。因此,这样一种状态便是一种使买卖双方都感到满意并愿意持续下去的均衡状态。
商品的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呢?商品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一般说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种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实际的市场价格会自动地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
图2-7显示,当市场的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如为6元时,商品的需求量为200单位,供给量为800单位。这种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商品过剩或超额供给的市场状况,一方面会使需求者压低价格来购买商品,另一方面又会使供给者减少商品的供给量。这样,该商品的市场价格必然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价格4元的水平。与此同时,随着价格由6元下降为4元,商品的需求量逐步地由200单位增加为400单位,商品的供给量逐步地由800单位减少为400单位,从而达到供求量相等的均衡数量400单位。相反地,当市场的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如为3元时,商品的需求量为500单位,供给量为200单位。这种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商品短缺或超额需求的市场状况,一方面会使需求者提高价格来得到他所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又会使供给者增加商品的供给量。这样,该商品的市场价格必然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价格4元的水平。在价格由3元上升为4元的过程中,商品的需求量逐步地由500单位减少为400单位,商品的供给量逐步地由200单位增加为400单位,最后达到供求量相等的均衡数量400单位。由此可见,当市场上的实际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总存在着变化的力量,使买卖双方各自做出调整,最终达到市场的均衡或市场出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