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古籍档案保护,图书馆需要有专门的库房,而且库房建设的好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古籍档案保护的效果。古籍档案的安全隐患多是来自水、火、虫、霉以及有害气体等方面,应重点从温湿度、光照、虫害等方面加以防治。
(一)温湿度的调控
温湿度是对古籍档案的保管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因子。调节和控制古籍档案的温湿度是古籍档案保护的一项基础工作。高温状态会促进古籍档案记录的载体分解,严重时会导致字迹模糊不清,影响读者阅读。温湿度对古籍档案的作用具有协同效应,湿度对古籍档案的影响更为明显。一般将湿度高于70%的湿度环境称之为高湿,把低于45%的湿度环境称之为低湿。高湿环境导致古籍档案的含水量增加,导致字迹褪色,纸张强度降低。低湿环境则会使古籍档案的水分向外蒸发,导致档案材料变硬和变脆,档案的强度降低,也使得古籍档案的耐久性降低。
(二)光照的控制
光照是影响古籍档案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光照对古籍档案的影响既有物理方面的,也有化学方面的;既可以直接影响,也可以间接影响。古籍档案在光照辐射下,会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被活化的分子即便在没有光源情况下,也能够在黑暗的环境中发生变化。现存的很多古籍档案都是纸质材料,所含的元素更容易导致损害。鉴于此,应该严格依照相关的设计标准控制光照。国外有些机构颁布了针对档案文献的光照标准,如欧洲国家的《室内工作场所照明》《博物馆和美术馆的照明》等,北美地区还有《博物馆和美术馆的照明标准》,这些都可以为我国图书馆存放古籍档案场所的照明设计提供借鉴。(www.xing528.com)
(三)微生物的防治
影响古籍档案寿命的主要微生物因素是霉菌。细菌通常更多是借助液体媒介才能够产生破坏作用,而存放古籍档案的地方一般都比较干燥,出现液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就决定了一般情况下的细菌对存放古籍的库房危害比较小。古籍档案多为纸质档案,而纸张更多是以纤维素为主,而微生物恰好可以将其作为营养碳源,借助所分泌的纤维素酶,使纤维素降解,将其吸收和利用。霉菌在分解和吸收营养时,能够分解出有机酸,导致古籍档案被腐蚀,引起古籍档案变黄、变脆甚至损坏,从而缩短了保存时限。
鉴于此,古籍档案库房应该重点预防霉菌为主的微生物在库房内出现生长、繁殖。经过相关调查发现,影响微生物的数量多少的因素主要有动物的数量、植物的种类、建筑材料以及光照、温湿度等。应为古籍档案创造一个洁净的存放环境,及时检查古籍档案的安全情况并辅助使用防霉药物,最大限度减少微生物对古籍保存的损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