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库存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实现库存的供应优质、周转迅速、节省成本,以保证企业生产的有效和有序进行。
企业库存管理一直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难题,其重要原因在于准确、有效的库存信息往往难以获得,而准确的库存信息是制订正确的物料需求计划的前提和基础,它影响着企业的整个生产、计划和战略控制。库存作为供、需之间的缓冲,一方面适量的库存可以应付各种规律与偶然性的需求变化,起到应急和备用的缓冲作用,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另一方面,一定数量的库存意味着商品的停滞,既占用大量的资金,又延长物流过程和资金的周转。因此,如何采用有效的库存控制策略,在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维持理想的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库存水平是库存管理的重要目标。
然而,如果企业库存管理实行的是封闭式的完全内部作业,那么库存要和采购、配送完全协调就十分困难,而这也正是许多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任何一个企业的生产环节通常都包括三个前后互相衔接的部分:采购、生产和销售配送。三者通过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贯通,实现价值的增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价值链”。对价值链进行管理属传统的物流管理,但是,从整个社会财富的创造和产生来看,一个企业本身也是一个完整的价值链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任何公司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供应商,又是消费者。一个公司输出的产品通常被其他企业作为原材料输入,或者被消费者所接受,从而形成若干个独立的价值链之间的串联。这样,由多个公司前后衔接所构成的完整价值链就形成了所谓的供应链。供应链上的企业既相互依存,又彼此竞争,因此,共享利益是协调彼此关系的关键。(www.xing528.com)
传统企业中,其库存管理侧重于优化本企业内部的库存成本,而与上下游厂商之间,通常采用信息封锁的对立模式,这使得公司对处于同一供应链上的前后企业间的生产和需求状况不甚了解,因而,供应链上的各家公司不得不增加包括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库存,以免影响生产和失去市场机会。因此,在信息孤立的状态下,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只能从自己获取的失真的信息来决定自己的生产决策,这样,每个环节不真实的需求信息就会沿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现象。到达源头的供应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和消费市场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需求变异系数比分销商和零售商的需求变异指数都大得多,因此,越是上游的厂商,越是持有更高的库存水平。这就是著名的“牛鞭效应”。该现象是由于处于供应链上的各厂商采用对立的信息封锁所产生的后果。
可以预见,如果所有企业都能真诚地进行合作,以上库存难题将得以解决,然而不幸的是,“牛鞭效应”是普遍存在的,集中表现为企业间的“信息孤岛”现象,即企业总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进行信息、资源的自我封闭,企业间的合作仅仅是贸易间的短期合作,人为地增加了企业间的信息壁垒和沟通障碍。因此,企业不得不为应付不测而增加库存,库存的存在实际就是企业间信息堵塞和封闭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