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普安县委县政府: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清零问题动态

普安县委县政府: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清零问题动态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中,普安县委县政府以“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目标,切实把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按照“双台账、双责任、双销号、双问责”要求,普安县深入组织开展“八个一”行动、“户户过、人人过”大排查大检查,做实“两本账”,完成“窗口期”问题整改257个,实现问题动态清零。

普安县委县政府: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清零问题动态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中,普安县委县政府以“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目标,切实把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

提高站位,思想行动高度统一。通过召开县委全会、县委常委会、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县政府常务会等会议,推动全县干部准确把握脱贫攻坚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本领。同时,通过邀请专家讲课、举办业务培训班、各级领导上讲台等方式,培训干部2万余人(次),帮助干部熟悉政策,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优化体系,攻坚态势更加强劲。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和“五主五包”责任制,构建了指挥、责任、工作、监督四大体系,实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双组长”制,明确6名县级领导常驻指挥部加强日常调度,12名县级领导下沉乡镇(街道)常驻担任督察专员,组建了21个专班、14个乡镇(街道)一线指挥部,92个“前沿攻坚队”1863个网格包保干部任务在村、吃住在村、工作在村,44名贫困村“第一书记”扑下身子,与村里的党员干部并肩战斗,7442名干部走家串户、真情帮扶,形成“县级主抓、乡级主战、村级主攻、干部主帮、专班主推、网格覆盖”作战模式,逐级签订军令状、承诺书,精准绘就脱贫攻坚时间表和路线图,县委书记、县长对44个贫困村进行了全覆盖走访调研,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班子带头参与包保联系乡镇和44个贫困村工作,县人大协助主抓茶产业,县政协协助主抓长毛兔产业,形成几大班子合力助推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扫一扫,看报道
“奋蹄扬鞭展新姿”

志智双扶,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抓好共商、产业、就业3项重点,累计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和感恩宣讲2256场(次),引导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推行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亮监督“4亮行动”,切实提升干部服务群众宗旨意识,干群关系空前融洽。探索建立村规民约、战时公约、村民议事、红黑榜、文明创建5项基层自治制度,评出星级文明户910户,申报创建文明村37个,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和潜能。通过脱贫攻坚,干部作风、干群关系、环境卫生发生了“三个转变”,达到了民主议事、干部真蹲实驻、主动作为“三个常态化”。(www.xing528.com)

整合资源,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紧紧围绕“五个一批”脱贫路径,研究制定了《普安县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普安县关于全面发起总攻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普安县关于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总攻方案》系列文件,实行攻坚工作清单化、项目化、责任化,扎实推进产业发展、就业帮扶、住房医疗教育保障和易地扶贫搬迁等重大民生工程。2014年至2020年,共计获得上级扶贫资金17.32亿元,县级投入2.41亿元,安排扶贫项目686个,共扶持贫困群众7.36万户28.11万人(次),支撑贫困人口7.7万人脱贫。

党建引领,带动能力全面提升。普安县把加强村级阵地建设作为“抓党建促脱贫”的主要内容狠抓落实,整合资金5000余万元,对92个村(社区)活动室进行标准化改造,持续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坚持把党支部建在合作社上、把合作社建在产业链上,探索“党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组建了91个“村社合一”合作社,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现有运营合作社342家,有州级以上龙头企业50家,带动贫困户3520户增收。

扫一扫,看报道
“红星村:发展猕猴桃种植 带动群众稳就业促增收”

健全机制,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按照“双台账、双责任、双销号、双问责”要求,普安县深入组织开展“八个一”行动、“户户过、人人过”大排查大检查,做实“两本账”,完成“窗口期”问题整改257个,实现问题动态清零。根据“上下联动、一体督战”要求,采取“考问+调研+暗访”方式,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按照南北两线分别率队到14个乡镇(街道)对党政班子成员、包保部门负责同志及网格包保员进行现场考问考评,县四大家班子成员对包保联系村(社区)开展调研和暗访暗查,形成调研报告33篇。建立监测调度机制和动态帮扶机制,通过产业帮扶、开发公益性岗位、民政保障兜底、用好“四险一金”等帮扶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