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塘县属国家“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2014年,全县共有贫困乡镇15个,其中大塘镇是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有贫困村69个(其中深度贫困村24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817户98212人,贫困发生率为32.85%。
平塘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完善攻坚体系,优化攻坚打法,创新“六个局面”推动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截至2019年底,平塘县15个贫困乡镇摘帽,6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共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965户97779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35%。2020年1月,通过贵州省第三方机构对国家贫困县退出的评估验收;2020年3月,平塘县退出贫困县序列,顺利实现减贫摘帽、精彩出列。
一是党建引领高位推动,形成组织有力实施有序的政治局面。平塘县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决扛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责任。始终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落实主体责任,定期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带动全县上下勠力同心、群策群力,做到组织有力、攻坚有序、落实有效。
二是打法精准体系完善,形成真抓实干务实巧干的攻坚局面。平塘县将脱贫攻坚制度建设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结合,构建稳扎稳打、逐步深入的脱贫攻坚体系。平塘县创新推行“单兵较量”行动,实施一镇一支队伍、一村一个专班、一对一逐个突破的“单兵较量”行动。下派6011名干部逐人逐户逐组突破、逐村逐镇攻克,排查整改问题,实现对农村人口走访全覆盖,确保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精准。
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过程中,平塘县始终坚持纵深推进“兵团作战”行动,按照“县镇村组”将全县划分为四级网格,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县级网格长,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及7名县委常委分别担任11个镇、乡、街道的镇级网格长,选派121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任121个行政村网格长,74名党员干部任村“第一书记”,5894名干部下沉一线开展结对包保工作,确保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
平塘县统筹各方资源、整合人才队伍、集中优势兵力,深入推进“总攻歼灭”行动,逐一解决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等问题短板。全县按地域划分为东、西两个战区,实行分区轮战,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包片区轮流攻坚,“奔着问题去、带着问题走、盯着问题改”,逐个解决短板问题,将精准方略落实到村到组到户到人。同时,创新提出“产业+就业=创业”和“两齐”(找齐短板、补齐短板)“两板”(补短板、出样板)工作举措,全方位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弱项,确保农村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扫一扫,看报道
“党建引领强动力 谱写发展新篇章”
三是改革发展激发活力,形成勇于探索积极实践的创新局面。平塘县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出“三抓三改三促”工作机制、“校农结合”“飞地扶贫”“就业快递”等一批成功经验,不断激发脱贫攻坚活力。
平塘县围绕工作部署强化“抓督查、抓检查、抓整改”;针对脱贫攻坚问题,强化“改进制度机制、改进思想认识、改进组织管理”,注重统筹推进;强化“促进作风转变、促进发展加速、促进民风和谐”,推动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让帮扶措施“看得见、摸得着”。
平塘县创新推行“校农结合”扶贫模式,与黔南师范学院创新合作实施“校农结合”产销对接模式,通过贫困户负责种养、学校负责销售,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增收,卡蒲毛南族乡新关村成为全省“校农结合”发源地。在此基础上,平塘县打造“三强三建三联三转”“乡厂校店”产销对接升级版,带动毛南族同胞整族脱贫。“校农结合”扶贫模式在贵州省推广,并作为对全省各市县党委政府2019年的考核内容模板。
通过扶贫产业项目建设,平塘县吸收覆盖范围外的贫困群众“飞”到项目区,采取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基地务工等方式享受扶贫红利,形成协作利益共同体,扩大项目的产业带动面,实现“异地拔穷根”。
平塘县创新推行“就业快递”模式。采取上门“揽件”提交需求“订单”、岗位“配货”实现精准“派单”、平台“分拣”确保及时“配送”的方式,实现就业岗位精准推送。创建“天眼·就业快递”APP解决用工和务工两端需求,精准推动供需匹配、人岗衔接,促进群众精准就业。实施以来,累计储存就业岗位7.5万余个,精准匹配岗位需求5000余个,成功输出就业2000余人,精准助力1500余个家庭就业脱贫。(www.xing528.com)
扫一扫,看报道
“平塘‘牙舟陶’:600年传承技艺重放光彩”
另外,平塘县还创新推行“三建六有”产业扶贫模式。大塘镇以建机制、建台账、建示范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施坡上有茶、土中有药、圈舍有猪、林下有鸡、棚里有菌、洞内有酒的“六有”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打造极贫乡镇脱贫攻坚的产业扶贫样板。
四是因地制宜联系实际,形成抓具体抓深入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平塘县抢抓国家重点支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推动毛南族聚居村率先实现交通路网、水利设施、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全面提质改善。截至2019年底,共减少毛南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10户11005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0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11241元,全县19个毛南族聚居村率先实现小康并全部通过验收。
实现减贫摘帽以来,为精准抓好少数民族脱贫成果巩固,平塘县及时制定下发了《平塘县脱贫攻坚成效巩固提升二十条措施》《平塘县少数民族脱贫攻坚成效后续巩固提升工作方案》。
平塘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全面落实产业发展“八要素”,围绕9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以“茶、菜、畜”等为主导的高效经济作物,实现坝区产业和低效作物“双调整”。例如,以龙头企业带动大力发展茭白、精品蔬菜等产业,推动坝区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三七、铁皮石斛等中药材,推动山区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畜禽养殖,全面优化县域农业产业结构。
为精准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平塘县实行“县水务公司+片区供水服务中心+镇乡供水服务站+水协管员”供水网络化管理,全面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水质稳定达标;对全县老弱病残和无产业就业收入来源的贫困农户,实行低保兜底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在全省率先出台学前“三免”、高中“两免”资助政策,实现全县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等政策措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全覆盖;农村危房改造和旧房整治工程全面实施,实现户户有安全住房。
五是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形成贫困群众主动谋脱贫思脱贫的生动局面。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平塘县通过引导群众主动参与产业发展、村庄环境整治、乡村振兴,调动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涌现出一批自愿申请脱贫退出的贫困户。
扫一扫,看报道
“探秘‘天文小镇’—克度镇”
六是以身作则示范带动,形成俯下身子带头干的良好局面。平塘县委主要领导率先担任全省极贫乡镇大塘镇党委第一书记,深入研究极贫乡镇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措施,以及剩余贫困人口率先“清零”工作。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中国天眼”所在地克度镇党委第一书记,带头研究如何实现“中国天眼”保护与脱贫攻坚相促进的措施。
此外,平塘县委常委示范带头,分别挂任全县11个镇、乡、街道党(工)委第一书记,把办公室“搬”到乡镇、“挪”到村组,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深入一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各类问题“清零”,推动全县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供稿:平塘县委县政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