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干部群众通过团结奋斗、拼搏创新,在学习借鉴其他地区脱贫攻坚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勇于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创新,总结了一批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探索实施林下经济“生态减贫带贫”模式。围绕创建贵州省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县,大力实施林下特色种植、林下特色养殖、林产品精深加工、森林景观利用、原料林培育“五大工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仿野生天麻、铁皮石斛、何首乌、钩藤、茯苓、灵芝等中药材种植业和林下养鸡、养畜、养蜂等生态特色养殖业,推动林下经济特色化、生态化、高效化发展,走出一条守住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的新路子。林下经济开发利用面积52万亩,覆盖农户6.52万户24.08万人(其中贫困户2.01万户7.58万人),建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253家,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认定为首批创建全国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县;黎平八佰里花果山茶旅一体化基地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发展示范基地”称号。
扫一扫,看报道
“肇兴侗寨:用活民间技艺 带活多元业态”
探索创新“返租倒包”产业发展模式。在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过程中,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合作社经济组织引领作用,在保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政策不变的条件下,探索由村集体将农户零散土地集中流转“返租”到合作社,对地块进行规划后,再将土地“倒包”给农户按标准进行耕种,产品由公司或合作社统一回购。该模式有效整合了土地、资金等要素,有效控制了土地流转价格,有效组织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破解了农业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程度低的核心问题,有效推动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革命性转型。“返租倒包”产业发展模式被评为贵州省18个脱贫攻坚示范典型之一,在全省范围进行推广。(www.xing528.com)
“四激活”探索侗乡旅游扶贫新路子。抢抓交通大改善机遇,深入挖掘侗族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优势,启动肇兴大景区旅游资源“全民共享”改革。盘活资源资产,共同保护侗寨风貌。扶持成立肇兴村旅游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组织,确保每一名贫困群众都能进入合作社。明确村民在旅游资源共享改革中的权利义务,将旅游资源保护内容与年度股份分红捆绑,有效提高了群众对景区的保护意识和行动自觉;复活古韵乡愁,传承侗族风情。开展非遗四级名录体系建设,积极申报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多层次保育,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制定并完善《多彩贵州·黎平县侗族大歌保护与振兴计划(2014—2020年)》《黎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管理办法》等措施,推动文化保护传承制度化;用活民间技艺,共同开发侗乡风物。通过“合作社+‘三娘’(织、染、绣)+企业”模式,推动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和民族旅游商品多样化。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形式,培育旅游商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合作社和企业,形成“品牌带产业、企业带基地、合作社带农户”的“文创三带”发展模式;带活多元业态,共展侗乡风采。推动“旅游+生态农业”,打造“公司(运作)+农户(经营)”的堂安梯田观光农业,丰富服务业态,直接带动了酒店、民宿、餐饮、运输物流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杭州市下城区和黎平县两地筹划成立“山凤凰关爱基金”,项目筹款资金达347万余元,完成资助学生512人,资助资金227.68万元,8名女生受浙江西培教育集团全免资助赴杭就读学前教育大专班,资助金额约140余万元。“山凤凰关爱基金”通过“她奖学”“她助学”“她梦想”“她未来”四个项目对边远贫困少数民族村寨、贫困家庭女生进行奖学、助学。17个定点村寨的女生初中毕业、考入高中(中职)、高中毕业、考入大学(大专),分别给予3000元、5000元、5000元、8000元的奖励,通过喜报形式敲锣吹笙宣传到村,让女孩风光升学,提升家庭家族的荣誉感。凡家庭贫困女生,经评审通过的女生,高中及以下学段给予2800元/年的资助,大专以上学段给予5400元/年的资助。每年遴选、组织24名山凤凰女生参加赴杭州为期一周的夏令营活动。
(供稿:黎平县乡村振兴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