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六个坚持”要求,探索建立“四定法”(以就业岗位定安置人口、以群众意愿定搬迁地点、以户籍人口定安置面积、以家庭情况定脱贫措施)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全县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8个,3537户14873人搬出大山。
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完善各安置点便民服务中心、农贸市场、超市、幼儿园、中小学校、卫生医疗服务机构、红白事服务场所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满足搬迁家庭就近就学、就医、就业、出行办事等生产生活需求。在易地扶贫搬迁点建成幼儿园1所、中学2所、农贸市场2个以及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服务场所。
强化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六个优先”创业就业扶持政策,着力解决三类重点户就业创业。全县共成立8个安置点就业服务中心,搭建用工企业与搬迁户劳动力的供需平台。引进“扶贫车间”9家,解决就业岗位1000余个,搬迁群众有劳动力家庭已实现一户一人就业创业。
强化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打造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身体育服务平台,推进“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建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等阵地。整合帮扶责任人和志愿服务队,实施点亮微心愿行动,实行“1+1、1+N”爱心陪伴,提升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完成贫困群众微心愿300余个、帮扶贫困户1000余次。(www.xing528.com)
强化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结合各安置点实际,将2016年7个安置点设置成村民小组,纳入安置地社区(村)统一管理;在凯德街道设立梵瑞社区,统一管理2017年、2018年安置点。针对梵瑞社区搬迁群众多、管理难度大、社情民意复杂等问题,从搬出地乡镇划转14名干部到梵瑞社区开展工作,安排1名正式民警和3名辅警常驻社区,划拨工作经费50余万元,切实解决社区服务力量和运转经费不足等难题。
强化安置点基层组织建设。江口县8个安置点已成立1个社区党委和社区居委会(下设5个党支部)、5个安置点党支部,1个安置点设立党小组,完善了党支部活动阵地,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在梵瑞社区组建物业公司对安置小区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并组织搬迁群众成立卫生、保安、水电维修等服务队,切实做好安置点服务保障工作,梵瑞社区居民实现了水电费收缴率达100%,物业管理费收缴率达96%以上,推动搬迁群众从“农民”到“市民”角色快速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