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佐 梅正茂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始终以脱贫攻坚为统揽,聚焦“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紧盯“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和“三率一度”标准,用好用活“五步工作法”,严格按照“七个极”工作总要求、“三真三因三定”工作原则和“76554”工作方法,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持续发起“春风行动”“夏秋攻势”“百日攻坚”“暖冬行动”,全力抓好各类问题整改,努力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有力有序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扫一扫,看视频
奋斗的时代 我们在一起
2014年至2020年,印江共识别贫困村203个(其中深度贫困村28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877户101159人,贫困发生率为25.08%。2019年3月,顺利通过了贵州省2018年贫困县退出第三方专项评估检查;4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印江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7月,接受国务院贫困县退出第三方抽查评估验收。2019年底,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为零。
强化“四级作战指挥体系”,压紧压实攻坚责任。印江自治县全面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成立以县委书记和县长为“双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强化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总指挥、总协调、总调度。建立县、乡、村、组“四级作战指挥体系”,成立县脱贫攻坚总指挥部和组组通、易地扶贫搬迁等15个工作组及生态茶、食用菌等9个产业专班,下设17个乡镇(街道)作战部,明确31名县领导担任乡镇(街道)脱贫攻坚作战部指挥长或副指挥长,组建365个村攻坚队、3103个组“尖刀班”,实行指挥长包片、攻坚队长(局长)包村、尖刀班长包组、帮扶干部包户“四包工作机制”。按照“党群部门帮弱村、政法部门帮乱村、经济部门帮穷村、科技部门帮产业村”原则,建立因村派人、因需选人“双向选择”机制,做到精准选派,确保尽锐出战、真抓实干。
全县累计选派驻村干部9817人次、结对帮扶干部51167人次,实现驻村干部和结队帮扶工作全覆盖。选派28名副科级干部担任28个深度贫困村党支部书记(12名挂任乡镇党委副书记),累计选派803名县直部门副科级干部或副科级后备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明确91名县直部门负责人实行“局长包村”。
扫一扫,看报道
“生态农业成效显 稻蛙共奏丰收曲”
强化“两不愁三保障”,落细落实扶贫政策。全县始终把教育、医疗、住房作为重要民生保障,全力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确保贫困学生应助尽助和义务教育有保障。兑现教育资助7.89亿元,受益贫困家庭学生170.5万人次。全力确保病有所医,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发挥“三重医疗保障”综合功能。全面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应签尽签。实施村卫生室修缮工程,配备村医381人,实现村村有卫生室、有村医坐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及住院102万余人次,兑现医疗保障救助资金4.94亿元。实现危房改造对象、信息、属性、等级认定精准,确保不漏一户一人。统筹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坚持应改尽改、应修则修,投入3.67亿元,完成危房改造3.28万户,完成农村住房安全性评估鉴定2.85万户,消除住房安全隐患。对重病、重残等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社会保障兜底,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发放社会保障兜底资金8亿元,其中低保金6.85亿元,特困供养金5416万元,孤儿基本生活费827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067万元,临时救助金4170万元(含易地扶贫搬迁一次性临时救助2032万元)。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按照“搬不了就通、通不了就搬”原则,印江自治县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全力补齐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短板。投入20.69亿元建成农村公路3011公里,惠及群众39.2万人,创建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示范县,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组组通水泥路、户户有连户路;整合资金3.64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建设项目219个,惠及12.18万户41.54万人,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投入3.93亿元,实施“四改一化一维”4.75万户,完成连户路1683公里;采购垃圾收运车53台,修建垃圾池602个、垃圾转运站18座;安装路灯6.49万盏,实现所有村全部安装路灯;投入5.68亿元实施农网改造14万户,统筹推进城乡智能电网建设;投入6980万元增设信号塔749座,实现所有村通信网络全覆盖;完成广电云“户户用”3.72万户,新增广电“村村通”1.15万户,实现广电云“村村通”“户户用”。(www.xing528.com)
洋溪镇蒋家坝村生态茶园里,群众正在采摘茶叶。(印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强化产业就业扶贫,建立健全利益联结。印江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按照“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思路,大力实施产业就业扶贫,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科学谋划“2+N”产业布局,做大做强生态茶、食用菌两个主导产业,做优做特精品水果、中药材等N个特色产业。投入5.94亿元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发展茶园27.57万亩、食用菌5亿棒、精品水果14万亩、中药材10万亩。引进劲嘉集团、同发集团等龙头企业93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69个,带动1.4万户5.3万名贫困群众增收。对贫困群众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创业。开展贫困劳动力培训17193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贫困劳动力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045人,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4.17万人。实施退耕还林20.39万亩,兑现公益林补助105.64万亩,惠及贫困人口20582户81328人;为贫困户新增生态护林员岗位3774个,户均年增收1万元。利益联结“促增收”。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组织方式,采取“6211”或“721”分红模式,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扫一扫,看报道
“‘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印江牛倌王昭权:‘爬行’的人也能顶天立地”
强化“五个体系”建设,抓实抓好易地搬迁。严格按照“六个坚持”“五个三”“五个体系”建设要求,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完成贫困群众搬迁3.1万人,其中县内安置1.8万人,跨区域搬迁1.3万人。成立移民党工委,增设5个社区,安置点全部纳入社区管理,形成“县级移民党工委—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网格—楼栋”管理架构。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6个,实现教育、医疗全覆盖。加强就业服务指导,分类施策促进就业,实现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至少1人就业。
强化资金使用管理,精准精细统筹安排。按照“整合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计其功”原则,整合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资金,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资金投入格局。投入各类资金84.3亿元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其中,2018年投入资金21.1亿元;2016年至2018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12.5亿元;2018年整合资金5.4亿元;2019年整合资金4.4亿元。坚持“精准滴灌”,将扶贫资金安排到村到户,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实行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度,做到“四不准一公开”,严格扶贫资金支出预算管理。
强化东西部扶贫协作,用好用活帮扶资源。抢抓苏州市吴江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煤集团、贵州师范学院等定点帮扶及贵阳市云岩区对口帮扶机遇,全力推进资金帮扶、人才交流、产业发展和劳务输出等领域合作,争取各类帮扶资金1.17亿元,实现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相互交流2028人次。吴江区与印江自治县完成44所中小学和18家乡镇(街道)卫生院结对帮扶全覆盖,打造教育、医疗“组团式”“植入式”帮扶项目2个,向县人民医院输出新技术5项,共建两江产业园区1个,产业转移企业落户11家。中煤集团帮助全县6家企业入驻国资委央企消费扶贫电商平台,有力助推“印货出山”。
强化“四个不摘”,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做到重视程度不减、投入力度不减、帮扶强度不减、督查督导不减,制定《印江自治县2020年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实施方案》,持续推进精准管理、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基础设施民生事业、乡村治理、基层组织建设“七大巩固提升工程”。制定《印江自治县防贫预警监测工作方案》,创新探索政策保障、社会扶助、保险救助防贫“三张网”,建立防贫预警监测长效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