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群众获得感,改善环境,巩固扶贫成果

提升群众获得感,改善环境,巩固扶贫成果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推进基础设施大提质,提升群众获得感。实现村村通、组组通、户户连,道路通达率达100%,公路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推进环境大改善,增强群众幸福感。推进脱贫成果大提升,筑牢脱贫成色和质量。截至2020年末,全区未出现一户一人返贫致贫,37个已出列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稳定在3万元以上,村内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持续向好。

提升群众获得感,改善环境,巩固扶贫成果

推进基础设施大提质,提升群众获得感。实现村村通、组组通、户户连,道路通达率达100%,公路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相继建成小云南、丹砂湖、梅子溪、中洞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建成人饮工程431处,推动“建管养用”一体化,保障农村群众100%喝上安全水。全域实施多彩贵州广电云“户户用”,铺设光缆3300公里,发放机顶盒31400套,新增用户35598户,在全省率先实现“户户用”全覆盖。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已脱贫但居住环境较差和其他困难户进行危房改造和“五改一化一维”,帮助2.6万户农户改善居住环境。大力推进乡村治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村庄生活垃圾治理率达90%,高楼坪乡被评为“省级美丽示范乡镇”,牙溪、挞扒洞、中华山等10个村被评为“贵州省‘十百千’示范工程示范村”。

推进环境大改善,增强群众幸福感。在旺家、龙生等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创新推行联合办公、公共服务、教育均衡、就业保障、基层党建“五进社区”,建设配套学校14所,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9个,形成10分钟“就医圈”“就学圈”。2019年,全区累计民生支出达13.7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0.4%,群众经济社会发展满意度达到88.1%,排在全省城区方阵第一位。

推进作风大转变,换来群众认同感。全方位建立正向激励机制、负向惩戒机制、容错纠错机制、督促落实机制和脱贫攻坚关怀一线干部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者保驾护航。2019年,万山区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民意调查综合分值达92.65,位列全市第二,营商环境指数2018年排全省88个区县第1名,2019年排全省88个区县第3名,群众对公安机关满意度达99.21%,被评为国家级“信访工作三无(区)县”。始终把精锐干部力量驻扎到攻坚战场上,激励和引导干部在脱贫攻坚中担当作为、建功立业,“摘帽”以来,有7名第一书记(驻村干部)、5名村干部获省级表彰,13名第一书记(驻村干部)、9名村干部获市级表彰。(www.xing528.com)

推进脱贫成果大提升,筑牢脱贫成色和质量。围绕“稳就业、保民生,抓产业、促增收”的基本工作思路,扎实开展“三类人群”就业情况排查,开发公益性岗位,收集就业信息,开展劳务输出,大力扶持和加快实施产业扶贫项目,持续增加群众就业容量,保证建档立卡户人均收入稳定超过4000元。全面开展“3+1”保障排查补短,对7660户建档立卡户和159户边缘户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应保尽保”,建档立卡户100%落实大病集中救治、100%实行慢性病服务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积极争取和高效利用扶贫资金,资金项目重点向已出列贫困村倾斜,建立项目与农户利益联结全覆盖工作机制,增强带贫发展新动能。截至2020年末,全区未出现一户一人返贫致贫,37个已出列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稳定在3万元以上,村内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持续向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