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助力企业技术创新,校企合作共赢发展

高校助力企业技术创新,校企合作共赢发展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获得发展机会的关键在于技术上的创新。校企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可以达到资源共享,企业可以依托高校的研发能力和研发人员,高校可以利用企业的研发平台、设备资金,真正实现校企在合作中共赢,在共赢中发展。依托“厂中校、校中厂”校企合作平台,创新“做中学、学中做”的产学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形成学校课堂与生产现场、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职业能力培养与生产活动的高度合作。

高校助力企业技术创新,校企合作共赢发展

企业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获得发展机会的关键在于技术上的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求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推陈出新,在经营过程中不断研发新技术,一方面,结合最新科技研发新产品、提供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另一方面,借助科技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拉动消费新需求。然而新技术的研发并非易事,它需要专业的研发人员、精良的研发设备、充足的研发资金等条件,而有些条件是一些企业所不具备或欠缺的。校企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可以达到资源共享,企业可以依托高校的研发能力和研发人员,高校可以利用企业的研发平台、设备资金,真正实现校企在合作中共赢,在共赢中发展。高校提高有效人才供给需要企业的参与和支持,高校的核心目标不是按照市场规则去赚取经济利润,而是要努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因此,衡量一所高校办学好坏的尺度不应只看其经济效益,而应主要看其社会效益。这就要求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实行开放式办学,既要沉下心潜心研究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也要放开眼关注社会发展需要、企业需求;同时还要有“借力发展”“合作共赢”的眼光和胸怀,这样才能推进学校健康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之下,校企合作就成为提高办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有效人才供给的一个重要途径。

1.与企业合作有利于加快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进程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提供人才供应的高校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上也要与时俱进。在办学模式上应积极尝试政、行、企、校多方合作办学,引进多方资源参与办学;在人才培养上实行“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无论是办学模式还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都离不开与企业间的合作。注重把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技能放到企业实践中去应用提高,学校负责理论教学,企业重点参与实习实训,双方发挥各自优势,这是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同时,还要不断丰富教育教学模式,将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岗位标准结合,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结合起来,将高校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把高校和企业都变成人才培养的基地

2.与企业合作有利于提高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水平(www.xing528.com)

与企业合作符合社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要求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应具备“双师型”素质。“双师型”即“理论型”和“实践型”的融合,是指那些既精通专业理论教学,又有较强指导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师。“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两种:(1)从社会上主要是企业引进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技术管理人员到高校做专兼职教师;(2)鼓励专业教师通过“下场锻炼”等方式向“双师型”转型。无论是哪种方式都离不开与企业的合作,而且双方都能实现共赢。从企业选拔专业技术人员进入高校当专兼职教师在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理论水平;高校选派优秀教师“下场锻炼”,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科研、营销、服务等全流程活动,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培养的针对性。

3.与企业合作有利于改善高校学生实习实训环境

学生毕业前的实习实训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学生增强岗位认知并快速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因此,能否给学生提供完备的实习实训环境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应成为改善高校学生实习实训环境的重要途径,主要方式是通过建立“校中厂”和“厂中校”来进行合作。“校中厂”就是引进企业资源到学校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企业化的运作模式,构建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一种校企合作新模式,具有教学、生产、实训、培训等多种功能,能同时完成“教学”和“生产”两个任务,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厂中校”就是将学校的资源搬进企业,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具体承担学生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为企业培训员工、培养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等任务。依托“厂中校、校中厂”校企合作平台,创新“做中学、学中做”的产学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形成学校课堂与生产现场、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职业能力培养与生产活动的高度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