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的统一是绝对的、永恒的。在牛顿的理论中,万有引力贯穿空虚的三维空间,把有质量的物体结合起来;有质量的物体、三维空间中的线和时间构成了基本概念,这三个基本概念来源于人感觉的直接印象。把这三个概念统一起来就是运动,运动就是有质量的物体的空间位置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基于这种思维,以牛顿为代表的时代形成了机械的自然观。1755年,康德的《宇宙发展史概论》和1796年拉普拉斯《宇宙体系论》认为太阳系中所有的天体是由星云通过万有引力的作用而形成的,从而批判了机械的自然观,但这种批判是不彻底的。进入19世纪,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在综合自己和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细胞既是独立的生命单位,又是植物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发现动物也是由细胞组成和发育来的,从而提出细胞是一切生命机体的基本单位[27]。1842年德国医生迈尔和生理学家赫尔姆霍茨首次提出“能量守恒”定律,并在其后的五年证实了这一定律在物理学的所有领域都普遍适用[28]。它是关于自然界物质运动的一个重要的普遍定律。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认为物种是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渐进化而来的,自然界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是通过进化过程演化而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样的自然科学基础上,采用一种现实的批判原则,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自然哲学》中的合理内核,彻底批判了机械的自然观,进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观点和看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基础与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运动是不灭的;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处于运动和转化的过程之中;自然界不仅是指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界,而且包括经过人改造了的自然界、人按照自然规律创造出来的人工自然界[29]。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来看,可以得出“人与自然的统一是绝对的、永恒的”这个基本的、核心的含义。
“人与自然的统一是绝对的、永恒的”体现在三个方面:无论如何,人与自然永远在一起,人就是自然的成分,人是不能离开自然而存在的;无论如何,人与自然是运动的,处于绝对的、永恒的运动之中;无论如何,从人与自然对立的本身来看,是绝对的、永恒的统一(这里人与自然对立的本身,指人是主体性的存在,能够确立自己的主体性原则,从而把人同自然界分离开来)。在当代中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集中体现在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集中体现绿色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中,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马克思“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30]。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经济活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的结论。因为人要生存、要作为自然界的一个成分存在下去,就必须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必须进行生产活动,既必须同自然界相互作用,从而要求人类必须具有生产力,而生产力又以自然界提供的资源为源泉。绿色发展理念为人类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过程实现人与自然绝对统一的和谐共存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基于绿色发展理念人们可以不断进行生态创新,为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拓展新的路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处于绝对的、永恒的运动之中;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绿色发展是永恒的、是绝对的,是不断进步的历史过程。(www.xing528.com)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所表述的人与自然对立的本身是绝对的、永恒的统一,也就是人之主体性存在,人自身能够把自己同自然界区分开来;而这种主体性存在是人的本质力量决定,体现在人的本质力量对自然界的确证,而这种人的本质力量对自然界的确证就是人的类本质的集中体现。绿色发展之所以是永恒的、绝对的,哲学上的根源就是因为人是主体性的、能动性的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