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发展城市绿色休闲农业与旅游业结合?案例分析东钱湖地区。

如何发展城市绿色休闲农业与旅游业结合?案例分析东钱湖地区。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展绿色休闲农业。③与旅游业结合发展度假酒店中的运动休闲项目。其中位置、大小、规模是对城市绿色空间基本特征的描述。由于扇形结构有效地缓解了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区密集等问题,所以相对于同心圆结构,扇形结构有利于城市绿色空间在中心区域的建设。多核心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其城市绿色空间的连续性。[28]案例:东钱湖向绿色休闲的现代都市后花园迈进东钱湖地区人文底蕴丰厚,自然资源种类丰富,数量庞大。

如何发展城市绿色休闲农业与旅游业结合?案例分析东钱湖地区。

(1)发展绿色休闲农业

绿色休闲农业是一个农业与旅游结合的复合系统,是一种合理有效利用农业资源(土地、水、生物、气候资源)和农村文化资源(民族、与民俗、风情、文物古迹),以及农村自然景观,以农业生产为载体,以休闲观光为重点的具有乡村特色和现代农业特色的。把休闲旅游活动与农业生产经营融为一体的新型产业形态。具体绿色休闲农业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绿色是休闲农业的象征,代表着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农产品有机安全,旅游产品的环保。休闲的意义在于,一个人(旅游者)为了休息、消遣或培养某种智能而到农村、农业环境中去,享受其中的欢乐与雅致。②绿色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结合而形成的新型产业形态,注重农业生产和旅游活动的双赢,是农业和旅游业结合的创新。③绿色休闲农业包括农业生产基地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农业业态和这些项目的休闲、娱乐、参观、访问、教育等活动;包括参观游览农村自然景观和民族民俗风情、节庆民情等乡土文化活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等。④绿色休闲农业在时间上具有季节性。在农业生产中融入了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手段,在布局上注重绿色生态框架,在功能定位上重视拓展生活和生态功能,在要素整合上重视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展示,在形式上突出多元化、多样化,从生产组织上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26]

(2)发展运动休闲。

对于中国大众而言,运动休闲还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生活时尚,西方休闲项目以及休闲思想对于项目在中国的流行起着主导作用,这种情形产生类似“互联网效应”,即短时间扩展到全国每一个地区,其好处在于运动体闲项目及运动休闲生活方式在中国的迅速普及,然而运动休闲不同于许多的网络事件,它很大程度地依赖于自然、社会环境。具体发展策略:①基于家庭汽车的普及发展远郊运动休闲项目。汽车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大大扩展了城市空间,人们的活动范围成数十倍的增长,过去少有人去的城市远郊被纳入了人们的活动范围,甚至一些偏远的乡村反而以其自然和朴素成了人们旅行度假的热点地区,基于此,以自然条件为依托的运动休闲项目就益于开设在乡村、远郊的地方,因为家庭汽车使得这些地方不用考虑交通的问题。在自驾游逐渐成为人们闲暇时间的时尚活动的当下,城市远郊运动休闲必然成为人们追逐的健康时尚活动。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城镇化发展的思路,从休闲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城镇化应当是发展乡镇的特色经济,吸引城市人来消费甚至居住,而不是农村人往城市里集中。②基于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发展家庭化运动休闲项目。近年来,我国居民的运动行为发生了悄然的变化,这一方面受到人们对于竞技体育奥运金牌态度的转变;另一方面,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对运动健康功能的认识的深入改变了人们的运动价值观。运动休闲作为调节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活动,也作为重要的娱乐活动在人们的运动态度与价值观发生重大转变的时候首当其冲地进入人们的生活,这主要得益于人们的健康意识与健康知识的增强。③与旅游业结合发展度假酒店中的运动休闲项目。度假休闲酒店在西方发达国家十分流行,它与商务酒店的功能截然不同。商务酒店主要接待工作出差的人士,它们一般坐落在城市中心交通发达、商务集中的地区,这类酒店突出了商务办公、会客接待的功能。度假酒店主要接待休闲度假的人士,一般坐落在度假村和城市周边风景优美的地方,选择这类酒店的人们目的在于休闲度假,因此休闲活动对他们来说十分重要,因为那是选择酒店的主要考虑。度假酒店要突出一个休闲功能,除了酒店的位置选择、装修风格要体现休闲的特点之外。设立许多休闲项目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其中运动休闲项目是最受欢迎的部分。目前在许多星级酒店中都设立了运动休闲设施,包括游泳池健身房。而对于许多度假酒店而言则有更多的运动休闲项目受到热捧,如:瑜伽普拉提、室内攀岩、壁球等[27]

(3)发展绿色城市休闲空间。

城市绿色空间在宜居环境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将绿色空间纳入城市空间研究、系统考虑绿色空间和建筑空间之间的协调性将是确保城市绿色空间功能发挥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城市绿色空间的主要特征包括:位置、大小、规模、功能、所有权属、可进入性、非竞争性和安全性等。其中位置、大小、规模是对城市绿色空间基本特征的描述。存在3种典型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同心圆结构、扇形结构和多核心结构。同心圆结构模型由内向外大致分为中心商业区、过渡带、工人居住区、高级住宅区、通勤居民区5个圈层。随着社会的发展,圈层的类型会发生变化,但是空间布局的特点不会改变。该模型说明越接近市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越高,灰色空间所占比例越大,因此很难有单独的空间用于城市绿色空间的建设,城市绿色空间只能以小的开放空间(如休息区)、线性开放空间(行道树、绿廊、绿带等)存在于市区。扇形结构,是指城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带,从中心商业区向外放射,形成楔形地带。由于扇形结构有效地缓解了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区密集等问题,所以相对于同心圆结构,扇形结构有利于城市绿色空间在中心区域的建设。在多核心模式中,大城市不是围绕单一核心发展起来的,而是围绕几个核心形成中心商业区、批发商业和轻工业区、重工业区、住宅区和近郊区,以及相对独立的卫星城镇等各种功能中心,并由它们共同组成城市地域。多核心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其城市绿色空间的连续性。[28]

案例:东钱湖向绿色休闲的现代都市后花园迈进

东钱湖地区人文底蕴丰厚,自然资源种类丰富,数量庞大。在自然资源方面,东钱湖地区规划总面积约230平方公里,区域内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湖面开阔,岸线曲折;四周群山环抱,森林苍郁,山地森林覆盖率达92.4%,有“七十二溪”汇水入湖。区域内山、林、溪、塘、湖等自然景观构成天然生态环境,空气清新,负离子含量高;兼有包括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等多种动物栖息。在人文历史方面,“官文化”“商文化”“佛文化”“财富爱情文化”源远流长。

东钱湖构建大宁波休闲的内涵就是全面建成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基本建成长三角著名的休闲度假基地和华东地区重要的国际会议基地。以景观水系为特色,现代化国际会议中心为亮点,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地,吸引高端现代服务业入驻,基本形成山区、湖区、镇区与新城相互呼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放射状休闲场域,迅速提升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的服务功能、树立品牌形象。

区内道路系统同时满足交通、景观和休闲需要,包含车道、自行车道、游步道三种类型,精心设计绿化,形成视觉冲击,避免视觉疲劳。完善主干道、游步道、自行车道三类道路体系,推动游船码头等旅游线路建设,丰富交通方式。同时推进停车场生态化、人性化、地下化、科技化。

丰富休闲度假产品体系,推动观光游向休闲游、度假游转变,充分整合挖掘隐学文化、南宋文化、石刻文化、龙舟文化、宗教文化、茶文化、渔文化等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内涵。深度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工艺品、消费品、当季农产品,形成国际酒店引领、特色会所点缀、本土风情景区支撑的品牌旅游项目。

突出“湖泊休闲”的发展主题,不断丰富“东方财智之湖”的内涵。坚持国际化、高端化的发展要求,休闲化、特色化的发展方向,集群化、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优二进三、接二连三,着力打造“旅游向心力”和“旅游产业链”,不断推动工业的集聚、转型、升级,农业的创新、包装、推广,现代服务业的繁荣、融合、跨越以及房地产业的细分、规范、提升,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新型产业结构。

深入实施四类生态保育工程,一是治湖:东钱湖清淤工程、水库流域治理工程;二是治山:林相改造工程;三是治村:沿湖村庄美化和亮灯工程;四是治路:道路景观提升工程。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强两项工作:一是景观策划。对景观系统进行整体研究,对景观营造进行细致设计。如山体视觉效果、水生动植物研究、旅游线路设置等。二是生态监测。具体包括:对重大生态治理项目的实时检测、对区域卫生状况的日常监督、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全面评价。

(资料来源:史济权,《东钱湖向绿色休闲的现代都市后花园迈进》,《宁波通信》2012年第4期)

【注释】

[1]王大中:《创建“绿色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年第4期。

[2]杨叔子:《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

[3]蒋寿建:《高职院校实践绿色教育理念解读》,《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第6期。

[4]刘会齐:《环境利益论——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第117—118页。

[5]幼儿环保生态教育:《走进绿色教育体验快乐成长》,幼儿学习网,http://www.jy135.com/html/jingyanlunwen/huanbaoshengtaijiaoyu/2013/0729/50623.html。

[6]刘凡荣:《推进绿色教育关注生命成长》,《教学与管理》2015年第11期。

[7]同上。(www.xing528.com)

[8]凌伯军:《用绿色教育赢得认可——记江苏省宜兴市环科园实验小学校长周荣》,《环境教育》2015年Z1期。

[9]毕乐武:《携手科学人文打造绿色教育——信阳高中绿色教育探索与实践》,《中国教育学刊》2015年S1期。

[10]同上。

[11]袁刚、蒋丽、陈亚鸿、石光辉、张军:《绿色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实证探析——以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12]袁刚、蒋丽、陈亚鸿、石光辉、张军:《绿色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实证探析——以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13]编者:《企业如何实现绿色采购?》,《中国环境报》2015年1月22日。

[14]路晓非:《政府绿色采购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

[15]编者:《企业如何实现绿色采购?》,《中国环境报》2015年1月22日。

[16]同上。

[17]同上。

[18]戎素梅:《践行绿色采购应从完善需求入手》,《中国政府采购报》2015年7月7日。

[19]范春荣:《引入全生命周期绿色采购理念》,《中国政府采购报》2015年5月19日。

[20]盛忠谊:《绿色包装探究》,《包装世界》2009年第4期。

[21]廖茂林:《绿色消费的国际经验及对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的启示》,《改革与战略》2014年第7期。

[22]穆怀中、赵志超:《公众绿色消费行为的微观综合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GSS2010数据》,《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9期。

[23]崔如波、王唯薇:《加快培育西部绿色消费模式》,《探索》2014年第4期。

[24]李慧明、刘倩:《“深绿色消费”——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消费》,《生态经济》2008年第1期。

[25]李永波:《绿色消费对企业产品战略的引致机制分析》,《软科学》2014年第2期。

[26]梁吉义、冀宪武、张志力:《我国绿色休闲农业发展研究》,《农业网络信息》2015年第8期。

[27]王恩祥:《运动休闲的环境依存度及我国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策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

[28]杨振山、张慧、丁悦、孙艺芸:《城市绿色空间研究内容与展望》,《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