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国鲁尔区经济转型成功案例

德国鲁尔区经济转型成功案例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欧洲国家为解决这一困境,强调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下文以较为成功的案例——德国鲁尔区作为典型案例。这一阶段推动了鲁尔区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复苏。鲁尔区在50年产业转型的过程中,逐步使资源型传统产业份额下降,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经济崛起,就业稳定,居民生活品质提高,这一切与德国政府的作用密不可分。德国政府面对当时鲁尔区补贴过多的问题,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减少了煤炭行业补贴。

德国鲁尔区经济转型成功案例

工业革命期间,欧洲国家的现代化最初都是以大规模开发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但后期一些资源富集地区开始出现了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失衡、生态环境恶化、失业率上升等社会问题,资源诅咒现象相继呈现。欧洲国家为解决这一困境,强调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下文以较为成功的案例——德国鲁尔区作为典型案例。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北威州,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和第三人口密集中心。鲁尔区煤炭铁矿等资源丰富,作为核心工业基地,其经济总量占德国的40%,成为德国重要的经济支柱。20世纪60、70年代,鲁尔区的主导产业受钢铁煤炭危机影响严重受挫,经济增长滞缓且结构失衡,失业人口剧增,资源环境约束和社会矛盾加剧。

面对这种经济局面,德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以政府为主导的区域经济转型,从区域差异性着手,以产业为媒介,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和推动新兴产业,政府明确发展方向,积极规划统筹,对制定产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优惠,进而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同时完善基建及其配套,为鲁尔区走出资源诅咒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政府推动鲁尔区产业转型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到70年代初期,德国政府依然坚持鲁尔区继续扶持发展煤炭、钢铁等产业的思路,政府通过鼓励再工业化,通过给予煤炭、钢铁等产业价格补贴和税收减免等政策保护传统产业度过了低潮期。但这一阶段的思路有违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反而产生了巨额的财政赤字、经济社会发展依旧停滞、结构更加扭曲、环境污染严重的负面效果。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到80年代,德国政府逐渐调整思路,在保持煤炭、钢铁等资源型产业的同时,注重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从“再工业化”转向“新工业化”,给予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主攻发展生物、信息和环保等非资源型产业。同时鲁尔区建立了一批创新中心、科技转化中心等科研机构,大大提高了其自主创新能力。这一阶段推动了鲁尔区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复苏。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鲁尔区主张不断降低传统的重化工业比重,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形成较强的全球竞争力。鲁尔区产业趋于多样化合理化,各主要城市功能划分科学。同时,将高校和科研院所及高新技术企业聚集,产学研融合,形成了横贯全区主要城市的“技术之路”。

鲁尔区在50年产业转型的过程中,逐步使资源型传统产业份额下降,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经济崛起,就业稳定,居民生活品质提高,这一切与德国政府的作用密不可分。总结这一政府主导的模式的主要特点包括:

第一,政府主导,经济主体自行调整。德国坚持立法原则,通过法律使得上下统一发展思路,约束规范资金的来源、使用和效用,保证政策合法性、合理性、稳定性、有效性。在执行产业政策过程中,德国政府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提供制度框架和服务,有针对性地扶持跨行业生产,鼓励企业科研和创新,通过官方协调和非官方管理运作,加大区域内、政府间、企业间和科研院所间的项目合作,针对产业和就业萎缩对症下药采取了“减震”措施,促进了区域内结构调整优化、内生动力增强和经济持续增长。

第二,坚持以总体规划为导向。德国政府在调整结构中起到了协调统筹、调动各级政府机构积极性的重要作用,同时营造良好环境,鼓励政企民交流合作,达成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转型的扎实社会基础。政府先后出台了区总体发展规划和“鲁尔行动计划”,并颁布了相关法律,成立了最高规划机构鲁尔煤管区,通过优惠政策推动改善基础设施,实现矿冶工业现代化,并推动发展以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顺利引导结构调整。(www.xing528.com)

第三,建立改造传统工业发展基金。国家直接或间接的补贴方式都会扭曲市场价格和成本关系,一旦发放很难削减和取消。德国政府面对当时鲁尔区补贴过多的问题,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减少了煤炭行业补贴。

第四,培育新兴产业。鲁尔区积极发展通信、环保等新兴工业和旅游、多媒体等服务业。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依托,培育高技术产业和文化,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的集中和集聚,成为强有力的区域产业竞争“拳头”。

第五,注重技术创新,培育区域创新能力。德国政府在战后陆续建立了大量学校、科研机构、研发中心,储备了智力支持和技术力量。同时注重技术转化,设立“技术转化中心”,成功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和技术的市场化价值。政府通过资金补助来鼓励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之间合作,以发挥“群体效应”。

第六,改善投资环境。工业投资环境良好能够让区域保持经济活力。鲁尔区以区位条件以及投资者对投资环境的了解作为投资环境的衡量标准,通过发挥交通地理优势、供给发展用地、高素质劳动力等优势,大量吸引了外资进入。

第七,治理环境。政府大量投资于环境治理,坚持改善环境与调整产业结构并重,重视修复资源枯竭型矿区,设立土地基金修复旧工业用地,开征环境保护税,成立专门整治部门进行煤炭转型和国土整治,区域总体规划中实施“绿色空间”计划,专门设计了生态产业园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