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能源、经济与环境的错综复杂关系

能源、经济与环境的错综复杂关系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主要是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探讨能源与经济的关系,可以理解为研究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随着世界能源短缺的现实变得更加紧密。能源经济效率是能源消费系数的倒数,它们都是反映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数量关系的指标。

能源、经济与环境的错综复杂关系

1.能源经济关系分析

人类社会对能源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经济发展的需求。能源促进人类社会发展,首先表现为促进经济发展。不管人类社会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经济发展都是以经济增长作为首要的物质基础和中心内容。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主要是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因此,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充足、稳定的能源支撑。另一方面,能源自身的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条件的。自从经济增长被作为专门的学问受到广泛关注之后,才把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为专题来研究,这一时间大概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问题本身的重要性,尤其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资源难题和国际关系的新变化,使得人们格外重视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人们关注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导火线”是1973年爆发的“石油危机”。在以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作为发展目标和以国民生产总值衡量社会丰裕程度的当今世界,能源长期稳定供给已经成为全球的关注焦点和各国制定能源政策的基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研究讨论的重点正在逐步从能源价格的变动与对经济增长的一般关系走向经济增长对能源需求的一般关系。探讨能源与经济的关系,可以理解为研究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1)能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长期稳定的能源供给之所以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能源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并规定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具体地说,能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能源推动生产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是要素投入。在投入的要素中,必须有能源为其提供动力才能运转,并且运转的程度受到能源供给的制约。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的存在形式也发生了改变,从历史上看,煤炭取代木材、石油取代煤炭以及电力的利用,都促使生产发展走向一个更高的阶段,并使经济规模急剧扩大。

第二,能源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人们日常生活同样离不开能源,而且生活水平越高,对能源的依赖性就越大。民用能源既包括炊事、取暖、卫生等家庭用能,也包括交通商业饮食服务业等公共事业用能。能源促进生产发展的同时使得民用能源的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民用能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制约生活水平的主要基础之一。

第三,能源推动技术进步,促进新兴产业的诞生和发展。人类社会几乎每一次重大的技术进步都与“能源革命”密切相关,蒸汽机的普遍利用是在煤炭大量供给的条件下实现的,电动机直接依赖电力的利用,所以,交通运输的进步与煤炭、石油、电力的推动作用直接相关。另外,能源的开发利用也对整个社会技术进步起着促进作用。生产技术的每次重大突破都是在能源技术革命的拉动下,把社会生产力推到一个新的水平。

(2)经济增长促进能源发展

能源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反过来为能源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经济增长产生能源需求,就必须为这种需求提供手段,即能源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一部分,同时又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随着世界能源短缺的现实变得更加紧密。

第一,经济增长为能源发展提供市场,是能源需求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如同其他商品生产一样,能源生产也同样受市场需求的制约。蒸汽机被广泛使用的时代,极大地刺激了煤炭工业发展,1860—1920年煤炭在世界能源构成中的比重由24%递增为62.6%。20世纪初,两次世界大战的军事装备及飞机、汽车工业的发展刺激了石油的需求量并极大地促进了石油工业的发展。从历史发展看,能源产品不论是总量增加,还是品种扩大和质量提高,都是在经济增长所引起的需求拉动下实现的。

第二,经济增长为能源的开发提供财力、物力保证。能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和水平受到经济增长所提供的物力、财力等状况的制约,例如北海油田自然及气候条件恶劣,海底地形复杂多变,如果不是位于经济技术基础雄厚的西欧地区,很难想象它的开发。当前,对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状况也表明了财力、物力在能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开发利用能源提供了认识手段。能源开发利用达到今日的水平,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是分不开的。首先应对能源资源有科学的认识。历史发展表明,对自然物质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对其利用的程度。同时,科学的发展所提供的认识能力和教育进步所提供的人力和生产者的素质改进了能源利用的方法,提高了其利用效率。此外,技术进步以及生产的发展为开发利用能源提供了物质手段。因此,技术进步及生产发展的状况制约着能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和水平。

(3)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客观规律

能源消费数量和经济发展数量之间呈现上升→下降→平稳的发展变化规律。能源消费系数又叫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能源经济效率是能源消费系数的倒数,它们都是反映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数量关系的指标。根据研究,能源消费系数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条件下有着很大的差别,按着上述变化规律发展,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例外。在工业化以前,以传统的农业经济为主,每单位经济价值所消耗的能源数量很少,能源消费系数很低。但在工业化过程中,社会财富有大部分依靠消耗大量能源生产,因此,每单位经济价值消耗的能源数量增加,能源消费系数上升。到了工业比重达到一定数量,第三产业得到发展,并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的改善,以及其他种种因素(如能源价格上涨),能源消费系数不再无止境地上升,而是逐渐下降。最后能源消费系数将在一个比较合适的水平上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能源与经济增长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两者的关系大体上可以概括为:经济增长必然具有对能源的内在需求,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和能量基础。经济增长为能源发展创造条件。建立在大量消费能源基础上的现代社会,正确地认识、稳定地保持能源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能源、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

2.能源与环境的关系分析

环境是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基础。通常,人们把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自然环境有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地质环境、气候环境等。由于人类认识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优劣,直接反映了一个地方思想解放的深度、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和行政执法水平,直接影响着经济建设的速度、对外开放的广度。环境质量恶化对人类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www.xing528.com)

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大体上可以分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大类。能源开发利用与这两类环境问题都有着密切联系。能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所谓能源环境问题,是指能源在开采、运输、加工、转换和利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影响。在产业革命以前,能源消费以薪柴为主,当时,一方面植物的自然生长足以补充其作为能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环境容量可以“消化和吸收”薪柴利用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因此基本上不存在能源开发利用的环境问题。产业革命促使能源消费的主体以矿物能源为主,各种矿物能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各自的影响程度却存在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说,天然气与新能源的影响程度最小,石油居中,煤炭的影响程度最大。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煤炭是我国污染最严重的能源,被称为“最肮脏的能源”。煤炭从开采一直到使用都会产生污染:煤炭开采在空气中产生大量粉尘,并有大量煤矸石,开采用的水引起水污染露天开采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矿井采煤引起地陷;煤炭转换发电和煤炭利用使大气中粉尘、二氧化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污染物质大量增加,同时产生灰渣,电厂冷却水产生热污染;由于二氧化硫排放造成的酸雨不仅给本国造成了严重损失,还殃及邻近国家。

第二,石油开采注水引起严重水污染。石油加工炼制造成大气污染、少量固体废物污染。石油运输和利用中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还有电厂冷却水的热污染。

第三,天然气在开采中几乎不产生污染,在加工中产生水污染,天然气在转换利用中主要产生大气污染,还有电厂冷却水的热污染。

第四,水电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破坏渔业、土壤盐碱化、影响下游水源以及水库的诱发地震等。

第五,核电燃料开采加工中产生大量的放射性尾矿,在运行中产生含放射性的气体和冷却水,使用以后的核燃料废物则是严重的放射性污染源。

能源与环境发展之间有两种客观关系,第一种是能源使用量和环境污染数量之间的关系,第二种是能源使用增长速度和环境污染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

(1)能源使用量和环境污染数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用能源环境污染系数表示。能源环境污染系数是环境污染数量与能源使用量的比例,反映使用单位能源量所产生的环境污染数量是多少。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来看,在发展初期,能源环境污染系数很低,这是第一时期;随着经济发展,能源环境污染系数不断提高,这是第二时期;能源环境污染系数达到最高峰以后,由于科学技术进步以及环境污染数量的人为限制,能源环境污染系数开始下降,一直下降到合适的数值,这是第三时期;能源环境污染系数稳定在一个合适的数值,这个数值既能满足人的需要,又是经济技术能够保证的,并不断地向前发展,这是第四时期。对于每个国家来说,一般都要经过低能源环境污染系数→能源环境污染系数上升→能源环境污染系数下降→能源环境污染系数稳定发展四个时期。

(2)能源使用(消费)增长速度和环境污染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用环境污染增长系数表示,环境污染增长系数是环境污染增长速度与能源消费增长速度的比例。从上面能源环境污染系数的发展变化规律可以看到:在第一时期,由于能源使用量少,增长速度也比较快,环境污染基数小,环境污染增长相对比较快,能源环境污染增长系数接近于1;由第一时期向第二时期发展,能源环境污染系数上升,因此能源环境污染增长系数值大于1;进入第三时朔,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污染数量的限制和管理的改善,能源环境污染系数不断下降,能源环境污染增长系数值小于1;第四时期,能源环境污染系数保持一个合适水平,稳定发展,能源环境污染增长系数值接近1。

3.经济与环境关系分析

经济学中,“环境”是指能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的资本,是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并列的四大资本之一。环境资源的重要作用,不仅表现在环境与人类生存休戚相关,还因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1世纪,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经济发展的目标是提高国民收入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状况,然而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反过来又阻碍了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经济增长并不能自动保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所以各国普遍存在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现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仅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严重危害了群众健康公共安全。环境与经济具有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既可以直接促进经济的发展,也会阻碍经济的发展。环境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保护环境可以使资源的再生增殖能力大于经济增长对资源的需要,促进生态资源良性循环,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降低经济发展成本,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环境对经济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环境受到污染与破坏后,不仅使社会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环境资源枯竭后,限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环境对经济的制约,不是限制经济的发展,而是限制其在经济发展中不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活动,使之符合自然生态规律。

第二,经济是环境的主导。经济发展对环境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经济对环境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有力地将自然生态环境建设成最优化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环境。经济发展了,就有充足的资金用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环境保护技术也得到提高。此外,经济发展也促使人们提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它是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一个内在动力。二是经济对环境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需要付出一定的财力和物力。

第三,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问题。20世纪6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西蒙·库兹尼茨提出一个假设,即环境质量随经济增长先恶化后改善:当经济发展处于低水平时,环境退化程度处于较低水平;当经济增长加速时,资源消耗速率开始超过再生速率,产生的废弃物的数量和有毒物质迅速增长,环境出现不断恶化的趋势;但当经济发展到更高水平时,经济结构向知识密集的产业和服务业转变,加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更好的技术和更多的环境投资,使环境恶化现象逐步消失,出现改善的趋势。由此可见,经济增长与一些环境质量指标之间的关系呈现倒“U”形曲线的关系,这种曲线被称为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

由此看来,经济增长既不是环境的天然盟友,也不是环境的天然敌人。快速的经济增长往往对环境具有负面影响,同时,增长也为改善环境创造了条件。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关键问题是选择何种经济增长模式,即问题不是是否增长,而是怎样增长。正确的经济政策和环境政策、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技术进步都有助于减轻经济增长的环境压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