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国际经济格局发生过几次深刻的调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间、地区间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不断紧密,全球化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不断完善,“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十分普遍。这一过程中,工业化先行国家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殖民主义,完成了工业化,实现了现代化,占据了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高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凭借技术与研发优势迅速实现了后工业化和现代化。与此相反,战后独立的一些资源富集国家或地区,比如中东、非洲、拉丁美洲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实施比较优势战略过程中,经济发展却“每况日下”,“富饶的贫困”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实现共同富裕,中国政府一直把经济增长放在政府战略的核心位置,创造了“中国奇迹”。在“两个大局”思想的指导下,21世纪以来国家开始积极推进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从效果看,21世纪以来大多数西部省份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东西部地区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有较大改善,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性有明显增强。针对这种状况,我国政府曾经出台多个支持资源型地区(城市)转型发展的政策文件,但到目前为止,这些矛盾与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及其生态建设问题是一个涉及经济、制度、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转型的复杂系统工程,战略设计和综合施策非常重要。
内蒙古自治区[1]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发展速度令人瞩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内蒙古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改善了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也缓解了财政困难。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发展的资源成本、环境代价和物质消耗比较大,等等。同时,由于受地理、气候、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影响,全区的生态环境地域差异很大,生态条件脆弱,这些特殊的条件决定了环境对内蒙古的发展极其重要。当前内蒙古正处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环境保护是重要的切入点和关键支撑点,要进一步把环境保护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阀门”作用,努力在环境保护中促进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好环境,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由于资源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正确处理资源环境问题,不仅涉及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等问题,还涉及民族和睦相处等问题。总体来说,本书的研究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中国现阶段发展的基本国策。面对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和国家领导人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与政策来减缓资源环境问题危害程度。其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决策。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国家就前所未有地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以前没有出现过的高度,严格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要不遗余力地建设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央的相关文件和党的相关决议对我国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的基本任务进行了详细说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减少环境污染,加强环境质量,提高环境质量;第二,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费量,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第三,要把保护环境放在第一位,不能因为发展经济而破坏环境,不盲目追求速度,按照正常速度发展;第四,减少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在此基础上,努力形成不浪费资源、提高环境质量的经济发展模式、社会发展模式、经济结构合理、资源和环境的空间格局科学的形式,在基础上彻底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改善人民生活和生产环境,在提高中国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前提下,为提高世界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做出中国应有的贡献。
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在一些正式和非正式场合发表了很多关于中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以及生态建设的言论和看法,特别是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以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汇报、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重要讲话。这些关于中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以及生态建设的言论和看法,为我们在新时期如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以及加强生态建设指明了道路和方向。(www.xing528.com)
第二,促使区域资源—环境—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是提高社会发展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新时代,如何提高社会发展质量直接决定着中国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发展步骤的加快。提高社会发展质量是新常态背景下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才能促使社会经济结构的顺利转型和优化、发展质量的提高和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提高。提高发展质量的基本要求就是在强调经济增长的同时,努力提高其发展质量。不仅强调经济发展总量,还强调经济发展质量。不仅注重经济总量的增加,更要重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特征、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和政府治理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说,发展质量的提高是在考虑发展水平的同时,强调发展成本的最小化。
提高发展质量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提高环境质量;第二个层次是实现区域资源—环境—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这里的耦合协调发展不仅包括区域内部的资源—环境—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还包括区域之间的资源—环境—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只有实现区域资源—环境—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才能真正提高发展质量。
第三,在发展中,如何实现各民族利益共享是新时代民族和睦的主要问题。特殊的地质条件使我国一次性能源相当大的比重都是在民族地区,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发利用各种资源的时候,要顾及民族地区的利益。同时,在集约式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我国主要发展模式的前提下,有必要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模式进行转型研究,而资源、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是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其资源利用模式和效果不仅影响着本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还影响着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与和谐程度。在资源环境约束程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对内蒙古资源型经济与生态建设如何协调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具有较为深刻的急迫性和重要性。本书首先对相关概念、理论和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其次剖析了内蒙古资源型经济现状,基于资源诅咒系数和系统GMM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重点对内蒙古资源型经济——生态建设效益耦合协调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最后提出了经济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从理论价值上看,本书进一步丰富了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资源经济学、民族学、经济政策管理等理论,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及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从应用价值来看,本书研究的是关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对内蒙古资源型经济现状的实证分析及转型对策的研究对内蒙古经济如何重新定位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模式,从而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打造祖国北部边疆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