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法国战后鲁尔政策:经济与安全双重考虑下的国际共管建立

法国战后鲁尔政策:经济与安全双重考虑下的国际共管建立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法国要求建立国际共管的鲁尔国,首先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另外,经济方面的考虑也是法国制定这一政策的主要原因。1945年10月,法国在解释其鲁尔政策时明显流露出要让洛林钢铁工业取代鲁尔的意图[16]。总的说来,法国此时鲁尔政策的核心就是将这一地区从德国分离出来并置于盟国的管制之下。这些弱点后来成为了盟国攻击法国鲁尔政策的理由。

法国战后鲁尔政策:经济与安全双重考虑下的国际共管建立

二战后,由于按照有关协议参加了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法国成了除英、美、苏三大国之外在鲁尔问题上最有发言权的又一个国家。早在巴黎光复之前,法国国防委员会就曾提出了分割德国西部领土的计划,其中就有将鲁尔从德国分离出来并置于国际管制之下的要求[8]。1945年2月12日,法国临时政府外交部制定了一份秘密备忘录,要求将德国西部领土从德国分离出来并划分为三个永久占领区:英国和低地国家负责的北部地区;法国占领的莱茵左岸地区;国际共管的鲁尔地区[9]

然而,波茨坦会议公报不仅对分离鲁尔只字未提,还要在德国建立一些中央管理机构,“所有将莱茵—威斯特伐伦从德国独立出来、获得土地的想法都被废止了”[10]。这些规定全然不顾法国对战后德国的处置意见,因此激起了法国的强烈不满。1945年7月31日,法国表示,对三大国在管制时期对德国处理的总的政治原则持保留意见,因为“它看上去像是第三帝国重生的第一个表现”。8月3日,即《波茨坦协议》正式公布的第二天,法国临时政府外长乔治·皮杜尔(Georges Bidault)照会三大国,再次对《波茨坦协议》中有关德国的内容表示不满[11]

为了让三大国认真考虑法国在德国问题上的态度,法国制定了更为详细的分割德国西部领土的计划。其中,对鲁尔的处置是:首先,要将鲁尔地区从德国分离出来并成立一个国际共管的独立的“鲁尔国”。这个国家不仅要有领土、人口,更要有包括设置关税壁垒权在内的国家主权;其次,鲁尔国家的政权将由参加对德作战的盟国组成;第三,在坚持分离鲁尔的前提下,法国还计划对鲁尔工业实行国际监督和管制,制定了如鲁尔经济武装化方案、鲁尔工业产权、经营权国际化的方案等[12]

法国要求建立国际共管的鲁尔国,首先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1944年11月12日,法国临时政府总理夏尔·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在咨政议会上宣布:“如果把作为战略物资来源的鲁尔置于国际管制的特殊制度之下,就更容易防止这个联邦走向奴役邻国的道路。”[13]在法国看来,将鲁尔从德国分离出来不仅有助于实现对德安全,还可以起到防范苏联的作用。法国认为苏联要在短时间内在德国建立共产主义政权并最终控制整个德国。为了防止鲁尔落入苏联控制之下,必须维持鲁尔从德国分离的状态。皮杜尔在1946年2月时表示:我们要么将鲁尔留在德国并因此将其交给苏联,要么将其分割出来拯救西方[14]。(www.xing528.com)

另外,经济方面的考虑也是法国制定这一政策的主要原因。1945年10月5日,戴高乐在对法国对德占领军的讲话中强调:“西欧,特别是法国迫切需要鲁尔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区既可提供保证,同时也是一种工具……从工具来说,鲁尔的煤炭资源将保证欧洲的复兴,特别重要的是,鲁尔在帮助法国成为工业强国上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依靠鲁尔的生产能力,法国才能更强大。”[15]通过建立国际共管的鲁尔国,法国可以参与对鲁尔煤钢工业的管制,而这对法国战后重建具有重大的意义。一方面,鲁尔煤炭是法国工业复兴的关键;另一方面,只有摧毁鲁尔的钢铁工业,才能为法国在经济上称霸西欧扫清道路。1945年10月,法国在解释其鲁尔政策时明显流露出要让洛林钢铁工业取代鲁尔的意图[16]

总的说来,法国此时鲁尔政策的核心就是将这一地区从德国分离出来并置于盟国的管制之下。毫无疑问,这种政策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法国的安全[17]。但与此同时,这一政策也存在着许多致命的缺点:在政治上,它不仅会引起德国人的强烈不满,还会使苏联获得插手鲁尔的机会;在经济上,它会给德国其他地方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德国的土地无法生产足够的粮食满足德国人的需要,它需要出口工业品赚取利润进口粮食。鲁尔是德国的主要工业区,一旦从德国分离出来,势必对整个德国的国际收支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这些弱点后来成为了盟国攻击法国鲁尔政策的理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