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伴随着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自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把人看成自然界的一部分。他认为,人能“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并在改造自然中使自身不断得到改造。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在使用科学技术改造和开发大自然的同时,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向上发展。但是传统主客二分思想主张主体与客体的分离,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是人类认识、开发和利用的对象,自然相对于人处于一种臣服的状态。
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技术的飞跃,各种科学技术在人类改造自然和认识自然中,作为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一种方式,发挥着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但同时又带来许多人类始料不及的诸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一系列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问题”。传统生态观从人是自然的征服者的观念出发,把人类发明的先进技术看作人类征服自然的武器,对自然界进行掠夺式开发,造成了自然界的结构严重受损,生产功能严重退化。对于困扰全球的气候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对自然界中的含量有限又极其宝贵的煤炭、石油等能源无节制的开发,随后又向人类的生存环境之中排放大量含碳废物,造成了温室效应问题,这其实就是传统经济发展中形成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在作怪,忽视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造成了二者关系的失调。(www.xing528.com)
前些年中国的不少地方包括重庆在内,地方政府及民众基于自身利益出发,更加注重的是企业能够带来的税收与就业、经济利益的增加,至于环境成本则较少在考虑范围之内。这样的生态观念仍然根深蒂固,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走在恶性循环的老路上。转变人与环境的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才是重庆循环经济低碳化发展的重点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