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个新的发展模式的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是自律式发展的社会,也就是节省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原材料、能耗与活劳动,降低生产成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社会。资源的消耗,包括自然资源的消耗、原材料的消耗、能源的消耗、活劳动的消耗是生产活动最大的消耗,也是人类社会最大的消耗。因此,这个新的发展模式的要求,首先是资源包括原材料、能源及劳动等消耗的节约,这是实现节约型社会的关键一环。微观生产活动的浪费主要体现在产品的报废率高、次品率高,合格率低;是产品的资源消耗率、原材料消耗率、能源消耗率与活劳动消耗率高;宏观生产活动的浪费是补偿与修复生态资源环境的浪费;是为持续的发展加大了代价,甚至是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要适应这个新的发展模式的要求,一定要开展效益审计,在开采、加工、运输、消费等微观环节,在开发、利用、保护资源和环境等宏观措施堵塞浪费漏洞。同时,通过效益审计,放弃资源利用率低的技术、方法和政策规划,鼓励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这个新的发展模式的社会是严格管理,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安全、生态安全的社会,也就是工程质量高标准、过得硬,不搞粗制滥造,不搞偷工减料,特别是资源、环境措施上的偷工减料。建设节约型社会,务必要把好工程质量关,保障工程的质量就能避免财力、物力、人力的浪费,就是最大的节约。而粗制滥造、偷工减料特别是资源、环境保护措施的偷工减料则会造成财力、物力、人力的浪费。在建设项目内部审计中要融合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把宏观的自律要求与微观的内部控制结合起来,将风险管理、政策遵循、内部控制、效益的审查和评价贯穿于建设项目各个环节。通过效益审计,建立严格的工程质量责任制度,强化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切切实实把好工程的质量关,把总量控制指标分配、定额完成情况落实好,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迫切需要。
(3)这个新的发展模式的要求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最优化,而效益审计考核的标准也是资金使用效益的最优化,是成本和效益比的最优化,是预期要求与实际达到比较的最优化,而并非传统审计中存在的上缴或查处最大化。目前,经济生活中资金使用效益低下是长期且普遍存在的,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资金的使用缺乏成本、效益审计。以前的财务审计,注重揭露资金贪污挪用的违法乱纪问题,对于效益审计应该关注的资金使用效益审查相对较少。今后效益审计的重点是集中揭露重大的损失浪费问题,节省资金,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因此,加大效益审计力度,要检查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的安排是否合理、检查投资估算是否准确;要检查项目投资、投产后的成本和利润、偿债能力及投资回收期的方法的科学恰当性,检查所用指标是否合理、有效。促进对资金的使用负起责任,从而提高其使用效益,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4)这个新的发展模式的要求是实行科学决策。检查决策程序的民主化、科学化,评价决策方案,经过分析、选择、实施、控制等过程的合理性、合规性,检查决策是否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战略,是否以可持续发展目标提高组织核心竞争能力为宗旨;检查对推荐方案是否进行了总体描述和优缺点描述;检查有无主要争论与分歧意见的说明;重点检查内容有无违反决策程序及决策失误的情况等。当前,宏观上投资规模偏大,部分地区和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那些从局部利益出发,不顾高成本、低效益,不顾国家利益和长远利益,以牺牲资源和环境条件为代价的项目造成了国家资源的巨大浪费。效益审计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对投资规模和投资效益的审计,特别是对财政资金投资的项目和政府管理的工程项目的审计,重点揭露和反映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损失浪费等问题,从而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控制投资规模,提高投资效益。
开展效益审计,有助于从深层次对经济活动决策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对策,帮助被审计单位在未来的经济活动决策中建立科学决策体系,从而促进从源头上保障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防止损失浪费、杜绝重复建设。
效益审计促进建设这个新型发展模式社会的方式与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www.xing528.com)
(1)审查和评价组织经营活动的经济性。关注资源投入和使用过程中成本节约的水平和程度,着力对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成果所耗费的资源的经济性进行评价,作为效益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提示经济行为及其运行过程存在的缺陷或薄弱环节,促使审计对象健全制度,纠正不当行为,减少损失浪费。通过实证分析,针对某一项目、某一层面、某一侧面、某一局部、某一行为的问题,或总体情况、整个过程的评价,选择适当标准,评价其适当性、先进性和动态性。通过经济行为的评价,为被审计对象实现尽可能高的效益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促进实现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帮助被审计对象明晰经济行为的合理性、科学性及其原因所在,使被审计对象了解本单位、本部门管理水平所处的位置,并明确下一步提高效益的努力方向。
(2)审查和评价组织经营活动的效果性。强化资金效益审计,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在重点关注组织经营管理活动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及经营活动产生的影响,开展对组织从事经营活动时实际取得成果与预期取得成果的对比分析评价,这是效益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资金效益审计中可以从账户入手,通过加强对账户的审计,审查资金的收支是否合理。协助清理往来款项,区别应收应付账款情况和其他利用资金,对外清欠要具体分析欠款的原因、时间及构成,帮助审计对象彻底清查和处理。可建立考核制度,要对各项资金运用情况进行分析,为被审计对象节约资金。
(3)审查和评价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效率性。开展决策评价和管理审计,提高决策效益。重点关注对组织经营活动的效率性进行审查和评价,开展对组织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投入资源与产出成果之间的对比分析评价。这是效益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决策审计中,评价经济效益优劣,为领导提供决策服务。决策过程事前,对有关影响决策的主要经济事项进行审计;决策程序控制中,如有不同方案,要对此进行审查对比评价,提出审计建议,作为确定经营决策的最佳方案依据;对管理过程,要对管理过程及决策执行结果实现的效益进行评价,作为改进管理优化决策的依据,从而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
(4)加强基本建设效益审计,促进增收节支。审计部门要从项目立项、开工建设、竣工验收全过程参与。事前,要根据设计图纸正确计算工程量,正确运用定额和相应的工程经费标准对预算金额进行审计;事中,要采取跟踪审计的方式对施工工艺和用料进行监督;事后,工程已竣工,审计人员要审核总体造价,对财务有关账面进行审核,认真开展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积极促进质量、进度、效益目标的实现,努力做到从宏观上控制投资规模,微观上发挥资金的投资效益。
(5)开展成本费用效益审计,节约成本。成本管理松驰,费用开支无控制是成本费用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因此,开展成本费用效益审计,就是要研究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比例及其组成要素,和评价各项成本费用是否超支,超支的主要原因,以及对效益的影响程度,及时、深入发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降低成本的建议和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