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图4-7的空间分析方法和步骤,分别得到合肥市空间敏感性指数、空间恢复力指数和空间脆弱性指数的测度结果。
1)空间敏感性分析
将空间敏感性的地形因子、水体因子、土地利用因子和地质灾害风险因子在ArcGIS 9.3中进行加权叠加,从而得到合肥市空间敏感性指数的测度结果,具体如图4-8所示。
根据图4-8可知,在合肥市域范围内,空间敏感性较高的地区主要包括:一是巢湖及其周边湿地保护区;二是各大型水库、湖泊及其核心缓冲区,如黄陂湖、大房郢水库、董铺水库等;三是基本农田,主要位于市域北部、东部和南部地区。此外,横贯合肥市域东西向的两大地震断层及其缓冲区也是高敏感地区。低敏感地区范围主要包括城镇建成区和一般农田地区,其中合肥市中心城区是最大的低敏感地区集中地。
2)空间恢复力分析
将空间恢复力的各个因子在ArcGIS 9.3中进行加权叠加,从而得到合肥市空间恢复力指数的测度结果,具体如图4-9所示。
根据图4-9可知,在合肥市域范围内,空间恢复力较高的地区主要包括西部的紫蓬山地区、东部的浮搓山地区、南部的冶父山地区等,这些地区的植被覆盖度高,山水资源丰富,在没有人类活动等外来干扰的影响下,自我生态恢复的能力较大。空间恢复力较低的地区主要包括合肥市中心城区、巢湖市区以及庐江县、肥西县、肥东县、长丰县的城区,特别是合肥市中心城区向北与合淮铁路沿线的三十头镇、双墩镇、下塘镇连成一体,构成了市域范围内最大的低恢复力地区。这些地区的原始自然生态资本已经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高度城镇化和人工化的地区,因此生态恢复力较低。需要指出的是,水体的NDVI值一般为负值,在数据处理时进行了正向化处理,其值最小,因此恢复力最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巢湖以及其他大中型湖泊、水库作为合肥市最大、最富特色的生态要素,一旦被破坏将是一场生态灾难,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其脆弱性最大,即恢复力最小,这和敏感性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
图4-8 合肥市空间敏感性测度结果图
图4-9 合肥市空间恢复力测度结果图
3)空间脆弱性分区
将空间敏感性测度结果数据和空间恢复力测度结果数据在ArcGIS 9.3中进行加权叠加,从而得到合肥市空间脆弱性指数的测度结果,具体如图4-10和表4-7所示。
(1)总体分析
根据图4-10和表4-7可知,合肥市空间脆弱性被分成五大类型区,即低脆弱性分区、较低脆弱性分区、中脆弱性分区、较高脆弱性分区和高脆弱性分区。其中,低脆弱性分区面积共计2 397.64km2,占合肥市域面积的比重为20.97%,主要为一般农田,空间上主要集中在合肥市西部和南部地区。较低脆弱性分区面积最大,共计3 731.79km2,占合肥市域面积的比重为32.64%,主要为一般农田和城镇建成区,其中,合肥市中心城区和肥西县城、肥东县城相连而成为一个最大的较低脆弱性类型集中区。中脆弱性分区面积共计2 240.17km2,占合肥市域面积的比重为19.59%,主要为林地、园地、基本农田、河湖水库的缓冲区、地质灾害风险区。较高脆弱性分区面积为1 736.98km2,占合肥市域面积的比重为15.19%,主要为巢湖及其周边湿地的外围区、部分大中型水域的核心缓冲区、小型水库及其缓冲区以及地质风险区等。高脆弱性分区面积为1 326.43km2,占合肥市域面积的比重为11.61%,主要为巢湖及其核心缓冲区、部分大中型水域及其核心缓冲区。
图4-10 合肥市空间脆弱性等级分区图(www.xing528.com)
表4-7 合肥市空间脆弱性分区面积与比重
续表4-7
(2)县区分析
分别统计合肥市中心城区、巢湖市、长丰县、肥西县、肥东县和庐江县的各个脆弱性类型区的面积及占本行政区总面积的比重,结果如表4-8和表4-9所示。
从表4-8和表4-9可知,在低脆弱性分区的面积构成中,合肥市中心城区的低脆弱性分区面积最小,仅为0.2km2,肥西县的贡献面积最大,高达763.45km2,其次为庐江县、肥东县、巢湖市和长丰县。在较低脆弱性分区的面积构成中,庐江县贡献面积最大,为823.51km2,合肥市中心城区的贡献面积最小,为281.36km2。在中脆弱性分区的面积构成上,肥东县贡献最大(479.10km2),合肥市中心城区贡献最小。长丰县共计有409.51km2的较高脆弱性分区,是所有县区中贡献面积最大的,肥西县则贡献最小(119.58km2)。在高脆弱性分区的面积构成上,巢湖市贡献最大,高达561.17km2,而长丰县贡献最小,仅为103.63km2。
从各类脆弱性分区占本行政区面积的比重来看(表4-10),肥西县的较高、高脆弱性分区占比之和最小,仅为12.42%,而合肥市中心城区的较高、高脆弱性分区占比之和最大,高达44.31%,其次为巢湖市(42.26%)、长丰县(27.68%),而肥东县(22.53%)和庐江县(22.39%)则基本持平。同时,肥西县的中脆弱性及其以下脆弱性分区的占比之和最大,高达87.58%,而合肥市中心城区的中脆弱性及其以下脆弱性分区的占比之和最小,仅为55.69%。
表4-8 合肥市各个县区的空间脆弱性分区面积与比重一览表(1)
表4-9 合肥市各个县区的空间脆弱性分区面积与比重一览表(2)
表4-10 合肥市各个县区的总体空间脆弱性一览表
从脆弱性的本质内涵来看,脆弱性越大,则系统在遇到外部干扰和影响时发生问题的概率越大,进而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越弱。具体到空间脆弱性上,其值越大,表明该区域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支撑能力越弱。据此,根据表4-10可知,合肥市下辖的中心城区和四县一市,按总体空间脆弱性大小可被分为三个梯队。排在第一梯队的是肥西县,其中度及其以下脆弱性分区的占比之和最大,高达87.58%,远远领先于其他县市区。第二梯队包括肥东县、庐江县和长丰县,中度及其以下脆弱性分区的占比之和都在70%以上。第三梯队包括合肥市中心城区和巢湖市,中度及其以下脆弱性分区的占比之和都在50%以上。不同的梯队具有不同的空间脆弱性,其中,合肥市中心城区的总体空间脆弱性最大,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束缚相对最大;而肥西县的总体空间脆弱性最小,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支撑能力相对最大,未来城市发展的空间束缚相对最小。
综上所述,从合肥市域整体和县市区两个层面出发,对合肥市空间脆弱性的总体格局和特点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并对每个县市区的总体空间脆弱性大小进行了比较和归类,由此为合肥市空间脆弱性的调控对策构建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