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合肥市空间脆弱性测度指标体系时,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具体如下:
(1)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应从合肥市生态空间的基础条件以及对合肥市经济社会活动起限制作用的生态环境条件两方面来构建,且各指标应有明确的界定。同时,指标体系要能全面反映生态内涵,要考虑水体、用地类型、地质条件、地形条件等多种生态因子,而且所选指标要能够度量并具有科学、确凿的判别依据。
(2)针对性原则。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生态空间特点,空间脆弱性测度也由此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这就要求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合肥市最大的生态特征是水系发达和低山岗地,因此必须重点考虑能明显代表水系和低山岗地特征的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能全面而真实地反映合肥市生态空间特点且具有层次性、系统性的测度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以及空间敏感性和空间恢复力的内涵要求,结合合肥市生态空间特点,构建合肥市空间脆弱性测度的指标体系,具体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级结构。其中,目标层即为合肥市空间脆弱性指数(SVI);准则层即空间敏感性指数(SSI)和空间恢复力指数(SRI)两个约束准则指标;指标层则是在准则层的基础上,用来具体测度合肥市空间脆弱性的空间指标。具体指标体系详见表4-5所示。
表4-5 合肥市空间脆弱性测度指标体系(www.xing528.com)
合肥市空间脆弱性测度指标体系反映了合肥城市“人—地”复合系统中“地”层面上的脆弱性状态,包括合肥市自然生态空间的敏感性和恢复力两个准则指标和八个具体测度指标。其中,空间敏感性包括地形、水体、土地利用和地质灾害风险等四个具体指标;空间恢复力包括植被覆盖度、水资源保有量、耕地保有量和土地面积等四个具体指标。
空间敏感性的各个指标反映了各类生态空间要素和实体对外界干扰的敏感程度,越敏感表明该生态要素和实体越脆弱。空间恢复力的各个指标反映了生态要素和实体在被干扰后的自我修复能力,其值越大,则空间单元的生态恢复能力越大,脆弱性就越小。
在空间恢复力的各个测度指标中,植被覆盖度是一个重要指标。作为地理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植被,总是与一定的气候、地貌、土壤条件相适应,其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最大,对其他因素的变化也最敏感,因此,植被覆盖度是衡量生态空间自我恢复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此用基于遥感影像计算得到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来代表植被覆盖度。目前,NDVI在植被遥感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这是因为NDVI是植被生长状态及植被覆盖度的最佳指示因子,而且其经过比值处理,可以部分消除太阳高度角、卫星观测角、地形变化、云或阴影以及大气衰减等的影响,计算结果更为精确。具体来说,NDVI值的范围在-1至1之间,当地表为非植被覆盖时,其值为负值或0,只有在有植被覆盖的情况下,NDVI才为正值,且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大而增大。这样,NDVI值越大,植被覆盖度越大,生态恢复的能力越大,脆弱性就越小。水资源是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生态要素,其值越大,表明空间单元的生态恢复能力越大,脆弱性就越小;土地(包括耕地)是城市发展的基本生态本底,其值越大,表明城市发展的空间范围和战略纵深越大,发生问题后进行调整和恢复的空间余地就越大,相应的脆弱性也就越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