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量测度城市脆弱性是城市脆弱性研究的焦点和难点。从已有研究来看,城市脆弱性测度主要遵循基于多指标的数理分析方法。该方法的模式为,首先构建测度指标体系,其次利用一定的数学分析方法计算得到脆弱性指数,最后根据脆弱性指数的大小来判断城市脆弱性的大小。其中,测度指标体系和脆弱性指数计算是测度方法的两个关键环节。
(1)测度指标体系
测度指标体系是城市脆弱性测度的基本依据。不同的研究者根据不同的研究领域、研究目的和研究思路构建了不同的测度指标体系,较有代表性的包括:陈久和(2003)、樊哲文等人(2009)、蔡海生等人(2009)提出了基于城市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测度指标体系;冯振环等人(2010)、于维洋(2012)从土地面积、水资源量、矿产资源、工业“三废”处理率等城市环境脆弱性的角度构建了测度指标体系;卡特等人(Cutter et al,2003)、埃伯特等人(Ebert et al,2009)、苏飞等人(2010)主要选取了衡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进行城市脆弱性测度。
(2)脆弱性指数计算(www.xing528.com)
脆弱性指数计算是指采用一定的数理分析方法对测度指标进行综合与集成,从而得到脆弱性测度指数。已有的城市脆弱性指数计算方法包括:冯等人(Feng et al,2009)、苏飞等人(2009)采用基于线性加权和的综合指数法计算脆弱性指数。李鹤等人(2008;2009)构建由“暴露—敏感性—应对能力”构成的函数模型来计算脆弱性指数;赵国杰等人(2006)基于函数模型研究河北省的经济社会脆弱性;苏飞等人(2010)、韩瑞玲等人(2012)利用集对分析法计算脆弱性指数。魏等人(Wei et al,2004)、苏飞等人(2008)、邹等人(Zou et al,2008)、刘毅等人(2010)根据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计算得到的效率指数来表征脆弱性程度。吴绍洪等人(2007)、於琍等人(2008)利用情景分析法模拟不同条件下的脆弱性特征。奥布莱恩等人(O'Brien et al,2004)、梅茨格等人(Metzger et al,2005)、洪紫亮(2009)利用基于GIS的现代空间信息技术进行脆弱性分析。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也有一定的应用局限性,在具体应用时,要根据数据可得性及其特点、研究目的、研究精度而选择相应的方法或者构建符合研究需要的测度方法。
除了上述三大研究内容外,城市脆弱性的驱动力和应对措施也是两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就城市脆弱性的驱动力来看,主要包括自然驱动力和经济社会驱动力(Cutter,1996;Lankao et al,2011),其中,自然驱动力相对稳定,不易被感觉和理解,但能通过累积效应而发挥重要作用;经济社会驱动力则比较灵活和多变,具有大量变量并且变量之间具有错综复杂的关系(Belliveau et al,2006)。此外,其他研究者也提出了富有创新意义的驱动力研究成果(Holling,2001;Eriksen et al,2005;Metzger et al,2005;Gallopín,2006;Adger,2006;Smit et al,2006)。在城市脆弱性的应对措施即针对性的调控对策研究上,已有研究从城市经济(李鹤等,2011)、社会(刘继生等,2010)、生态(王鹏等,2009;王婧等,2011)以及城市复合系统(张文倩等,2011;单菁菁,2011)等多个视角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