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体追求经济流量:回顾现有论述

主体追求经济流量:回顾现有论述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个人、企业以及任何组织都可视为通过吐故纳新而生存的“主体”。这些主体有意识地追求某些(自认为)对自身有益的东西,并为此有所付出。这些概念都是基于具体的事件而形成的。从此往后,论述的重点将转向经济流量,而这些复述与强调是我们进行有关论述的一个必要的准备。

主体追求经济流量:回顾现有论述

个人、企业以及任何组织都可视为通过吐故纳新而生存的“主体”。这些主体有意识地追求某些(自认为)对自身有益的东西,并为此有所付出。由此形成了收入、支出、成本、利润等概念。这些概念都是基于具体的(已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或者期待发生的)事件而形成的。然而,这些事件中有的可以观察得到,有的却难以观察到;有的距离当事人比较近,有的则比较远,以致不易确知其是否存在,更不容易了解其具体情况;有的事件要在遥远的未来才会发生,而导致该事件发生的原因现在却已经发生了。那么,当事人如何来确认各个收支科目并衡量其大小呢?知识与计算能力有限的当事人又如何对这些科目进行计算呢?

综合已有的论述,我们对这些问题简要回答如下:鉴于当事人不可能关注所有的事件以及其中所有的利害关系,于是他重点关注那些易于观察的、明显的和主要的事件,而有意无意地忽视那些比较遥远的、不大明显的和程度较轻的事件;在这些事件中,只有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件才被明确定义为收入、支出、成本、利润等;这些概念尤其建立在现金收付的基础之上;其他没有直接关系的以及不包含现金收付的事件通常则被排除在这些定义的范围之外;这些定义有时作适当的延伸,但其延伸的幅度都是很有限的(有时候只是做对增加收入“有利”或者“不利”的判断,甚至干脆连这些判断都不做);当这些科目都可以精确地表示为现金数量时,经济核算是比较容易的,否则,就要进行“结构化的计算”了;后者意指运用各种定性的知识与规则来进行计算或者判断,其中难免也要进行主观的估计、选择与构造;在个体化与差异化的基础上,人们之间会形成一些共识、习惯与约定,以便决定经济核算的有关事项,这就形成了诸如会计制度之类的东西,它们规制个性化的计算,但也与之相并存;建立在成本-收益核算基础上的决策,优先地和主要地反映了当事人所采用的信息、知识以及他的思想和计算过程(其对无意识因素的反映必然是残缺的、扭曲的、次要的和没有保障的),由此所决定的行为在客观上必然是有独立性的;这种相对独立的行为得以实施之后,又会对客观世界产生新的冲击,从而建构先前被认识和被应对的对象;这种效应将会影响下一轮的行为,它也可能在事前被他人所预见到,因而他人可能提前做出某些反应,而这种提前反应也有可能被自己提前预见到……如此反复地相互反射并相互作用;这个过程通常不会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原因在于(由于计算成本与不确定性等方面的原因)互动的力度会逐渐趋于弱化,甚至(在主流学者所指出的某些局部情形中)会收敛于某种稳定状态。(www.xing528.com)

以上就是对前文中有关内容的一个复述。获得这些认识的一个结果,就是使我们对于真实当事人的意识活动、日常经济流量以及真实经济现象的形成在原则上建立了一种比较全面的理解。简言之,我们认为,理论模型中的经济流量就是我们所观察到的真实世界中的经济流量,真实世界中的经济流量则是我们进行分析与推演的直接基础;真实世界既是我们的基准和理论原型,也是我们的解释对象。从此往后,论述的重点将转向经济流量,而这些复述与强调是我们进行有关论述的一个必要的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