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发展:交错成长与纵向层级

城市发展:交错成长与纵向层级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组成城市的各个部分是在相互试探和纠错的过程中交替成长的。相对于分散的农业来说,城市是一种集中。另一方面,城市之间也有一定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但是,如果想要购买一辆豪华汽车,最好去中型或大型城市。他们只能选择在若干较大的城市开设分店。由此产生了一个观点,即城市之间具有一种纵向的、层级的关系,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平行关系。这就好比7.3.6 节所业已提及的,在不同产业之间以及一个产业内部,往往也存在着层级的关系。

城市发展:交错成长与纵向层级

一队移民在广袤平原上安家落户前所享有的那种选择的自由,在安家落户之后将不复存在。人们一旦长期生活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就会对这里的环境越来越熟悉,对于如何利用当地的资源谋取福利越来越得心应手。人们之间还会形成一定的分工,结成一定的合作关系(包括友谊亲情)。如果有人单独选择离开此地,他脑中的这些知识与建构也就浪费了。假如人们选择集体离开这个地方,他们中间的社会关系倒不会浪费掉,可是,在异质性与异步性的条件下,这一点通常是万难做到的。

这里讲的是路径依赖的道理。新古典的个人可以随意地到达任何知识,实现任何人际关系的建构,所以,新古典人不会接受路径依赖。只有算法人才会珍惜本地化的知识和本地化的人际关系。这当然不是说由此造成的壁垒是绝对的,而是说,迁徙者要突破这个壁垒,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因此,只有在迁徙的利益相当显著的情况下,人们才会选择从原住地迁往他处;否则,他们宁可就地发展他们的事业。

企业主不仅仅是因为有城市存在而决定把企业开办在此地的,移民也不仅仅是因为有企业存在而选择在此定居的。组成城市的各个部分是在相互试探和纠错的过程中交替成长的。其间也必定夹杂着老城市的衰落与废弃过程。然而,无论如何,随着工商业活动的发展,城市大大地兴盛起来了。大大小小的城市沿着河流、海岸、矿山带、交通线和平原的走向星星点点地进行布局,就好像镶嵌在原野上的明珠。

理解城市地理分布的要害就在于理解它的历史。任何眼前的经济利益都不足以完全改变城市的地理布局,因为,这种布局是由从古至今无数年代的经济与社会合理性所综合而成的;它既不可能完全适合当前的要求,通常也不会完全与之相抵触。我们不仅需要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城市的格局,也要由此来理解整个的经济地理。那些至今仍然生活在深山老林与偏远地区的人们,倘若让他们重新自由地选择居住地,他们还会选择居住在那里吗?那些居住在贫穷国家的人们,倘若让他们重新自由地选择国度,他们又会做出何种抉择呢?实际上,在一个地方住得越久,人们也就只好尽可能地把任何事务安排在当地进行,那个地方于是也就会愈益扩张;那个地方越扩张,历史越悠久,人们也就越发没法儿离开那里了。自然条件的限制是相对的。历史的积淀会导致社会的、知识的和文化财富在那里日益积累起来,从而克服自然界的不利因素。例如,一个由于矿产资源而发展起来的城市,虽然可能会因为资源的耗尽而衰落,但它终究不会消失,因为那里的其他产业(或者产业以外的吸引力)在资源耗尽之时可能已经变得相当兴盛了。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许多在环境恶劣地区发展起来的文明,至今也大都在那些地区顽强地存在和延续着。

相对于分散的农业来说,城市是一种集中。关于城市地理分布的另外一类问题是:为什么城市的集中是有限度的?为什么城市集中到一定程度,就采取设立新城市的方式?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城市离散地分布在国土上?

这些在宏观上看似颇令人困惑的问题,其实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就是交通费用。在古代时期,由于交通颇为不便,集市必须就近设立,以便人们在一日之内实现往返。这就要求集市在国土上的分布要具有一定的密度,既不必过于密集(否则城市内的商品交易将会过于清淡),也不能过于稀疏。这些集市成为城市发展的雏形。这个道理非常类似于宇宙物理学:在宇宙发展的初期,粒子相对(而不是绝对)均匀地分布在宇宙空间,它们运动着和相互作用着。但是,它们之间的引力与相互作用并未导致宇宙结成为一个单一的球体,而是分散地结成无数个星球。(www.xing528.com)

城市的形成首先要从城市与乡村分工的角度来看。一个集市、一个镇、一个城市都有它的服务半径,乡村里分布着一定的产业与经济活动,而城市里则分布着另一些产业与经济活动,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合作关系,所以,绝不能脱离乡村而孤立地研究城市。另一方面,城市之间也有一定的分工与协作关系。根据各种经济活动的地理要求的不同,小型、中型与大型城市里的产业分布各有一定的区别。某些使用比较频繁的日用品,即使在乡村的小店中也有供应。但是,如果想要购买一辆豪华汽车,最好去中型或大型城市。这是因为,豪华汽车的市场需求量很小,商家们不值得在每个城市都开设门市进行销售。他们只能选择在若干较大的城市开设分店。

由此产生了一个观点,即城市之间具有一种纵向的、层级的关系,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平行关系。在一个经济体内部,城市的规模越大,其数量就越少,而每个城市所服务的范围也就越大;反之,城市的规模越小,其数量就越多,而每个城市所服务的范围也就越小。这种层级关系是非常明显的。这就好比7.3.6 节所业已提及的,在不同产业之间以及一个产业内部,往往也存在着层级的关系。在一个时期里,有的产业与企业是“明星”,是“吃肉的”,而有的产业与企业则是“下里巴人”,是“喝汤的”。我们必须正视这些事实的存在。由此还形成了一个概念,叫做“产业结构高度”:大城市里的产业结构往往比较“高级”,小城市里的产业结构则相对较低。不能完全认为诸如此类的概念是“左翼的偏见”的产物。虽然“高级产业”或“明星”的称号并不总是归于固定的行业或企业,“风水”是“轮流转”的,但是,下述规律仍然是明显的:一般说来,居于大城市里的企业与居民的“净收入”相对于小城市比较高,尽管大城市里的物价也相对较高;居于市中心的企业与居民的“净收入”相对于郊区和乡村地区比较高,尽管市中心的房地产和服务的价格比较高。

这些层级化的现象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算法式效应。让我们略为推测一下这种现象是怎样造成的。如前所述,在算法世界中,人们的能力与企业的素质都存在着个体上的差距。自由和开放的市场过程并不能完全抹平这些差距;恰恰相反,力求卓越的个体会尽可能地制造和保持差距。这就导致一个结果,即无论优质资源、优质产品、优质服务、优质企业还是高素质人才都是相对稀缺的,其中至少有一部分不会因为竞争而(显著地)增多。那些拥有雄厚资本和优质产品的企业,它们要驻扎在人口最为稠密的地方来进行推销。尽管大城市市中心的房屋租金高昂,但是,由于它们的产品单位货值更高,所占面积又不大,因此,在这里开办营业场所仍然是值得的。名牌店会寻找名牌店,奢侈品会寻找奢侈品。这就好比在运动场上,大牌运动员们总是喜欢联手进行比赛,这可以表明他们是属于同一个“档次”或“阶层”的。这就是说,所有领域内的成功人士们具有靠拢与“抱团”的倾向,他们相互从对方的成功中来证明自己的成功。这种“成功”固然常常是相对的,是相对于普通阶层而言的,但人们所追求的往往也就是这种相对性。

这不仅是一种心理倾向,也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工商业领域内的成功者们聚集在一起,进行近距离交流与合作,共同面对和应对普通阶层,这可以让他们变得更为成功。具体来说,市中心有供应优质产品的商店,也有财大气粗的顾客。他们聚集在这里,既便于进行相互合作与交易,又能够带来宣传的和炫耀的效应。大型企业通常在这里设有办公室,这是为了便于与其他大型企业或重要对象进行接触和洽谈。老板和有钱人通常也都愿意居住在这里,这是为了便于在此享受高品质的生活(包括高品质的医疗教育服务)。高素质人才通常也愿意服务于大城市,因为可以在此获得更为密集的工作机会以及更高的报酬。总之,只要资源、产品、服务、人员与企业都存在广泛的品质差异,这种集聚效应就是难免的。大城市中心区的房地产价格高昂正是这种集聚的一个结果,成功的个体迁入,而失败的个体迁出。这就好比一个舞台,有的演员登场,有的演员谢幕,不变的则是日夜不停的演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