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品交易的异步性与节约效应

商品交易的异步性与节约效应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前所述,信用货币的创设也是需要付出私人与社会代价的;不过,通常认为,单位信用货币的直接创设成本远远低于其所表示的价值量,所以,在信用货币条件下,这种“七个盖八个碗”的效应也就尤其显著了。“七个盖八个碗”是我们对异步性的另一种描述。商品交易是对商品所有权的争夺。

商品交易的异步性与节约效应

鉴于市场是常设的,商品是连续生产的和常备的,人们通常都不担心不能购买到商品,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人们也就不必私下里保存和储备商品。一种随处可得的东西,人们也就不必事先置备,更不必时时处处总是置备着。人们只是在需要它的时候才去购买它,不需要的时候则宁肯持有现金。同时,人们还会具有强烈的动机,把自己所占有而又暂时不需要的物品进行变卖、出借和出租。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因此从他人那里获得利益,尤其是获得资产收益;二是可以避免、减少或冲抵保管商品的成本以及商品的自然折旧。在没有货币的时候,这种好处不是很显著;在商品货币时代,这种好处是比较明显的;而在信用货币时代,这种好处变得尤其显著。这是因为,创造信用货币的代价是极为低廉的。

货币让人们在不需要占有商品的时候放弃对商品的占有,以便商品被用于需要它的地方,这就节约了需要制造出来的商品。例如,甲拥有某种耐用商品A,而他此时并不需要使用它。在有货币的情况下,甲可以把A 出售或出租给乙使用,乙也可以在不使用A 的时候把它出售或再出租给丙使用;如此等等。只要甲、乙、丙等人使用A的期间恰好错开,社会就只需为他们制备一个A 就足够了。社会不需要制备更多的A,更不需要为每个人都制备一个A。可能有人会质疑甲、乙、丙使用A 的时间不可能那么凑巧而没有任何重合,可是,如上所述,人口的数目是庞大的,商品使用的空档期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来进行相互利用。当甲根据需要而试图回购A 或者终止其出租合同时,也许A 不凑巧正处于乙或丙的使用之下;不过,这并无大的妨碍。甲可以向其他人(比如丁)购入或租借一个同类商品A′,以便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当A 终于空闲出来的时候,还可以继续把它转让或租借给其他人(比如戊)使用。

这种效应类似于我们通常所说的“七个盖八个碗”的游戏。不过,质疑者可能会继续说,这种效应并不是货币经济所独有的;在没有货币的(假想的)交换经济中,这种效应同样会存在,例如,人们之间可以相互出借商品。这种看法是不错的。可是,关键在于,货币使得商品交易变得更加容易发生了。出借商品的人固然不必同时再换回另一个商品,然而,在单方面出借商品的情况下,出借者只敢把商品出借给与自己具有密切关系的、或者自己可以控制的人;他通常不可能把商品出借给陌生人,而接受陌生人的借据。货币就是陌生人的“借据”,是“出借者”可以放心接受而不必担心发生“坏账”的“借据”。

在商品货币的条件下,质疑者们可能会说,鉴于金银同样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才能生产出来,出让商品的人同时占有了金银,这并不能导致节约。这种意见也是有道理的。不过,笔者要强调的是,金银在使用中的磨损率极低,因此它们是接近于永久性使用的,它们的折旧率远远低于普通商品,这就导致占有金银的成本(主要是折旧)通常也远远低于占有普通商品的成本。此外,除了作为货币,金银的实际用途是很少的,这就导致对金银的持有不会显著妨碍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假如人们把普通商品像金银那样来持有,这种妨害就会相当显著。

如前所述,信用货币的创设也是需要付出(尤其是隐性的)私人与社会代价的;不过,通常认为,单位信用货币的直接创设成本远远低于其所表示的价值量,所以,在信用货币条件下,这种“七个盖八个碗”的效应也就尤其显著了。(www.xing528.com)

“七个盖八个碗”是我们对异步性的另一种描述。异步性可以是未经有意安排而自然发生的,同时,它也可以是一种有意的安排。这个道理是容易理解的。商品的数量是有限的,它(就如同思想一样)也只能存在于特定的空间与时间进程之中,因此,用户就难免对商品展开争夺。商品交易是对商品所有权的争夺。此外,还可以争夺商品的使用权。而当商品在物理性质上只能排他性地为单个(或单批次)用户所使用时,其他用户就需要进行排队,就要合理地、科学地安排消费活动(从而其他活动)的时间次序。即使这种安排不符合用户最初的本意,他们也可能乐于重新调整自己的时间表,以便服从这种安排。因为,这种有意识的安排可以提高对特定商品的使用效率,从而为相关各方都带来好处。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有意识的进程安排是非常常见的,它是一种突出的经济现象,但其至今却未被经济学家们充分理解。一家剧院要举行演出,它既不能同时上演多个节目,也不能同时容纳所有观众,于是,演出就需要排期,观众也就要分期分批地入场观看。体育比赛也是这样。由于相关的进程安排导致了节约,通常,一个拥有数百万人口的城市只需要建设数家剧院和体育场就足够了。“公共汽车”的例子也颇为直观:公共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一站一站地停靠过去,有的人上车,有的人下车;由于上下车的人数常常会相互抵消,因此车厢内一般也就既不至于过分拥挤,也不至于过分空闲,而车辆的利用率则得到了保证。

有人可能会挑剔说以上都是公共品的例子。其实,在私人用品的范围内,情况也是大致相同的。譬如,有的超市拥挤,而有的餐馆闲适。超市和餐馆虽然不会像剧院那样明确而公开地分配场次,但是,对于周围的常住居民来说,他们通常对此都是颇为了解的。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每个人都会根据需要和习惯建立自己的消费模式。这些消费模式起初不太固定,经过人际相互作用与调整之后,就会逐渐地固定下来,甚至会变得颇为整齐有序。例如,设立在僻静小巷中的餐馆,它的店头经理通常会对每个日期中的客人流量如数家珍;如果哪一天比往常少来了几桌客人,他可能就会感到诧异,以至就要寻找其中的原由了。为了避免排队,一个生活悠闲的人一般不会在周末去理发店;只要他稍有头脑,他就会知道在别人上班的时候去理发,是个不错的主意。如果你去跟理发师聊聊天,他也就会告诉你,什么时间一般会有什么样的客人前来光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