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所追求的是实际现金流

企业所追求的是实际现金流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管理学的复杂性显示了企业经营问题的异质性、复杂性及其困难程度。这里还需要强调一下,进入会计核算体系的账目,是以实际发生的收付事件为基础的。其次,会计核算既然以实际发生的事件为基础,这就表明它所采用的主要是“历史成本法”,也即,它在原则上只记录实际发生的金额,而不再对资产进行重估;并且,它只记录动态性的、边际的、增量的活动。同样地,企业产品的销售也必须实际完成,真实的现金必须在实际上拿到手中。

企业所追求的是实际现金流

企业常常是因为一时兴起而建立,但是,建立以后,由于巨大的资本存量一时难以消化,企业需要连续地经营,以便持续生存下去。日后的经营环境是无法完全预测的。在动荡的经济社会环境中,企业就好比一条船,在其中颠簸飘荡。企业必须时刻保持警觉,灵活地闪躲腾挪。企业管理学的复杂性显示了企业经营问题的异质性、复杂性及其困难程度。在算法框架下,这是我们在企业理论中需要优先注意到的一个突出问题。经济学家必须面对这个重要的问题,从中体会当事人的处境,观察当事人的反应与行动,并与当事人一起研究解决的办法。

企业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种各样的内外部冲击虽然首先作用于这个肌体的某个部分,但最终都由这个共同体作为单一主体和责任者来承担。为此,我们还要继续来考察这个“单一主体”的性质,尤其是考察它的经济核算方式,也即会计体系。

企业被假想为“一个”主体。请注意,这个“假想”并不是我们观察者的假想,而是真实当事人的“假想”。严格地说,这也不是假想,而是真实当事人之间的约定,是他们共同遵守的一种“算法”。基于这种算法,企业中各个部分的收入,都被视为这个单一主体的收入;各个部分的支出,也都被视为这个单一主体的支出。其他的权力义务关系,也都这样来进行理解与处理。所以,“一个企业”也就意味着如此多的个人都共享一套单一的账本——或者说,被这套账本所体现的统一算法所管辖。

这里还需要强调一下,进入会计核算体系的账目,是以实际发生的收付事件为基础的。企业的存在所导致的社会性成本与收益,都按照社会所实际遵循的规则来进行分担,通常大都不由企业来负责,也不计入企业的会计科目,除非这些外部性影响导致了实际的现金收付活动(例如环保罚款)的发生——而后者总是罕见的。这是人类社会制度的一种总体安排。这种安排保证了企业的自由和独立性,保证了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不至于那么复杂,以致造成了某种不经济。其次,会计核算既然以实际发生的事件为基础,这就表明它所采用的主要是“历史成本法”,也即,它在原则上只记录实际发生的金额,而不再对资产进行重估;并且,它只记录动态性的、边际的、增量的活动。例如,企业购买了一栋房屋,支出了一笔金钱;这个事件就可以计入账本。但是,附近房屋的价格可能每星期都会有所变动。房价变动一次,是市场上所发生的事件,但不是企业内部的事件,因为企业内部并未因此而采取任何实际的、导致企业现状改变的“动作”,所以,也就不能说,企业内部每星期发生了一个“其资产市场价格发生变动”的“事件”。这就是在流量与存量共存的架构中我们所要强调的区分。我们不能说“企业本星期没有卖出房屋”是一个事件,只能说“企业本星期卖出了房屋”是一个事件,因为后者展示了一幅“在静态的大背景中有相对少数的事物在运动”的情景。在相对运动中,变化了的事物占整体事物数量的比例可以作为区分何者为“事件”以及何者不是的尺度之一。这种知识绝不是不重要,它是社会在其漫长历史中所发展出来的一种共识、一种约定、一种习惯。当然,它也绝非完全不可更改。(www.xing528.com)

把会计核算限于动态事件和历史成本上,就大大减轻了会计核算的任务。实际上,只有采用这样的方法,会计核算才是可行的。否则,假如对每项资产时时刻刻都要重估其价值的话,会计核算的任务量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也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会计”这项工作本身也就不可能存在。会计科目中虽然也存在着多个应收、应付和应计科目,但这些科目的核算其实都是严格地以现金收付制为基础的,只是现金收付制的一个极为有限的扩展,因而绝不能否定现金收付制的支配地位。

会计核算制度反映着人们对于经济活动本质的某些看法,这些看法并未经由传统的经济学而得以揭示。现在,我们需要对它做出深入的认识。这种认识的一个基本要点就是:资产流动性问题是关乎经济活动之本质的一个关键问题,而绝不能把它作为次要问题加以处理。例如,资产价值的重估通常只能限于流动性极强的资产项目(例如股票金融性资产)上,而绝不能任意扩展其范围。这背后所反映出来的理论观点是,无论古典的“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决定论,还是新古典的完全竞争市场假说,都是非常不靠谱的经济学说。商品的价值既不是被某种神秘的力量事先决定了的,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目前的市价。需要认识到,假如我们把包括资产在内的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等同于目前的市价,也就等于消灭了利润。利润本身是一种基于商品在获得时所支付的实际的、历史性的成本而产生的东西,它是各种实际收付额之间的差额。离开了这个定义,何谈利润?当前的市场价格也不能视作计量资产价值的确切工具,因为,假如每家企业都把它们的资产同时推向市场,该资产的市价就会发生改变;这是一个常识。人们之所以有时候把市价作为商务谈判的基准,是因为实在没有其他更好的基准。这就是说,在实际商业活动中,人们并没有假定“每种商品都有一个由无限多买家与卖家所组成的完善的市场”。工商业活动不是以完善市场的存在为前提来展开的;恰恰相反,每种商品与每种资产的流通性是各不相同的,如前所述,这是生发工商业的原因,是工商业所要努力来解决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不能在没有解决之前就被假定为已经解决了。同样地,企业产品的销售也必须实际完成,真实的现金必须在实际上拿到手中。假如企业可以简单地以产成品市价来计算销售收入,那么产品也就无须在实际上交付到用户手中了;这显然是荒谬的。传统的方法显然是倾向于否定货币收入、从而否定货币的重要性的,对此我们将在后文再作论述。

消除这种混乱的方法并不复杂,就是同时取消上述两种形式的价值决定论,完全放弃经济学家们出于偷懒和急躁所进行的空想,则真相自然就会浮现。说“会计学是基于经济学而建立的”,这种看法显然并不完全正确。经济学推动了会计学,而会计学同时(也许更多地)也建立在人类直觉和常识的伟大基础之上。与其说会计学以经济学为根据,不如说经济学以会计学为根据。没有会计核算作基础,经济理论将寸步难行;而如果不能深入认识会计核算的实质,就会建立错误的经济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