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投资决策:主观多样性与实际算法

投资决策:主观多样性与实际算法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因为投资决策是困难的,当事人才去模仿、随大流、讲迷信、碰运气,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投资决策理论在这里打住,可能是恰到好处的。假如我们提出了某种统一的、标准的决策方法,而忽略当事人实际所采用算法的多样性,这反而不是在解释现实,而是在批判现实。重要的是记住“投资决策方法的主观性和多样性”本身。

投资决策:主观多样性与实际算法

关于投资机会的评估,最后一个要强调的因素是企业或项目所带来的各种非货币的利益。经济学者们通常谈论消费者的偏好,而企业家实际上也是有偏好的,他们的偏好与个性都会体现在企业经营之中。例如,一个人放弃了高薪的职位,转而进行创业,原因不仅在于创业可能带来的货币化收入,而且也在于作为企业主所享有的个人自由、自决权以及相应的乐趣和成就感。企业的目标固然主要在于赚钱,但赚钱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门“艺术”;这意味着管理学的主观性。

将各项预期的收入与成本项目相加减,就可以知道投资机会的可行性如何。这是传统的理论。的确,假如收入与成本都只是以货币来表示的数值,这个计算也就会很容易,答案也就容易得出(对此,经济学教科书中已经反复演示过了)。可是,天不遂人愿,事实情况一般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把一个投资项目的所得与所失、好处与坏处、优点与缺点罗列在一张纸上,其中除了金钱数字之外,必定还有众多的文字叙述;金额可以相加减,而文字又该怎么办呢?这就是“结构性”的含义。

对此,笔者不能给出标准的答案,因为这个“答案”我也不知道。而据笔者所知,实践家们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法。如果实践家们有这个解法的话,不至于如此保密,以致经济学者们至今仍然不知道。

那么,行文至此,经济学者们又该怎么做呢?经济学的著作还要不要写下去呢?经济理论还有没有必要存在呢?这就是典型的方法论问题了。这正是算法理论发挥作用的时候。

第一,我们已经整理和重述了一些重要的事实,并对当事人的处境及其所面临的问题有所理解。我们与当事人共同到达了一个困难的问题:这些做法本身就是理论性工作的一种预备,或者是其一部分。新古典方法不面对事实,不从事实出发,而从空想的某种状态出发来进行反推,这是严重违反科学工作的常规程序的。不能理解当事人的处境和问题,怎么能够谈得到“解释现实”呢?(www.xing528.com)

第二,理解了当事人的真实处境和实际困难,也就会有兴趣观察他们此后的决策与行为,于是,现实经济活动才会像电影那样值得我们去“欣赏”“把玩”和感悟。投资活动一贯被视作充斥着主观性的领域,现在我们可以好好来看看这些主观性究竟是怎样表现的。这时,现实生活不再显得纷乱了,也不再是令人烦恼的例外、偶然和特殊状态了,反而对我们具有了吸引力,变得富有趣味和奥妙无穷了。各种各样的实际投资活动及其实际所采用的算法都值得我们去搜集、整理和研究,它们都可以在我们的视野和框架中具有一定的位置。而且,越是特殊和极端的行为,往往不但无须视作例外,反而具有了尤其鲜明的理论意义。理论上不能回答的问题,可以由现实生活直接提供答案。一句话,经验材料(数据、情况、算法和故事)具有了清晰的理论意义。

第三,以上论述还意味着,实际投资活动的多样性本身已经被我们给“解释”了。正因为投资决策是困难的,当事人才去模仿、随大流、讲迷信、碰运气,等等。真实当事人的困惑、计算与行为都必须作为一些“现象”来进行定位。理论工作的首要目标不是去替当事人解决问题,而是去说明他们为什么会处于困惑之中,为什么他们的行为五花八门,莫衷一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投资决策理论在这里打住,可能是恰到好处的。假如我们提出了某种统一的、标准的决策方法(如同主流理论所演示的那样),而忽略当事人实际所采用算法的多样性,这反而不是在解释现实,而是在批判现实。可是,如果经济学者们连“解释现实”这个基本的目标都不能达到的话,遑论“批判”?

第四,我们当然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例如,可以分析某个具体的、真实的决策问题,或者假想某种具体的情形。我们也可以具体来寻找特定情况下的最佳算法(例如对某些博弈问题的求解)。这种算法当事人未必已经发现和掌握,经济学者们则可以将之予以发掘和阐明,然后推荐给当事人。经济学者们也可以在分类检视各种常见算法的基础上,来界定哪些是“主流的”或“基本的”,哪些是“次要的”或“衍生的”。可以说,主流经济学者们以往正是主要在这个层面和意义上来进行工作的。但是,一类具体问题解决了,并不意味着所有其他问题也都可以解决,因为现实生活的多样性是无限的。看到一类问题,不能由此忘记了全局。重要的是记住“投资决策方法的主观性和多样性”本身。这既是重要的事实,也是重要的道理。这就是所谓的“原理”。经济学所缺少的就是这样的原理。在缺乏一般原理的情况下,经济学过快地陷入了具体性之中,并且借用具体性来遮蔽了“原理”。现在就是要补足“原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