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人鱼:存在与否的思考

美人鱼:存在与否的思考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而,这等于是说,我们还可以研究“不存在的”东西。对此,算法式的态度很简单:美人鱼、或者意向对象不存在“是否可以实际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它本身存在着,它作为思想存在于人脑之中,这种存在就是“实际的”。传统的经济学具有强烈的“反映论”倾向。对思考时间的忽略意味着计算速度无穷大,而对于一个无比飞快、一闪而过、转瞬即逝的东西,可以认为它“不存在”。

美人鱼:存在与否的思考

为了准确地说明我的意思,下面检视一下诸多不当观念中的若干例子。

德国心理学家布伦塔诺曾经这样说:意向对象不必实际存在。研究现象学的人对此是很熟悉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可以在大脑中想象一个长着鱼尾巴的美人,然后再“研究”这个“美人鱼”,而现实世界中却可以没有“美人鱼”,这并不会妨碍相关研究活动的进行。这个命题似乎是合理的,似乎比较接近于我们的“算法立场”;实则不然。因为它暗含地假定了,只有物理性的事物才可以“存在”,也即让物理世界独占了“存在”这个术语;或者,某个对象可不可以存在,应当根据类似有形物体这样的存在物来制订“存在”的标准。进而,这等于是说,我们还可以研究“不存在的”东西。其次,它把人脑中的观念武断地视作外物的等价物,似乎“鱼”这个概念就是自然界中的鱼儿“不加修饰地”溜进了人脑之中;于是,这才产生了这只“鱼”“是否可以实际存在”这样的问题。对此,算法式的态度很简单:美人鱼、或者意向对象不存在“是否可以实际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它本身存在着,它作为思想存在于人脑之中,这种存在就是“实际的”。换言之,它就是一种“客观实在”或者“实体”!

显然,布伦塔诺是在背负着“反映论”的包袱而前行;他试图挣脱这个束缚,结果还是陷入其中了。这种“反映论”认为,人心就像镜子一样观照着世界,于是,就有“实的”和“虚的”两个不同“层次”的世界;我们要么谈论前者,要么谈论后者,而不可将二者“并行”讨论。这就好比是说,某个屋子里原来有两个人,现在其中一个拿出一面镜子开始顾影自怜,你总不能因此认为屋子里现在有三个人了吧。反映论主张,镜子里的人不能算数;而我们主张,可以把镜子里的人与真实的人并行讨论,且镜子里的人只作为“镜子里的人”(而不是真实的人)予以讨论。(www.xing528.com)

传统的经济学具有强烈的“反映论”倾向。它要么研究决策过程,要么研究可见的行为和经济现象,而绝不把它们并列于一个框架之内来讨论。无论这种方法如何与诸多业已被广泛接受的现代哲学观念相抵触,都可以将其实质归结为一点,即它忽略了“思考的时间”。对思考时间的忽略意味着计算速度无穷大,而对于一个无比飞快、一闪而过、转瞬即逝的东西,可以认为它“不存在”。学者们通常要么否认思想的客观实在性,要么就把它当作圣物一样供奉起来。在我看来,这就是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根本特点之所在,也是它陷入种种困境的根源。你硬是否定思想的“存在性”,可是思想穿着“人力资本”的外衣硬是跑出来了;这种效应多么富有戏剧性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