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思想的迂回生产”仅仅停留在思想阶段是不够的。直至计算机产生以后,这一生产方法才获得了清晰的、理想的和可行的形式。直到20 世纪末和21 世纪初,这种“学科大汇流”的条件和脉络方才得以比较明显地表现出来。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先验论哲学获得了理想的表达形式。
算法理论是分散在各个学科领域里的已有的有关思想、学说与理论的一个归集、重组和边际性发展。例如,早在19 世纪,奥地利哲学家恩斯特·马赫等人就提出过“思维经济”的思想。来自各个领域的碎片最终拼成了一幅相对简洁而完整的图画,它拥有良好的延展性,具备了强大的解释能力。于是,我们就可以相信这个理论是“真实的”,它揭示了世界的“真相”。这就是实证原则的具体运用。
在科学的历史上,通过引入新假说来进行理论综合的做法向来是科学进步的一种重要方式,即使这种新假说听上去颇为“奇怪”,甚至在被普遍接受之时还未得到直接的“证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便是这样。它之所以被接受,是因为它可以给物理学家们当时所面对的诸多理论难题提供一个统一的解释,从而可以平息相关的争论。在化学界,类似事件的发生则更加富有戏剧性。19 世纪上半叶,化学领域处于众说纷纭的混乱状态中(这有点儿像今天的经济学界)。为了平息争论,寻找统一的化学理论,各国化学家们于1860 年在德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化学会议。当这次会议行将结束时,意大利化学家康尼查罗所撰写的一本名为《化学哲理课程大纲》的小册子在会上得以散发;与会者们带着这本小册子踏上了各自的归途。这本小册子的主旨是论证“原子-分子理论”可以在当时相互抵触的各个学说之间建立起一致性。当时流行的是化学家道尔顿的原子论,即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康尼查罗论证说,阿伏伽德罗于50 年前提出的“分子假说”必须被接受。这一假说提出原子先构成了分子,然后才由分子组成了物质。康尼查罗的论证使化学家们豁然开朗,他们迅速达成了一致意见。一个理论就这样成立了,而统一的近代化学也就这样形成了。[19]
化学家们接受这一理论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确亲眼看见了原子组成分子、分子再组成物质的过程,而是因为他们只有这样认为,才能同时解释所观测到的诸多现象。笔者要强调的是,算法的理论和方法与此颇为类似。除了一些间接的理由之外,我们难以看到“思维工具”的具体形状及其运作过程,也就无法为算法理论本身提供直接的、确切的、明白无误的证据;但是,在我看来,缜密的逻辑分析过程已经清楚地显示它具有“大综合”的效果,这就是它值得接受的理由。读者要么质疑我的分析过程,否则,它就是难以抗拒的。如今,一些经济学家一面批评现有的经济学,一面拒绝考虑任何他们感到陌生的东西。经济学一发生危机,他们就去翻故纸堆;似乎他们确信所有的经济奥秘都已经被发现并记载下来了,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去把它们重新翻拣出来。经济学家们一面论证创新对于经济活动的“伟大意义”,一面却在理论建设上持这样一种抱残守缺的态度,这实在是有失妥当的。
主流经济学曾经模仿过物理学,物理学时至如今实际上仍然在启发着经济学(对此后文将在多处举例说明)。除此之外,算法的视角将要显示出这样的道理,即经济学也可以从化学中得到重要的启发。先天思维工具与信息的结合就好比化合作用一样,会产生奇妙的、甚至难以预知的后果。这种后果就是知识,它是一种既来自信息与智力两个方面、但又不简单等同于这两种独立因素的东西。而在“化合作用”之前,它们分别(或者随着人体)在松散的空间中游走。它们或远或近,或聚或分,相互反应又再反应,从而产生了色彩斑斓、变化多端的思维世界。这个道理表明了,我们通常所强调、甚至所迷恋的“人文性”也许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很可能只不过是“复杂”“多样”“变化”“难以把握”这些特征的一个复合体而已。鉴于算法理论所强调的因素(例如计算时间)是相对简单的,其逻辑也是十分确定的,这就更进一步表明了,算法理论所遵循的仍然是“从易到难”“立足于确定性来应对不确定性”等普遍的科学方法论准则;算法理论不过是这些准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www.xing528.com)
也可以说,算法理论只是一个“小窍门”。有论者认为它不过是又一种“还原论”。笔者并不拒斥这些说法或评价。然而,窍门虽小,功用颇大。传统的经济学只是把个体定义在“个人”的层面,而我们则继续向后退,采用“对个人进行分析”的方法,找到了“指令”“信息”这些更为微观的实体。虽然这仅仅是后退了一步,或者说又增加了一层“还原”的层次,但这一小步却可以极大地改善现有经济学与社会科学的面貌,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科学的进步是永无止境的,一代人也许只能做他们能够做到的事情;只要我们不再自己给自己压上追求终极真理的“使命”,我们就可以感到满足了。
一个关于认知过程的适当理论,将会令人满意地包含我们现今所关注的所有理论元素,将会达到我们所期待的所有主要的理论目标。
有人曾经问过我这样的问题:“你是否认为算法理论是经济学以及社会科学实现综合的唯一方案?”对此我只能以反问作答:“您还有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