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时期,族长是亲族治理的主体,是宗族的最高权威。族下又以不同的支系分门,在各门中又产生门长作为支系内部的治理主体。
(一) 族长
据家谱记载,民国十八年(1929年)以前族下的当家人称为“总理”,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再续家谱的时候,族下的当家人即改称为“族长”,至1963年续谱时又改称族长为总理。以下介绍均以“族长”来称呼。传统时期,族长必须是德高望重、人品好、办事公道、有一定文化素质、在族内说话响当当的人。从李氏家族的几任族长来看,李兆修是太学生,第二任族长李长庚是太学生,后李长润、李超英均是太学生、邑庠生,下一任李三辰为学士,曾在兵部尚书毛昶熙家当过家庭教师,且做过县政府的文职参事。继李三辰之后李三聘也是一个儒生,常做村内村外红白大事的知客,不管穷富都能将事情办得让主家满意,有一定声望。族长由门长以及族下的德高望重者讨论推荐人选,经族下的人公认后确定。族长的选择对于家庭土地数量、辈分、财富没有明确的要求,但是综合几任族长来看,均是家里有一定财富积累的。族长的人选对年龄也没有限制,村民李三辰30多岁的时候即当上了族长。
族长一般是一个,也可以两个人兼任,偶尔会出现三个的情况。两人兼任多为“老带新”的形式,上了年纪的老族长带领新任族长熟悉族内事务。如果是三位族长,多数是由常年在外工作但威望很大的族人挂名,由在村族长负责主持具体事务。
族长任期不固定,通常是实行终身制,从当上族长一直到去世名义上均是本族的族长,比如李三辰、李超楫,但是族长不世袭。族长没有报酬,必须是男性担任。(www.xing528.com)
族长不存在跨村的情况,一个族长只能管本村族内的事情,比如任徐店村的李燕家族族长就只能管任徐店村的李氏家族事务,而其他村的李氏家族又会选出各自村的族长。但若外村的李氏是由本村李氏外迁的同宗族人,在族下修祠堂、修谱等时候也会通知其回来参与或捐赠。族长只在族下有权威,在村内无特殊权力。
(二) 门长
门长由一门之中德高望重、有威望的人担任,由族长推荐、门下人公认产生,而不是由族长直接决定。门长必须是男性,无辈分、财产、年龄要求,同样对文化水平也没有要求,在门下说话能够起作用、被一门人认可即可。传统时期每一门大致都是几十口人,不会超过百口,因此门长通常是一门一个。门长的任务主要是协助族长搞好族下事务,多是向门下人传达族上的事务,协同门下人配合族上的安排。比如,要在祖坟内栽树的时候,就需要每一门的门长从本门之内安排几个劳动力来共同参与;族下续谱的时候门长要负责统计一门之内的人员信息以及收取相关费用。
门长的任期不定,不采取终身制,门长上了年纪之后就会卸任,主动向族长申请换成下一任年轻人担任。门长不世袭。换任也是族长推荐、门下人公认。族长与门长不能同时担任,若是族长,就不能兼任某一门的门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