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及劳动工具决定着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的生产效率,只有具备一定的劳动力及劳动工具条件,农民才可能独立从事小规模生产。1949年以前,任徐店村村民通过自主经营、自备工具、借用和共用劳力与劳动工具的方式,来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一) 劳动力
在任徐店村,村民对于劳动力并没有清晰的界定,村民根据自身能力默认在家庭中的劳动分工,男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女性主要从事家务劳动,老人和小孩根据自身能力从事畜牧、看水等较轻的活计。
1. 劳动力观念
任徐店村地处中原沃野,耕作农业历来发达,而劳动力正是精耕细作农业中的关键要素之一。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着村民的家庭收入、生育观念与职业选择。
(1) 劳动力范围
在任徐店村,对于劳动力没有严格的界定。在家户内部,家庭成员根据自身能力各司其职:成年男性是家户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同时兼做一些比较重的家务活。成年女性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同时兼做一些较轻的农活,如割麦等。一般十二岁左右的男孩子即可承担一部分耗力较轻的劳动,如农田灌溉时看水、日常放牧等等,村里的私学都是实行三学期制,每年麦收和秋收两个时期学校均会放假,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均可回家干农活,十七八岁的男孩子即可独立承担各种农业劳动,一些家庭贫困、劳力不足的家庭,男孩子在十五岁左右即可成为整劳力。女孩子一般在家里帮助母亲做家务,但在十七八岁就要开始参加农业生产。家里的男性老人一般负责统筹安排家中的农业生产,女性老人负责协调安排家务分工,通常不直接参加劳动,但若家中劳力较少,五六十岁、身体健硕的老人还是会下地劳动。
(2) 劳动力与生育观念
虽然劳动力是影响家户农业收入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意味着劳力多者家中土地数量就较多。在任徐店村,生育意味着传宗接代。如果没有孩子,则表示后继无人,会被人看不起,也会被人用“绝户头”等称谓来嘲笑。生育在家庭再生产上意味着又多了一个劳动力,能帮助生产。因此,村民一般都倾向于多生,尤其是多生男丁,男孩子越多,说明人丁兴旺,家里的风水好,人口多的家庭即使贫穷也会受到村民的尊敬,家庭成员不会被欺负。儿子多的家庭,既有家境好的,也有家境差的。在任徐店村,如果儿媳婚后一年没有怀孕的迹象,家里的婆婆就会求神拜佛,到白衣堂去求子。如果三年仍不生育,则有被休妻的可能。但因未生育而休妻的较少,村民一般不选择休妻而是纳妾。如果休妻,一般是由丈夫做决定。如果妻子只生了女儿没有儿子,一般也是纳妾而不休妻,因为休妻是大事,不但会造成两家的矛盾,让自己家没有面子,对女性来说也是致命的伤害。
(3) 劳动力与职业观念
因任徐店村土地数量有限且产量不高,村民不得不在农业生产之外发展副业,而不同家庭状况的人选择副业的观念也存在很大差别。对于富人家庭来说,副业多以经营性店铺为主,如李三辰家开设油坊、织布厂,崔茂森家开设中药铺,赵文纲家开设粉房和织布厂等等,开设店铺需要成本与威望,因此并非每家每户都能开设。富裕人家的孩子以上私学为主,传统时期任徐店村非常重视教育,村内有多处私塾与私塾老师,富人家的孩子从六七岁开始上私学,一直到私学上满,有条件的还会送至县城继续求学。读书一方面可以求得一个好的出路,另一方面也会培养孩子知书达理的品质。在私学里除了可以学到四书五经、日常伦理道德之外,还可学习打算盘、写字等实用性技能,为将来做生意、继承家业打下基础。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虽也会读私学,但以“会写自己的名字”为主要目的,且其上私学的时间一般较晚,有的到十三四岁才开始上私学。对于穷人来说,为了维持家庭生计,也不得不通过发展副业来获得额外收入。穷人发展副业多以出力活儿、服务行业为主。在村民的思想观念里,有严格的“上九流,下九流”的职业区分,从事“下九流”如修面、捏脚、理发、唱戏等行业的,绝大多数都是穷人。另外从事做木匠、打铁匠等匠人以及做学徒学手艺的人也多数是穷人,匠人是为别人劳动的,学徒不但生活很苦,社会地位也不高,一般来自富裕人家的人不会从事这些行业。除此之外,多数穷人家的青壮年在农闲季节还会选择去从事担山、推足、拉足等行业来获得额外收入贴补家用。
2. 劳动力概况
在任徐店村,人们向来推崇农业精耕细作,一个家庭内通常需3个左右的整劳力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任徐店村以6—8人的家庭为主,但在农业生产中需主要依靠牲畜与青壮年劳力,因此,在劳力不足的情况下,村民多以换工或是务工的形式来应对。家庭条件好的农户也会通过雇用长工或短工的方式来应对劳力不足的问题。即使在家中男丁数量较多、劳动力剩余的情况下,在“安土重迁”“生于斯,死于斯”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也少有村民会外出务工,多数是以学手艺或者就近扛长工为应对方式。
(二) 劳动工具
1. 生产工具及其关系
在传统时期,任徐店村村民在农业生产中主要用到犁、耧、锄、耙等耕作农具。木耧为主要播种工具,镰刀为主要收割工具,水车、辘轳是主要浇水工具,主要使用的运输工具为木制小车、木制独轮拱车等手推车,以及铁木制造的两轮大车、四轮太平车等牲畜拉的大车。
(1) 犁。犁身为木质,下装铁质犁面、犁铧,犁底、犁颈是木制的,人扶犁杖,驱赶牲畜拉动前进。一般深耕5寸左右,日耕1.5—2.5亩。犁是耕地的工具,主要用于翻地,属于大型农业工具,并非家家户户都有。一般以下几种情况的家庭没有农具犁:一是家境贫困,买不起;二是家中无土地,无须买;三是家庭条件虽算得上富足但土地数量少,犁属于大型农具,价值较高,土地数量少的家庭觉得单独购买犁不划算,从而就会选择借用他人的。借用犁既不需要给钱也不需要给粮食,均是无偿借用。村民借用犁通常是先向近邻借,再向关系好的大户借,一般不会向外村人借用,即使是外村的亲戚因距离较远一般也不相互借用。借用的犁损坏了,村民要负责维修,修好之后再还予主家。农户之间不会因为借用的犁发生损坏而破坏双方之间的关系。但若损坏之后拒不修理,村民下次再需要时也就不好意思再去借了。
(2) 耙。耙,木框铁齿,一般长6.5尺,宽2尺,两侧还安装20多根铁齿,使用时人站在耙上驱赶牲口,将土耙碎压实。耙也是耕地工具的一种,主要用于松土、平地和聚拢谷物。耙属于大型农业工具,并非家家户户都有。一般以下几种情况的家庭没有农具耙:一是家境贫困,难以负担;二是家中无土地,无须购买;三是家庭条件虽富裕但土地数量少,这样的家庭会选择借用邻里的而不会自己购买。借用耙既不需要给钱也不需要给粮食,均是无偿借用。耙借用通常是先向近邻借,再向关系好的大户借,一般不会向外村人借用,即使是外村的亲戚一般也不相互借用。借用的耙损坏了要负责维修,修好之后再还予主家。农户之间不会因为借用的生产工具发生损坏而破坏双方之间的关系,下次还能继续借。但若损坏之后拒不修理,下次再需要时也就不好意思再去借了。
(3) 锄。锄是中耕除草的主要工具,也可用于松土,对于种植花生的农户,锄头也是其主要收获工具。锄头分大、中、小3种。锄头基本家家户户都有,一般不会产生借用,农户去别人家帮忙干活的时候也是从自己家里带着锄头过去。锄头的借用一般发生在自家锄头损坏或是不够用的情况下。锄头一般不会损坏,如果借用锄头出现了损坏,则需要借用者修好了再还回去,修不好的则需要赔偿,可拿自家原有的还回去,也可买新的还回去。
(4) 木耧。木耧,木制3腿,人、牲口均能拉着用,木耧可同时完成开沟、下种、掩埋3道工序,行距一般在7寸左右,砘与木耧配套使用。木耧主要用于播种,基本耕种土地的家庭都有。个别没有木耧的家庭,主要依靠借用来进行播种。木耧的借用既不需要给钱也不需要给粮食,均是无偿借用。
(5) 镰刀。收割小麦主要用镰刀,收割能手一天能割2.5亩左右。也有人用摞子(由钐刀、竹摞组成)、网包等工具,钐麦比割麦功效提高几倍。镰刀基本家家户户都有,一般不会产生借用。如果借用的镰刀用钝了,也需要借用者磨好之后再还回去。
(6) 石磙。打场(脱粒)主要使用牲口拉石磙碾压的方式实现,辅助工具有桑叉、筋叉、翁板、掠耙、竹扫帚、木锨等。石磙由青石制成,呈圆柱体,一头大,一头小,两头有磙眼。20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在任徐店村的麦场上经常能见到此种石器农具,圆柱形,两端有洞,使用时用特制的木架子套上。传统时期,在任徐店村,石磙像土地一样,是庄稼人的命根子,其使用频率也是庄稼收获的象征,用得多则是丰年,闲置派不上用场的时候即是荒年。但石磙作为大型农用工具,并非家家户户都有,一般是和麦场搭配着使用,有麦场的家庭即有石磙,没有麦场的家庭多数没有石磙。没有石磙和麦场的家庭主要依靠借用来完成相关的生产环节。麦场和石磙的借用只发生在同村人之间,通常以“就近”为原则,离谁家的麦场近就借用谁家的,均是无偿借用,不需要支付报酬。
(7) 水车。水车主要和水井搭配着用于农田灌溉,可用人力取水,也可使用牲口来取水。水车属于大型农业灌溉工具,而且成本较高,一般架上一挂水车需要花费12石麦子,因此并非家家户户都有,一般是土地大户或者家境富裕的农户才会有水车。没有水车的家庭可使用辘轳或是借用地邻的水车。借用水车属于无偿借用,既不需要给钱也不需要给粮食。水车一般要搭配着砖井使用,因此借用水车通常是向地邻借,不会向其他人借,水车灌溉需要过水的垄沟,如果借用田地相距较远的亲戚朋友的水车,也难以实现灌溉的目的,因此,借用水车一般只向地邻借。借用的水车损坏,农户要负责维修,修好之后再还予主家。
(8) 辘轳。辘轳也是一种灌溉工具,辘轳完全依靠人力取水,相比水车来说费力大、功效低。辘轳一般是中等及中等偏下经济水平的农户使用的浇水工具。富裕农户使用水车,特别贫困的家庭用不起辘轳,还有的穷人家庭伙打水井、伙用辘轳。用不起辘轳的家庭可借用地邻的辘轳。借用辘轳属于无偿借用,既不需要给钱也不需要给粮食。辘轳一般要搭配着水井使用,因此借用辘轳通常是向地邻借,辘轳灌溉需要过水的垄沟,如果借用田地相距较远的亲戚朋友的辘轳,也难以实现灌溉的目的。
伙用辘轳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地邻之间。对于伙用的辘轳,由伙用双方按使用面积(地亩)平均摊钱购买,后期修理的费用也是由伙用者分摊。相互之间在使用方面互不影响。伙用的辘轳没有使用的先后顺序,一方面各家种植作物不一,使用辘轳、水井的时间可以错开,另一方面,伙用辘轳的地邻多是带有亲情关系的,由分家或是堂叔伯关系分家形成地邻关系,因此一般是几家协商一下各自使用的时间,不会产生抢用的矛盾。农闲季节,闲置的辘轳由伙用双方以年为单位轮流保存,闲置的辘轳无其他使用价值,因此不存在关于工具保存的纠纷。伙用的辘轳闲置时,双方均可做主将辘轳借予外人使用,但前提是双方在这段时间内都不会使用。
(9) 大车。大车主要是一种运输工具,需要用牲口来拉,只有村中大户家里才有。无大车的家庭在使用时可以去大户家中借,借用既不需要给钱也不需要给粮食,均是无偿借用。大车借用通常是先向近邻借,再向关系好的大户借,一般不会向外村人借用,即使是外村的亲戚一般也不相互借用生产工具。大车借用的期限不固定,可以是一天,也可以是好几天,但一般不会超过五天。
2. 耕牛及借用关系
在1949年前后,直到农业实现机械化和电气化之前,骡、马、牛、驴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劳动力,犁、耙、浇水、拉车打场等农业生产环节都是牲畜的主要劳动内容。因此,在传统时期,富裕家庭由于土地较多,就喂养多头骡马,一般家庭也要喂养两头。较贫穷家庭也会喂养一头大牲畜,在农忙季节两家或三家搿犋使用。如果没有这些大牲畜,则需要依靠借用,否则农业无法耕作。截至1949年前,任徐店村大小牲畜共有300余头。
(1) 伙养耕牛
耕牛是传统时期任徐店村村民进行犁、耙、浇水、打车拉场等农业活动的主要大型生产工具。由于耕牛价格较高,通常一头牛的价格在1.2石麦子左右,且进行农业生产时通常要两头耕牛同时使用,因此,在任徐店村借用耕牛的现象十分普遍。但牲口一般不会出现伙养的情况,因为牲口是一个活物,每天都得喂食,伙养的话很容易出现纠纷,而轮流喂养的话又不能保证牲口的健康,所以牲口一般是单独喂养和搿犋使用。
(2) 牲畜搿犋使用
① 搿犋的原因
农忙季节,对于犁地、耕地等大型农业生产活动,必须靠两头牲口套在一起共同使用才能实现。对于富裕家庭来说,能够喂养两头或两头以上的牲口,能够独立完成相关农业生产。而对于家庭条件一般或是贫穷的家庭来说,由于牲畜的价格高且喂养开支大,一般选择两家各喂一头牲口,农忙的时候牵在一起共同使用,以此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牲畜问题。搿犋只伙用牲口,不共用劳力。
② 搿犋的对象(www.xing528.com)
搿犋发生在以下几种情况中:一是有近亲属关系的村民之间;二是处得来的、关系好的村民之间;三是街坊邻里。搿犋的双方通常是在日常生活中互有人情往来且关系较为亲近的。
③ 搿犋的方式
发生搿犋共用牲口情况的时候不考虑牲畜的种类,耕牛、骡马、驴等同等使用,农户不会考虑或计算每类牲口的工作量或是喂养花费,而且也不考虑各自家庭的土地数量。比如张三家有1头耕牛、8亩土地,李四家有1头骡和12亩土地,只要两家关系处得好,有相互搿犋的意愿,同样会发生搿犋的现象,张三家用到牲畜的时候就去李四家牵走,用完了再送回去,不需要支付报酬,也不需要给李四家的牲口添加饲料,只是在使用期间负责喂食即可。同样,李四家用到牲畜的时候就去张三家牵,用完再送回去,其间只需要负责给牲口喂食即可。
④ 搿犋中牲畜的使用顺序
搿犋的双方没有使用牲口的先后顺序,不会因为牲口的大小和种类而出现差别。农忙的季节根据双方土地的耕种情况和口头协商决定谁家先使用。使用完后各家的牲口再各自牵回各家。
⑤ 搿犋关系
搿犋没有固定的期限,农户今年和这家搿犋,明年可以换和别家搿犋。但是,一般情况下如果搿犋双方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摩擦或者矛盾,不会轻易更换搿犋的对象。搿犋不需要签订文书,由搿犋双方口头协商约定好即可。如果搿犋双方其中一方的牲口被偷,则损失由自己承担,搿犋关系自动解除,另一方可以再自由寻找搿犋对象,也没有义务帮助丢牲口的一方完成犁地、耙地等农业活动。但是,在两家关系相处和谐的情况下,若丢牲口的一方提出请求,原搿犋方都会同意将自己牲口借出或是帮助其完成眼前的农业生产。如果在农忙季节两家的牲口均在搿犋一方家里丢失,那也只能两家共同认栽,因为即使要求对方赔偿,对于普通甚至贫穷(选择搿犋的一般是中等以下生活水平)的家庭来说,也没有能力支付赔偿牲口的费用。
⑥ 搿犋中牲畜的借用
搿犋使用的牲畜也可以外借。比如当张三家在使用和李四家搿犋的牲畜耕地时,若地邻来说情请求帮忙耕地,张三在与李四协商确保其暂不使用牲口的情况下,可以自己做主把牲畜外借给地邻使用,李四也不会说什么。外借时村民一般会提前询问搿犋方和借用者使用的时间是否冲突,如果冲突,搿犋者优先使用。若在农闲季节各自牲口喂养在各自家里的情况下,张三和李四可以把自家牲口外借,但是没有权力做主将对方的牲畜外借。
(3) 耕牛的借用
耕牛是任徐店村村民农耕的主要劳动工具之一,因其价格较高且有的时候需要两头牛搭配着使用,一般只有土地大户或是富裕人家家里才能实现耕牛的自给自足。一般家庭需要时需进行耕牛借用或搿犋使用,但各家的耕牛都是单独购买,不存在伙买耕牛的情况。
① 借用原因
耕牛借用一般发生在以下几种情况中:一是家境贫穷,买不起耕牛的家户;二是“串房檐”(没有固定的居所)或是宅基地面积有限的家户,没有空闲的空间用来喂牲口;三是土地数量少或是没有土地,买耕牛没有很大的用处的家户;四是因为懒散不愿意耕种土地的家户,但是这种情况很少见,因为传统时期村民主要是以土地为生,精耕细作才能收获更多的粮食,才能填饱肚子,有俗语“你哄我地皮,我哄你肚皮,不打粮食算你运气”,只有勤劳的人才能过上好生活。
② 借用期限
借用耕牛一般是在农忙的时候,村民在别人家耕牛闲置的时候就过去借。借的时候一般是向街坊邻里中关系好的人家借,如果借不到也会向同村的亲戚借,一般不会到村外借用耕牛。耕牛一般的借用期限在3天以下,因为农忙季节耕牛使用得比较频繁,如果借用的期限较长,可能会影响到主家使用,主家可能就不会外借。
③ 借用费用
一般村民都是抱着“耕牛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借出去卖个人情”的心态,当有人借用时,就会很爽快地答应。借用牲畜不要支付报酬,也不需要给牲口添加草料、饲料。借用耕牛也不需要以人工换牛工。
④ 耕牛借用的纠纷及处理
当有人来借用耕牛时,只要和自家使用时间不冲突,主家一般会外借,因为来借者多是亲戚朋友、街坊邻居,如果不借则会对两家今后的交往关系产生影响。即使在耕牛生病的情况下,有的依然也会外借。如果造成耕牛的死亡则由双方共同承担耕牛的损失。例如,村民王继温家的耕牛在生产小牛的时间边缘,邻居来借用,考虑到人情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王继温家依然将耕牛外借,耕牛在为借用者劳作时病死。由于双方是邻居,后经协商由两家共同负担再为王继温家买一头耕牛,当时一头耕牛的市场价是1200钱,两人将病死的耕牛宰杀之后卖牛肉获得了600钱的收入,后经中人李明德说和,每家再支付300钱的差价,以双方共认倒霉、共同支付差价的方式妥善解决。耕牛借出后如果生病,则由借方负责医治。
⑤ 借用关系
自家的东西在闲置的时候外人也能使用,但是需要提前来询问,避免多家同时来使用产生冲突。比如耕牛,其他村民若想使用必须先向主家打声招呼,一方面是告知主家使其知晓,另一方面避免出现多家要同时使用而产生矛盾。借用者询问时问主家的任何一个了解情况的成年人均可,不分男女,家中的女性也可以做主将东西借予他人使用。一般有人来询问时,只要不发生使用冲突,村民都会同意借予其使用。有矛盾的人不会来借用东西,即使需要也会选择去借别家的。不提前打招呼的人不能直接使用别人家的物品,在礼节上也说不过去。若外人在借用耕牛或者使用自家物品时发生了损坏,则根据物品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有的时候自家承担,有的时候借用者承担,也有的时候两家均摊修理的费用。比如石磨用得不好了,由主家自己出钱请石匠来锻磨,其他使用者不需要承担费用;若外人借用自家的马车发生损坏,如马车轴断裂等,则遵循“谁用坏谁做新”的原则;若是大件物品损坏,通常就要由两家共同承担修理费用,以减少由任何一家单独承担带来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也考虑借用者的实际情况,若借用者家境困难,而自家家境富裕,通常就是自己承担修理费用。没有因物品修理问题而产生纠纷的情况发生。
3. 石磨及其借用关系
1949年以前,石磨是村民不可避免要用到的生产生活用具,村民主要食用的面食必须要通过石磨来获得。任徐店村人用的碾、磨、石磙均是从外边(修武或获嘉的山区,太行山边缘)买回来的。传统时期村内共有40多盘石磨,4个石碾,多是由祖辈传下来的。因为每个家庭都在发生不同的演变历程,因此当时的40多盘石磨石碾并非全部由富人家所有,一些家境贫穷但是祖辈富裕的家庭也会有石碾石磨,但是多数还是由富人以及上中等户人家所有。石磨必须是放在屋内的,因为下雨、下雪的天气也存在要使用的情况,而且放在院子里风刮日晒容易损坏,因此,有石磨的话还必须要有存放石磨的房间。
石磨由私人购买,归私人所有,对于没有石磨的家庭,到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向邻近的有石磨的街坊邻里借用。若家里的石磨闲置,街坊邻里均可以借用,借用不需要支付任何报酬,都是无偿使用。借用石磨存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借用者去使用时石磨的磨底以及磨盘上都是干净的,没有主家的粮食残留,这种情况下借用者磨完了粮食之后将石磨清理干净即可。二是借用者使用时石磨的磨底以及磨盘上有主家留下的一些粮食残留,借用者用完之后需留下同等多的残留,保证磨盘保持原样。
村民借用石磨不需要支付报酬,同时也不需要承担石磨的修理费用。若石磨出现损坏,则由主家自己出面、出钱请石匠进行锻磨。在任徐店村,也没有因为石磨的借用而发生的纠纷事件。
(三) 劳动分配
1. 劳动分工
在家户内部,不同性别、年龄的劳动力分工各有不同。一般来讲,家户内的男劳动力主要负责农业生产、牲口喂养、货物运输等耗力较大的活计,同时也要兼做一些比较重的家务活,如挑水、背柴等;除此之外,家里的男性还要担负起外出挣钱维持生计的任务,如农忙季节外出担山、推足、拉足等。家户内的女性劳动力承担着主要的家务劳动,如做饭、洗衣、看孩子、为家人做衣服鞋子等等;同时要为家里的男性劳动力外出跑小生意提供原材料,如织布、制香等;除此之外,在任徐店村,多数成年女劳动力还要承担一部分较轻的、力所能及的农活,如割麦子、摘棉花、锄草等,但受封建礼数的影响,女性劳动力下地干农活时必须着长袖,不管天气如何穿的衣服必须能遮盖全身,有民谚“男不露脐,女不露皮”。家中的老人主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较轻的活计。小孩一般也是根据自己的能力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灌溉时看水、日常放牧等,即使读书的小孩也是如此,私学实行三学期制,每到麦收、秋收农忙的时候私学就会放假,其间老师、学生均可回家帮忙干农活。如果家中没有男劳力,本该由男性承担的一些劳动则不得不由妇女来完成,类似耕田这些妇女难以完成的重体力活,一方面可以请亲戚或邻居家的男劳力来帮忙,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换工的方式来解决。请别人家的男劳力来帮忙干农活,无法承担重农活的妇女会通过为其做衣服、做鞋子的方式来还工,实质上是还人情。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没有男劳力的家庭也会通过市场雇工的方式雇用长工、短工来完成农业耕作。对于有匠人的家庭来说,在农忙季节,匠人依然是以农业为主,“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的根本,首先种好土地才能填饱肚子”。农忙季节村民通常忙于生产,匠人的业务也比较少,村内多数手工作坊与店铺均是“农忙时歇业生产,农闲时开门营业”。
2. 劳动时间
传统时期,任徐店村农作物实行一年两熟制,“麦收种秋,秋收种麦”。农作物的播种时间多以农历为主,村民按照农历二十四节气确定播种的时间,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以免影响收成。麦子的播种多在寒露节前后,农谚说“白露早,霜降迟,寒露耩麦正适时”。闰年以月计,以九月为宜,俗有“闰年不种十月麦”。若因为腾茬晚或是雨涝等原因,不能适时播种小麦的,要种“赶麦茬”。种麦最晚的时间是“参(星)不落,地不冻,有子只管种”,但是“晚播弱,早播旺,适时播种麦苗壮”,只有适时播种才是保证庄稼丰收的重要条件。秋作物分早秋作物和晚秋作物,早秋作物一般于清明前后下种,俗称“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棉花要在立夏前种上,所谓“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花正适时”。晚秋作物亦称“麦茬秋”,接麦茬而种,以玉米、谷子、红薯为主,成熟后尚可回茬种小麦。
具体到一年来说,农户种地干活集中在三月至十月,十一月至次年二月是农活相对较清闲的时期。具体到一天来说,村民的劳动时间没有固定的限制,因家户内部的习惯和安排而异。整体来看,村民夏季劳动时间较长,冬季劳动时间相对较短。夏季天气暖、天亮早,村民干农活的时间也相对较长,通常6点左右晨起之后就先下地劳动,8点到8点半之间回家吃早饭,早饭之后再继续干农活,午饭通常不再回家里吃,而是由家里的妇女提前回家做好了之后送到地里,以节省时间,提高劳动效率,下午天快黑时下工。冬季由于天气冷、天亮晚,村民一般是晨起吃了早饭之后,8点钟前后才会下地劳动,晚上天快黑时回家。如果是下雨天气,村民一般都不会下地劳动,下雨天地里比较泥泞不好走,而且雨天在地里走来走去也会把土踩硬,影响庄稼的生长。通常过了十月份农活就逐渐减少进入到农闲季节。闲散的时间男性劳动力主要经商跑小生意,如担山、推足、拉足等;女性劳动力主要织布做手工,为家人做衣服、做鞋子等。在农闲季节,村民之间的相互交往也会比较密切,经常会聚堆打牌、拉家常等,但社交的范围以男性为主,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则很少出门。
3. 劳动活动
受土地数量及土地产出的限制,任徐店村村民在农闲季节多兼做一些副业。在1949年以前,任徐店村村内有多处手工作坊和店铺,农忙时歇业生产、农闲时开门营业,在方便农民生活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即使没有店铺的村民,在农闲季节也会挑扁担、推小车做一些小生意,以获得农业生产之外的额外收入,改善生活状况。做小生意通常由家中妇女负责提供原材料,如织布、制香等,由青壮年劳力负责外出售卖,如担山即是在冬春季节由家中的青壮年带些本地的土布或是其他物资到山西陵川县换取粮食回来。副业主要是为了获取额外的收入贴补家用,通常发生在十一月至次年二月的农闲季节,在时间分配上,村民仍以农业生产为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