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之前,文娱活动是村民娱乐关系的主要载体。可以说,文娱活动不仅凸显着家内关系,更反映着家户之间的地位。此外,文娱活动不仅包括公共娱乐活动,还包括个人娱乐活动。
(一) 打牌
村民打牌主要集中在农闲和春节时,村内设有牌摊,庙会时也是村民集中打牌的时间。此外,村民还会在家中打麻将,但打麻将者多是富户。打麻将者一般是在家中打,可以与家人打,也可以与外人打。如果与家人打,男性长辈必须坐于东座,其他家人则可以随意就座。打麻将时,虽然也会带一些彩头,但是钱很少,并不构成赌博的性质。有些长辈为了让孩子多赢一些钱,甚至会故意多输几把,输掉的钱就变成了孩子的零用钱。排场人也会在平日里邀请其他排场人前来打麻将,但是绝对不会邀请普通村民前来。在村内或者庙会的牌摊上,虽然不分身份的贵贱,但是打麻将时排场人基本上不会与普通村民同桌而坐。
(二) 听戏
该村村民听戏主要在庙会时,有些戏班也会在开集时搭台唱戏。以往,村中如有戏班唱戏,村内村民都可以前去听戏。此时,家中妇女、儿童即使没有得到当家人的许可,也能前去看看热闹。不过,如果看戏的人较多,妇女必须在丈夫的陪同下前去看戏,以免被人占了便宜。民国时期,该村流行的戏剧以罗卷戏为主。戏剧中包含了一些劝人向善的内容,还融合了当地的小故事,特别是当地富户救灾、子女孝顺父母、兄弟和睦等真实故事。当然,其中还有一些抢婚、抢劫、不忠等负面故事。无论故事内容是否为正面,核心都是惩恶扬善。因此,听戏也能起到教化的作用,能让村民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也正因如此,当家人才不会限制妻子和孩子去听戏。
与听戏类似的还有听书。如遇喜庆之事,或者是在农闲之际,村内便会有富户请说书人到村中演出。在平日里,村民也会于闲暇之际前往乡镇街头说唱者设摊演出之处听书。说书的内容有历史故事,也有演义小说,其核心都是劝人向善。
(三) 观看红白喜事
观看红白喜事也是该村最基本的文娱形式之一。传统时期,举办红白喜事时较为热闹,特别是富户家的红白喜事,往往场面盛大,仪式相对隆重。不过,相对于白事,村民更愿意去观看别人家举办红事。这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其一,丧事往往会带来不幸。迷信的村民认为,死人是晦气的事,稍有不慎还可能招来鬼魂。有时,家中的孩子前去观看,当家人还要把他们叫回来。不过,如果死者是年纪较大的老人,则属于喜丧,因此并不存在这么多的避讳。其二,丧葬仪式相对简单。与婚姻仪式相比,贫穷家庭有人去世,仪式一般很简单,因此观赏性较差。当然,富户家中的丧礼有时也会非常隆重。据艾宝玉老人叙述:“那个时候,赵文圆家一次出了七口棺材,请的有乐班,和尚和道士都有不少,穿孝衣孝服的亲戚也不少。出殡的时候,沿路上村里人都出来看,场面也比较热闹。”(www.xing528.com)
(四) 祭神
无论是家庭祭神,还是村中集体祭神,都具有一定的观赏性。以背雨为例,背雨的仪式相对复杂,村民还要前往老乐山。因此,在背雨时不少村民跟着前去也是为了凑热闹,以此来打发闲暇时光。家内祭神,虽属于自家行为,但是祭拜多集中在同一时间段。整村同时祭神,场面也会非常热闹。例如,在打场时,村民就会集中祭拜场神。据李邦存老人叙述:“过去,那祭神都是习俗,肯定整个村里哩都要一起祭拜。自己家祭完成了,小孩子都会跑着玩,看别人家怎么祭哩。可有意思啦。”
(五) 玩游戏
1949年之前,村民日常玩的游戏主要有掰手腕、走方格、踢毽子、打弹弓、滚铁圈等等。玩游戏主要是孩子之间的娱乐,因此游戏过程通常比较轻松愉快,不会出现太大的矛盾。不过,孩子之间在玩游戏时,也会有年纪较大的孩子欺负年纪较小的孩子的情况。此时,常会引发两个家庭的冲突,当然这并不是严重的冲突,两个家庭很少会因此发生对立。此外,大人之间也会玩游戏,大人所玩游戏以角力类游戏为主。然而,大人玩游戏有时会带有较劲的性质。据李邦存老人叙述:“大人掰个腕子,有时候就是互相不服气哩,他说他有劲儿,他说他有劲儿,两个人说不通了就比比呗。有哩掰腕子哩还会让好朋友都来看看,看看到底谁力气大。”角力中输掉的一方,常常会在外人面前丢了自己的面子。但是多数村民不会过于计较,有些干脆服输,有些则会回家加练,找机会再为自己正名。此外,大人之间角力,还有宣传自己的作用。这种宣传可以达到以下两个效果:其一,证明自己有力量,从而引起村民对自己的尊重,减少自己受到欺负的可能性。其二,向雇主宣传自己。对于打算以做长工或者短工为生的村民,有力气也是雇主考虑的因素之一。在村中获得了有力气的“好名声”将为村民获得工作机会提供极大的便利。
(六) 其他文娱活动
以往,村民的文娱活动还包括赶街、请酒、闲聊、逛庙会等等。这些活动主要发生在家人、四邻以及亲近朋友之间,属于日常文化娱乐的形式。由于前文对此已经有所涉及,此处便不再赘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