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分化及其社会影响:以楚铺村为例

职业分化及其社会影响:以楚铺村为例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职业概况就楚铺村而言,村民从事的主要职业包括:长工、短工、经营菜园、经营桃园、屠户、医生、私塾先生、洋学老师、银匠、剃头匠、经营店铺或推车售卖、媒婆等。从事各种职业的人数请见表4-2。(二)社会地位以往,不同职业也反映出了村民不同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威望,这些要素也构成了职业内部分化的基础。

职业分化及其社会影响:以楚铺村为例

传统时期,由于该村多数村民没有自己的土地,因此许多村民都需要通过从事其他职业才能满足生存需求。

(一) 职业概况

就楚铺村而言,村民从事的主要职业包括:长工、短工、经营菜园、经营桃园、屠户、医生、私塾先生、洋学老师、银匠、剃头匠、经营店铺或推车售卖、媒婆等。村民经商的种类又可以分为:饭店、馃子店、粮行、卤锅等。从事各种职业的人数请见表4-2。除了上述职业,与村民日常生活中来往较多的职业还包括木匠、石匠、铁匠、吹响器、巫婆等。对于上述职业村内是否有人从事老人说法不一。但是,上述职业在该村邻近村庄均有村民从事。

表4-2 楚铺村村民从事职业情况统计

说明:由于村庄人口流动性较大,不少村民土改后便已经去世或者离开村庄生活,因此老人只能凭借回忆大致估算人数范围。

(二) 社会地位

以往,不同职业也反映出了村民不同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威望,这些要素也构成了职业内部分化的基础。对于长短工的社会地位,前文已经有所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1. 经济地位

从经营商业的村民来看,一般开设店铺的村民收入会高于推车售卖的村民。开设饭铺、杂货铺、粮行等店铺的村民收入往往高于推车售卖村民一大截。这主要是因为店铺长期开张,只有年节才关门歇业。与此相对,推车售卖的村民只在集期才出摊,他们售卖的物品也价值较低,因此收入无法与开设店铺的村民相提并论。不过,这也并非绝对。开设汤锅、卤锅的村民,虽然利薄,但是经营有道也能获得不错的收入。开设店铺的村民虽然收入稳定,但他们还经常要受到各种盘剥,缴纳的税种也较多。

就不同匠人的经济地位而言,木匠、铁匠、石匠、编织匠最为赚钱。由于村民日常生产中所使用的工具基本由木和铁两部分构成,村民盖房子时木匠也承担了最主要的工作,因此木匠和铁匠与村民之间的经济往来更为频繁。与之类似,编织匠可编制凉席、竹篓等村民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需要使用的物品,因此收入在工匠中也不算低。当地曾有俗语将他们形容为:“编席窝篓,养活几口。”与他们情况类似的还有石匠,石匠除了为村民制作石磨之类的生产工具,有些还能为富户家雕刻石狮等物件,所以他们收入也不错。与上述工匠相对,银匠、泥瓦匠、纸扎匠、染匠、油漆匠等虽也是村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匠,但是与村民的联系并非十分紧密。特别是染匠,一般只染制并出售成品土布和棉线,但是村民也掌握一些土法染布的工艺,所以多数村民不会经常购买布匹。

除了经商者以及各类工匠,村内屠户、教书先生、医生也能获得不错的收入。村内屠户刘景文甚至通过杀猪购买了十几亩土地。教书先生楚宝伦和医生彭荣庆在村内也可以算作是比较富裕的村民。

2. 社会威望

在该村,职业的社会威望不仅与他们的经济地位有着密切的联系,还与传统习俗、生产惯习、个人威望有着密切的关系。

(1) 村内职业社会威望概况

其一,经商者。在该村无论是开店铺还是推车售卖者都被村民称作是“做小生意的”,他们虽也有些小钱,但在村内也只能算是一般富裕的家庭。即使是茶铺的老板,也在村中没有太高的威望。行户在村中也可以获得一些社会威望,但是他们又会从交易中收取一些费用,这又会折损行户的威望。据村内老人介绍,村内经商者基本都不算是村内的排场人,总体地位并不算高。

其二,医生。如前所述,村民有病时最经常找的医生是彭荣庆。据村内老人介绍,彭大夫不仅医术高超而且人品极好。在给经济条件较差的村民开药时,彭大夫既会减免一部分药钱,又只会收取质量最差的小麦。因此,其在村中具有很高的威望,多数村民对其是礼遇有加,村内有些排场人在路上遇到了他也会主动打招呼。正常情况下,村民见到医生一般会按照“姓氏+大夫”的方式称呼他们。例如,多数村民会称彭荣庆为彭大夫。如果关系较好,村民还可以用“达”“叔”“哥”等去称呼他们。但是,彭医生基本上不参与村上的公共事务,也不参与村民间矛盾的调解。虽然排场人对其也非常客气,但这仅仅是对其人品的肯定。

其三,教书先生。楚铺村既有洋学又有私塾。私塾先生楚宝伦虽然受到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尊敬,但其在村中地位较为一般。其他村民见到私塾先生会主动打招呼,但这也仅是出于尊师重道的传统。同时,由于私塾先生会写字,所以平日里村民也会请他们去写对联、家堂等,这也提升了他们在村中的威望。不过,教书先生基本上也不参与村上的公共事务或者矛盾调解。该村洋学之内也有教书先生,但基本为外村人,除了男老师还有女老师,在村内没有什么地位。据艾宝玉老人叙述:“我为啥只上了25天学哩,就是我上到第25天的时候,那个女老师打了我三板子,把我手给打肿啦。俺妈看见了,心疼孩子,就带着我到学校里去闹,直接找那个女老师闹一下,后来我就不上了。”在该地,老师打学生手板并不是太严重的事情,但是由于洋学老师地位不高,家长才敢于与其理论。然而,该村洋学校长却是村内首富赵国兴的亲弟弟赵国安,其职位由县教育局直接任命。由此,其在村中享有极高的威望,有些村民还称其为“有大学问哩”。不过,赵国安也很少参与村上各种事务。

其四,屠户。屠户在普通村民中地位较高,但如果其不参与村内各种事务,或者人面不广也不能被称为排场人。该村屠户刘文景手中有一把枪,其还拥有十五亩土地,所以在村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威望。不过,由于其拥有手枪只是为了自保和收账,后又因为被抢劫而丢失了手枪,这使得其在村中的地位下降了不少。

其五,各类工匠。各类工匠由于和村民的生产、生活联系比较广泛,因此多数村民也会比较尊重他们,但是并不需要非常客气,见面打招呼便可。但是,工匠整体的社会地位并不是太高,在村内各类事务中均没有太多的发言权。比如,剃头匠地位很低,他们很难得到村内村民的尊重。

其六,吹响器者。在该地,吹响器是最被村民看不起的职业之一,与剃头匠、媒婆、巫婆等一样被看成是下九流。但是,由于其与村民生活联系广泛,即使村民看不起他们,也不会对他们太过分。当然,由于他们地位相对较低,也经常是排场人甚至是普通村民欺负的对象。

其七,其他职业。在该村及其附近村落的巫医、媒婆、修理匠、厨师等,在村民眼中的地位也非常低。但是,村民有时又需要借助他们的帮忙来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问题,因此村民对其也会比较尊重,有时甚至会非常尊重。以媒婆为例,虽然大家私下说起媒婆都会略带嘲笑(村民私下称该村媒婆为“徐大脚”),但家中如有女儿未出嫁则一定要请媒婆牵线搭桥,此时村民对于媒婆基本上是毕恭毕敬。

(2) 职业间的威望分化

1949年之前,在村民心中职业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等级区分,这会带来不同职业在社会威望上的分化。

第一等:教书先生和大夫。在该村,有些老人又称教书先生和大夫为“上九流”,因为他们承载了教书育人和治病救人的职责。可以说,即使老师和大夫个人品德一般,也会受到村内大多数村民的尊重。同时,老师和大夫又是村中的“文化人”,他们也被村民称为“明白人”,是懂得各种为人处事道理的村民,这也是他们社会威望位于各种职业顶端的原因之一。

第二等:各类工匠和经商者。工匠和经商者的社会地位首先受其经济地位影响。在当地,能做工或者能经商的村民通常收入较其他村民要多出一些,因此他们的经济环境往往较其他村民宽裕。其次,工匠和经商者可以凭借手艺和经验吃饭。比起只会“做活”(8) 的村民来说,他们靠巧劲赚钱,并不是只会卖傻力气的人。最后,民间习俗也影响着他们的社会地位。该村有些老人又称工匠和经商者为“中九流”,也有些老人称他们为“上九流”。相较于“下九流”而言,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往往会受到村民的认可和尊重。此外,屠户也可以算作是第二等级。

第三等:剃头匠、媒婆、吹响器者、厨师等。这些职业通常都可以算作是“下九流”,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不与他们发生关系就不会与他们发生关系。以吹响器为例,某一户村民家中如果连续几天都有人吹响器,大多是家中发生了白事。据艾宝玉老人叙述:“一般哩,吹响器哩村里人都不直呼其名,就叫他个吹响器哩。吹响器哩那都是下九流中的下九流,干这个哩都是人家瞧不起,也没啥朋友哩。一般吹响器哩都只和吹响器哩一块玩儿,其他人也不太愿意接触他们。特别是那排场人,都不会理吹响器哩。有那迷信哩,还认为跟吹响器哩接触多咯会带来晦气。”

(3) 职业内部的威望分化(www.xing528.com)

在该村,职业内部的威望分化主要受到辈分的影响。在该地,同业之间多要论资排辈,特别是有行会的职业更是辈分体系森严。老行尊往往在同业中具备较高的威望,他们有时甚至可以发动同业共同抵制某一工匠。对于经商者而言,收入的高低是判断其在行内地位的主要因素。以往,手艺的高低往往是工匠成为行尊的重要条件之一。此外,个人的人品、年龄、人缘等也是影响职业内部威望分化的重要因素。

(三) 社会关系与交往

从事各项职业的村民与其他村民往往有较多的往来,每个从业者内部也有相应的往来。

  1. 工匠间的交往

(1) 不同工匠在场时的座位顺序

以往,不同工匠之间的交往并不算频繁,他们在同一场合出现的概率却很高。例如,在盖房时木匠、石匠和泥瓦匠可能同时在场。不过,虽然盖房的过程通常由木匠主导,但吃饭时并不一定以木匠为尊。在当地,木匠、石匠、泥瓦匠可以都在同一行会内,并拜鲁班为师。但是,木匠、石匠、泥瓦匠等有些以鲁班为祖师,有些却不是,即使是木匠也有拜姜子牙为祖师的情况。所以,不同工匠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师兄弟之分。在多类工匠都在场时,一般按照辈分和年龄分配座席。不过,在盖房时又存在“八大作”的说法。其中,木匠为“首作”,石匠为“二作”,知道此习俗的村民也会按照八作的顺序排列工匠座次。当然,绝大多数村民不会如此讲究。

(2) 拜师先拜亲戚

对于同业而言,一般不会收其他同行的儿子或者近亲为徒。但是,不同行业之间却不存在这种限制。如果某一村民的近亲中有工匠,而其要拜另外一位工匠为师,这位工匠与其当工匠的亲戚又认识,那么村民想要拜的师傅会首先建议其拜自己的亲戚为师。如果双方本身就不认识,那么就不存在这种限制,只要师傅觉得打算拜师者不错就能收其为徒。

2. 经商者之间的交往

在该村,虽然经商者相对较多,但彼此之间一般互不干涉,即使是同行之间也很少以卑鄙的手段互相抢夺生意。而且,经营同类商铺或者同类推车贩卖者平时也会交流。在生意不是特别繁忙时,他们会坐在一起聊一下经营之道,或者是互诉苦水。据李邦存老人叙述:“那要是经商哩,平时都是自己招揽生意,都是各干各哩。要是做生意不地道哩,其他人管拉他到茶馆里评理。要说以前做生意耍滑头的不多,就是那后备队,镇里的镇长、保里的保长、保丁比较厉害,有时候那些做生意哩也一起坐那聊聊天,一块骂骂那些人。”

3. 村民与工匠之间的交往

(1) 请工顺序

一般而言,村民如果请工必须先请与自己相熟的工匠。如果自己的四邻中就有自己想请的工匠类型,那么村民必须先请自己的四邻。村内如果也有相熟的工匠,那么也必须先请同村工匠,只有本村工匠无暇兼顾时,村民才能另请外村工匠。不过,在实际生活中如果村民与本村工匠不熟悉也可能会去外村找与自己相熟的工匠。只是外村工匠通常会请雇主先确定一下本村工匠是否没有时间。当然,以上所述只是对于普通村民而言。村中的排场人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随意聘请工匠,村内工匠对此不能有意见。

(2) 工匠前去做工的顺序

如果两三个村民同时请某一工匠做工,那么工匠一般会先答应本村村民的工作请求,然后才会去帮外村村民做工。如果同时来找某一工匠做工的村民均是本村村民,那么工匠会优先为自己的四邻、亲戚、朋友等关系较好的村民做工。如果前来邀请工匠的两个村民与该工匠关系都比较好,那么工匠通常会找自己的徒弟或者朋友帮其中一个村民做工。村中的排场人如想邀请工匠到家中做工,而工匠已经接受了别人的邀请,他们也会再等1—3天,待工匠帮其他村民做完工再继续邀请。不过,如果排场人的事情比较急,其可以要求工匠先为自己做工,已经下了邀约的村民也会主动让工匠先给排场人做工。

(3) 请工与吃饭

以往,木匠、石匠、瓦匠等工匠到家做工,主家可以邀请他们到堂屋吃饭。但是吹响器的人只能在屋檐下吃饭,绝对不能进入主家堂屋。在红白喜事时,主家会为他们在屋檐下摆一张小桌,以示与其他客人的区分。在此桌上只能坐吹响器的村民,如果将客人安排到此桌,客人可以视为对自己的侮辱。与此类似,请剃头匠到家做工时,主家不仅不会请剃头匠吃饭,还不会让剃头匠进入中堂

4. 村民与医生、老师的交往

由于医生和老师在村内具有一定的威望,因此村民如果邀请老师和医生到家中做客,必须备上白面、鸡蛋(医生出诊时除外)。即使是家中没有学生的家庭,村民也会尽力招待村中的老师。老师和医生到家中做客时如果上桌吃饭,那么一般坐在主陪的位置上,主位由当家人或者家中老人就座。

(四) 职业群体关系

以往,不同职业之间虽然存在分化,但这种分化并不足以造成从事不同职业村民间的分裂。总体而言,不同职业之间除了分化之外还有整合,整合的力量要远大于分化的力量。

1. 地位分化与整合

如前所述,该村的职业分化主要基于村民对于职业“三六九等”观念的影响,因此村民从事的大多数职业本身就存在观念上的高低。这种观念一方面确立了事实上的职业分化,另一方面也让从事不同职业的村民接受了这种分化。据艾宝玉老人叙述:“过去哩,干啥职业都是啥地位,俺哥和俺舅当剃头匠那就是得比别人低上一头。有些事儿人家不说,咱自己也得注意,自己都觉得比别人地位差。”日久天长,村民也逐渐接受了这种地位分化的合理性,只要不受到从事其他职业村民的欺负,从事“低贱”职业的村民便不会反抗。同时,从事除农业外其他职业的村民在社会中整体地位并不算高,彼此之间虽存在地位上的区分,但这种区分并不算非常明显。此外,从事相同职业的村民虽然交往会比较频繁,但是从事不同职业的村民日常生活中也会正常交往,并不存在因职业而形成的交际圈。

2. 经济地位分化与整合

从事不同职业的村民在经济地位上也存在差异,但该村并没有人因为从事农业之外的其他职业而发财,因此由职业而造成的财富分化并非特别严重。据张付中老人叙述:“过去哩,不是大地主都不咋地,那些开店哩、推车哩、当工匠哩赚哩都差不多,能混个温饱,稍微有点积蓄就算不错啦。”相应地,村中财富的分化主要由拥有土地的面积而造成。在这种背景下,职业的分化并没有引起村民间经济地位的严重分化。

3. 辈分分化与整合

以往,每种职业均有年纪较大且辈分较高的行尊,他们不仅在同业中具备较高的社会威望,还是不同从业者之间的润滑剂。据艾宝玉老人叙述:“打我这是没见过,不过我听说过。过去,有那木匠跟那石匠闹矛盾哩,有剃头匠跟石匠闹矛盾哩,就请辈分高哩出来说说话,调解调解,也就没啥事啦。有哩职业就是再被人瞧不起,里头哩辈分高哩那也得有点地位,别的行业咋着也得给点面子。”可以说,行尊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行业的代表,得罪了他们就等于得罪了整个行业。例如,石匠得罪了剃头匠,可能日后就无法再找附近的剃头匠剃头。此外,不同职业之间还存在行交,老行尊之间也往往相互认识,因此相互给面子也是矛盾得以化解的主要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