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在该村认干亲的情况经常出现。作为拟血亲,干亲之间也有相应的来往方式,秉承着特定的来往原则。
(一) 结亲对象
在该村,结干亲又被称为“打老契”,也就是认干爹和干妈。认干亲者有的是因双方要好,想通过认干亲使朋友关系延续和加深;有的是移居来的外姓人,想通过结亲的方式与村中有威望的村民加强联系,以此来寻求保护;有的是为了儿女能长大成人,选取刘、寇等姓氏的村民认干亲,“刘”与“留”、“寇”与“扣”是谐音,村民认为认刘家、寇家为干亲可保儿女一生平安;也有村民担心儿女无法健康成长,便会让儿女认铁匠、石匠做干爹。据村内老人介绍,以往多数村民认干亲属于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剩下两种情况出现的频繁程度也相对较高。
(二) 结亲仪式
1949年之前,村民认干亲多在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时。在当地,村民会带着儿女以及烟酒、糖果、公鸡等礼品到干亲家祭灶。干爹左手提公鸡,右手端酒在灶神前祈祷,告知灶神家中又添人进口,再将酒倾洒鸡头,烧纸叩拜,鸣放鞭炮,然后干爹、干娘要赠干儿(女)一双筷子一个碗。此后,干儿女便要改口称对方为干爹、干妈。结亲仪式之后,干爹通常还要用公鸡以及家中其他食材做一顿饭款待“新亲戚”。在当地,结了干亲的村民在第一年可以称对方为“新亲戚”。
(三) 干亲关系
1. 干亲与互助
日常生活中,干亲之间的互助也非常频繁。不过,与近亲不同的是干亲之间的互助仍要将人情的因素考虑进去,只是偿还的时间限度较一般村民要长。但是,干亲之间的人情绝对不能不还,否则也会影响干亲之间的关系,甚至会造成干亲关系的破裂。
2. 干亲与交往
认干亲后双方家庭经常走动,逢婚丧嫁娶、贺生祝寿、过年过节礼尚往来。正常情况下,过年时一般父亲会带着儿女去拜见其干爹,但干爹却不用再回拜。据艾宝玉老人叙述:“新亲戚上门拜见,那必须是初三,第一天在家里拜长辈,第二天看舅舅,第三天就得去拜干爹了。”除了第一年之外,如果干儿女守规矩便会在每年的大年初三去拜见干爹,如果不讲究在初七之前去拜见干爹也可以。如果连续两年,干儿女不去拜见干爹,那么便意味着干亲关系的终结。除了过年,其他节日干儿女无须去拜见干爹。在干儿女生日时,干爹通常要给干儿女挂锁和做衣服。挂锁即用红线绳串数枚铜钱和一把长命锁挂在干儿女的脖颈上。在干儿女12岁之前,每年干爹都要加一枚铜钱。到了12岁,由干娘开锁,寓意着与干儿女“分家”。此外,在干爹家发生红白喜事时,干儿女通常也要去主动帮忙。(www.xing528.com)
3. 干亲与财产继承
在干爹家分家时,干儿女没有参与的资格,也分不到任何财产。即使是干儿女知道干爹家分了家,也不会主动询问干爹分家细节,更不能向干爹索要财产。可以说,只要干爹有自己的子女,干儿女就不能对其家中的财产有任何主张。实际上,干儿女12岁时与干爹的“分家”仪式,也有“终结”双方财产联系的意味。不过,如果当干爹的有意愿且其他儿子也不反对,干爹仍可以为干儿子留一两件较为值钱的家具,或者是为干女儿置办一两件嫁妆。不过,干爹基本上不会留给干儿子土地,或者是为干女儿配送嫁妆田。此外,如果干爹没有儿子或者是儿子成年后死亡,且干儿为干爹养老送终,干爹也可以将财产遗赠给干儿。
4. 干亲与养老
认亲之后,干儿女并没有赡养干爹妈的义务,当然干爹妈也没有抚养干儿女的义务。如果干爹妈生病或者生活不能自理,干儿女要经常前去探望,每次探望要带一些水果或粮食。但是,干儿女却没有为干爹妈出看病钱的道理。如果干爹妈老无所依,无人照料,干儿子可以担负照料干爹妈的职责,然而干女儿却没有一定要照料他们的责任。
5. 干亲与借钱
干亲之间通常关系较好,如一方在经济上遇到困难,另一方多会尽力施与援手。但是,如果另一方也不是非常富裕则也没有一定要帮忙的义务。此外,干亲之间也存在借贷行为,借贷同样要加上利息。只是,干亲之间碍于面子和人情,往往不会收太高的利息。据村内老人叙述,干亲之间的借贷利息通常在40%—60%之间。如果借贷一方过期不还,另一方也可以适当延期,但是绝对不能赖账。
6. 干亲与丧葬
在干爹或者是干妈去世时,干儿女通常不用披麻戴孝。在出殡时,干儿子站在队伍的中后端,紧排在干爹儿子、女儿、儿媳妇、亲属之后。干儿子的亲生父亲一般站在送殡队伍的最后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