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水利对于该村村民的影响并不算大,但其也是村民生产和生活中离不开的部分。1949年之后,随着国家对于水利投入费用的提高,该村水利设施也有了极大的改善,这为村民的生活和生产创造了更好的外部环境。
(一) 宿鸭湖工程
如前所述,该村地处洼地,地势相对较低,较易受到水灾的影响。1957年6月,为了兴利除害,经水利部批准,在汝南县西北部修建宿鸭湖,楚铺村便位于宿鸭湖边。宿鸭湖是亚洲最大的平原人工水库,整个灌溉区共有总干渠1条,干渠3条,总干斗渠1条,灌溉面积约为81.6万亩。得益于宿鸭湖的建设,该村也成为了自流灌溉区,农业生产所需水利得到了极大的保障。宿鸭湖主要由汝南、上蔡、平舆、正阳、西平5县的11万民工用4个月的时间建造而成,楚铺村村民也参与到建造水库的行列中。但是,楚铺村本属于宿鸭湖淹没区,因此该村村民也在1958年被迁往了附近的别桥(除了第二生产队)。虽然在1960年之后村民陆续搬回楚铺村,但是楚铺村村民仍属于水利移民,这为日后村落的发展提供了政策资金的支持。
(二) 水井(www.xing528.com)
1966年之后,驻马店全区开始大规模打井,并由政府组织成立打井队。此后,楚铺村也在政府的帮助下建造机建井。与人力挖井不同的是,机建井的深度往往要达到30米以上,有的甚至可以达到100米以上。这保证了出水量以及水质的安全,为安全饮水和农业生产提供了保证。在人民公社时期,水井为生产大队所有,水井附近生产队均可以使用水井内水源。1980年之后,水井则归村民委员会所有,村内村民均有使用权。当下,楚铺村村民在抽水时,需要使用机器抽水。村民在使用时,采取先来后到的方式,谁先到谁就有优先的使用权。与生产用井相对,1980年之后村民也开始请打井队在自家院落中建造私人饮水井。但是,私人水井一般深度较浅,卫生问题也堪忧,常常引发一些传染病。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于生活用水的改造,村内绝大多数村民已经用上了自来水,水质安全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三) 堰塘
当下,该村的堰塘已经变得越来越少,所剩堰塘全为公共堰塘。与1949年之前相同的是,公共堰塘并不用于储备水源,其仅是自然形成的深坑。也正因为如此,公共堰塘并没有生产功能。特别是1949年后随着水井建造技术的提高,村民也不会再在公共堰塘内取生活用水。与此类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理念的转变,也没有人再取用堰塘内的黑泥用于染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