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现代市场经济的体制结构和运行机制,已经不是单一的市场决定性的私人产品生产和作为“个体人”有购买力的需求的满足,而且是非市场决定性的公共产品生产大量介入,用来满足“整体人”的需求,即公共需求。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的“以人为本”的性质,要求我们将社会需求作为“个体人”经济需求的满足与“整体人”社会需求满足的最佳结合——要求我们在体制构建中,以竞争性私人产品生产为基础,同时有效地发挥公共产品生产的功能。
斯密在《国富论》中,论述了下述经济模式:用市场方式提供私人产品,满足私人需要——所有社会成员需要的最佳满足。他认为对个人私利的追逐和私人需求,自发调节的商品经济,会带来职业不同的社会成员的需求的满足和社会的福祉。此后西方经济学在效用价值理论基础上提出和逐步制定了追求个人效用极大化的“经济人”理论,这一理论将需求范畴归结为一个个市场主体即“经济人”对效用最大化的追求,并认定市场竞争经济就能促使充分的和与需求对口的供给,导致投入最小,个人效用和社会效用最大的“巴列托均衡”的形成。皮古以来的福利经济学,论述了私人产品生产的“外部性”,和提出了在自由市场经济基础上,适当引进政府干预,来实现效用最大化。而二战后的现代经济学,基于1919~1933年经济大萧条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政府干预经济的现实,提出了公共品的范畴,逐步形成了当代西方公共经济理论。这一理论在实践上是为了论证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国家政策”的合理性,在理论上仍然是立足于“经济人”原理、“私人需求”原理,私人效用最大化原理。可见,缺乏经济社会整体观念,没有社会需要范畴,单一“私人”论、“私需”论、“私益”论,成为西方经济理论的基本特色,也是西方市场经济原理局限性之所在。
综上所述,基于当代市场经济中公共需求满足的现实重要性,要求经济理论中,在“经济人”范畴中充实“整体人”的内容,和在“需求”范畴中充实公共需求的内容,而克服和抛弃西方经济学中在“需求”理论中狭隘的“私人”眼界,阐明全面的“需求观”“公共产品”观,以及市场调节与政府相结合的经济运行观念,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获得更为清晰的理论阐明。
【注释】
(www.xing528.com)
[1]此系作者未发表文章节选,写于2008年。
[2]萨缪尔森:《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第1194页。
[3]高科技的创新和生产的大范围的推进,是立足于和依靠“私人需求→私人产品生产机制”。2012年6月美国私人商业卫星发射成功,预示私人航天产品生产时代的开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