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技创新:知识决定发展的泉源

科技创新:知识决定发展的泉源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行科技创新,首先要弄清“科技创新”一词的含义。以上三者的有机结合的状况,决定了经济的科技生产力或科技水平。既然科技是以“知识为本”,那么在科技创新中知识创新就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是科技创新的起点和泉源。科技以知识为本意味着创新的最终主体是人。可见,知识为本,知识以人力为本,决定了科技创新首要的是掌握科学与技术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的智力劳动群体的培育及其积极性的调动。

科技创新:知识决定发展的泉源

进行科技创新,首先要弄清“科技创新”一词的含义。为此先要阐明科技的内涵。我们把科(学)技(术),规定为三个层面:(1)有关科技的知识;(2)体现了科技知识的物质生产技术条件;(3)适应于(1)和(2)的劳动方式和劳动技能。科技知识首先是指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学科的理论知识。处在社会经济某一特定阶段的人们总会通过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科学研究,形成和积聚一定的与现实生产力相关的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学科的理论。例如17世纪的牛顿力学理论,18世纪的蒸汽发动技术和机械技术理论与应用知识,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的理论基础。20世纪出现的量子力学核物理光学、声学、空气动力学、分子生物学等新理论及高新技术应用知识,是世纪末某些发达国家生产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

科技进步,始发于基础理论的创新,然后是应用知识的进步,以上二者引致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生产手段和劳动对象——的创新。

科技的最重要的表现是使用于生产的物质技术,即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科技知识的进步,新理论、新发明,总是要转化和体现在用于生产的物质技术手段上。18世纪以来的自然科学的进步,结出了机器生产的物质技术之果;20世纪后期的原子核理论、信息理论、光学、生物分子理论等,结出了当前的信息技术和其他高科技之果。不断把科技新知识转化为新的物质生产技术,用来开发新产品,是市场主体组织研发活动的直接目的,而测定一国科学技术的水平和优势,不仅要看拥有的创造发明的专利的数量,更主要地要看在生产中使用的物质技术设备的质和量。更具体地说,要看拥有的物质设备的技术含量,而在知识经济时代,首要的是看物质设备的信息技术和其他高科技含量。

物质生产手段总是要由人来加以使用和进行合目的的营运,从而需要形成相应的劳动方法和劳动技能,后者是表现为劳动形态和人力形态的技术,它是物质生产条件转化为产品的必要条件。例如,与手工工具相适应的是传统手工工艺和劳动技巧,与现代物质生产手段,特别是当代计算机技术和其他高科技相适应的则是现代智力化的熟练劳动和高智力研发和管理劳动。

可见,按照上述分析,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劳动方法和技术,是“科技”一词的三层内涵或要素。以上三者的有机结合的状况,决定了经济的科技生产力或科技水平。以上三者中,有关科学技术的知识是发端和泉源,即“知识为本”。科技知识首先转化为生产的物质手段,科技知识与物质生产手段二者再转化为生产者的劳动方法和技能,上述两个转化体现了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机制。(www.xing528.com)

基于以上阐述,科技创新也就是:(1)科技知识的创新;(2)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的创新;(3)人的素质和劳动技能的创新。既然科技是以“知识为本”,那么在科技创新中知识创新就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是科技创新的起点和泉源。人们可以看到:(1)科学技术创新的进程,或创新路径的选择;(2)科技创新的势态,例如是渐进的或是跃进的,是小范围内的或是大面积的;(3)科技创新的性质,例如是一般工业技术创新,还是信息技术创新和高科技创新。以上三者,从根本上均是取决于科技知识的状况和水平。

科技以知识为本意味着创新的最终主体是人。知识本质上是人的智力活动的成果,人的智能具有汲取原有知识和创新知识的神奇的功能。尽管信息经济时代的智能机也拥有不断增大的知识生产能力,但它永远不能取代人的高级智能功能和取代人的智力源(本)的地位与作用。

可见,知识为本,知识以人力为本,决定了科技创新首要的是掌握科学与技术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的智力劳动群体的培育及其积极性的调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