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行能保持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生产并非易事。纵观人类由原始渔猎经济到畜牧经济,经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的发展史,可以说人类一直在从事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过度耗费自然的劫夺式的生产。在物质财富大量创造和积累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人对自然进行索取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的劫夺性越发增强,自然物质存量的耗费超越了自然物质正常供给能力和地球承载力,导致了资源、环境、生态危机的出现,它意味着社会持续生产的自然物质条件和人类生存条件遭受巨大破坏。
对历史的反思表明:人类曾经在很长时间内依靠对自然物质的过度耗费来积累财富,促进增长,增进文明。特别是近300年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创造,很大程度上是立足于对自然存量的劫夺与破坏之上。但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协调的规律具有不可违抗的“铁则”的性质,尽管人长期无视和在生产和生活行为中肆意践踏这一规律,但这一经济、自然规律还是通过资源、环境、生态“危机”形式表现出来。当前世界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引起的气象恶变、特大水旱等自然灾害频频出现,表明这一经济、自然规律正以一种狂暴的形式表现出来。
对自然物质的过度耗费,既造成社会生产的不可持续性,又使人的生存条件恶化,降低财富使用效果,而且它还带来极其高昂的用于救治各种自然灾害的费用,修复、维护被破坏的环境生态条件的费用,以及治理生存条件恶化引发的多样人类疾病的费用。这是应对资源、环境生态危机的追加社会费用,它形成国民财富的负值,即负国内生产总值,它意味着过度耗费自然物质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存在的负增长。(www.xing528.com)
实践表明,人类并不能老是从“薄待”甚至“虐待”自然的愚蠢行为中受益;恰恰相反,人类因其对自然物质的过度耗费而付出了沉重代价和遭受到自然的严厉的惩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