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持续增长和富民强国

用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持续增长和富民强国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八大站在21世纪时代高度,以全球视野分析世界发展形势和我国新时期面对的新问题和新挑战,阐明了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持续增长,实现富民强国的发展战略。加工制造业获得飞速发展,中国成了“世界工厂”。特别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实行由数量扩张型发展向质量提升型发展的转变。何况,GDP高增长并非发展的目标。

用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持续增长和富民强国

党的十八大站在21世纪时代高度,以全球视野分析世界发展形势和我国新时期面对的新问题和新挑战,阐明了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持续增长,实现富民强国的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进行了由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的体制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焕发出强大活力,带来和实现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大起飞奇迹。2012年GDP达51.9万亿元,居全球第二;34年来GDP年均增速9.9%,人均GDP由190美元到6100美元;2012年进出口贸易总额38667.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基础设施飞跃发展,高铁运营里程9356公里,居世界第一。经过30多年快速增长,中国已经由原先的经济不发达国家,一跃成为中等发达国家,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和影响政治、社会走向的大国。

中国30多年以来经济大起飞的路径是:

第一,构建和依靠市场经济体制,调动全民创业活力,国有经济快速做大,民营经济遍地开花。截至2012年,已有54家国企进入世界500强,民营企业贡献占GDP的70%,成为支撑当前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第二,利用高储蓄,实现投资快速增长。近年来中国居民储蓄率已超过50%,投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大建设成为发展的强劲动力。

第三,发挥劳动密集经济的比较优势和人口红利功能,吸引国外投资。1979~2008年30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逾8000亿美元,2003~2008年年均实际利用外资更是超过600亿美元。加工制造业获得飞速发展,中国成了“世界工厂”。

第四,充分利用了全球化条件下外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1978~2012年我国商品进出口额增长了187倍,其中出口总额增长了99倍。截至2012年中国出口总额占全球贸易份额由不到1%提高到11.1%,已连续4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出口拉动成为增长的强劲动力。

可见,中国的改革开放,启动了一轮立足于劳动密集型和低技术层级产业的“数量扩张型”的发展,实现了第一轮举世瞩目的高增长,出现了34年平均9.9%的高增长率,2002~2011年年均10.7%的特高增长率。(www.xing528.com)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带来我国外贸环境恶化,进出口下降。劳动密集型企业首当其冲。2009年春季以来沿海地区众多出口加工厂纷纷倒闭。国有企业也呈现产能过剩。在政府出台4万亿投资的刺激计划下,中国保持了经济稳定,但GDP增长率放慢,2012年增长7.8%,创1999年以来13年内最低水平;财政收入增速下降,2012年仅增长12.8%,为3年来最低点;近年来房地产处于“滞胀”,银行不良贷款压力增大,股市不振等成为发展中的困扰。

中国仍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期,将在今后20年保持不断的增长和拥有世界上较高增长率。但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散尽,世界经济仍处在长复苏之中,面对着诸多不确定性。此外,各国产业结构与出口结构也正发生新调整。国内面对着消费率低、内需动力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质量效益不高,以及人口红利功能弱化、资源不足、生态严重恶化等问题。上述情况决定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结束。因应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十八大提出了我国新时期着力深化改革,切实加快转型的方针,要求实行在动力上由过去的投资、出口为主动力到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的转变。特别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实行由数量扩张型发展向质量提升型发展的转变。

1979年以来30多年的高增长是我国新经济体制巨大活力和国家增长巨大潜力的表现。但它毕竟是中国这样的原先经济不发达大国改革初期具体条件的产物。随着经济基数的加大和各种生产资源的供求状况的变化,增长速度会趋于下降。应该说在后国际金融、经济危机时代,在国内外新的情况下,我国双位数的高增长时代已经结束。我们应当审时度势,将发展重点与核心,由数量转向质量,由产值转向效益,由体量转向实力尤其是竞争力。特别是要树立起协调、长期、稳定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观,争取实现20年平稳的质优中速增长,而不能追求粗放式的高速度。

何况,GDP高增长并非发展的目标。实践一再表明:粗放型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更会加剧资源耗竭、环境生态恶化等负面效应。另外,国民收入过多地使用于投资,会排挤消费,压制消费需求的增长,带来内需不足。建设资金过多投入工业与基础设施,会挤压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造成发展的失衡。特别是粗放型的产业结构和生产链,劳动生产率低、产品技术含量低、效益小、而资源耗用大。这种粗放型扩张是不可持续的,它越来越不适应当今走向高技术经济时代的要求。

据统计,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仅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37%和德国的5.56%;从中间投入贡献系数看,1单位价值中间投入仅获0.56个单位新创造价值,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一半;从效益上看,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快于GDP,2010年单位GDP能耗达到世界平均水平2.2倍。与之对应,能源资源需求快速上升,2012年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6.4%,创历史新高。资源过度耗费导致了环境恶化,近期国内雾霾现象证明空气严重污染,并付出了高昂代价。亚洲开发银行报告显示:我国空气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基于疾病成本估算相当于GDP的1.2%。

可见,新时期的国内外新情况,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增长质量,致力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此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搞好产业升级,走质量提升型发展之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场新的经济大变革,包括经济结构的大调整、物质技术基础的大提升、国际经济的大调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