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当代科技发展理论研究:现状、前景、跨越式发展及马克思主义阐释

加强当代科技发展理论研究:现状、前景、跨越式发展及马克思主义阐释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末叶,肇始于发达国家的快速的技术创新,无疑是当代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对这一新实践需要做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阐明。当前世界自然科学理论创新的状态及其前景为何?不发达国家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以上八个问题,可以归结为当代科技发展研究。

加强当代科技发展理论研究:现状、前景、跨越式发展及马克思主义阐释

20世纪末叶,肇始于发达国家的快速的技术创新,无疑是当代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对这一新实践需要做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阐明。为此,需要对下列问题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

第一,以发达国家为主阵地的这一场技术创新的高潮是怎样产生的?它能否持续?何时会出现“退潮”?是否有技术创新周期?技术创新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关系是怎样的?技术创新衰退将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后果?

第二,相对论、量子论、基因论等基础理论重大突破是如何取得的?自然科学新理论如何启动了20世纪后期应用技术理论的大发展?当前世界自然科学理论创新的状态及其前景为何?是否会出现基础理论研发走下坡路的状况?当前应该如何强化基础研究以增强其应用技术研究的推动效应?

第三,在当代为了有效地推进基础研究和推进科学、技术知识向物质生产的转化,需要依靠怎样的体制与机制创新?

第四,当代高技术产业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及其前景。

第五,当代科技发展路径的形成、性质,科技发展的最优路径形成中市场的作用与政府的功能。

第六,新兴国家发展高技术的经验。不发达国家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第七,当代科技革命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方式变革和社会制度变革中的作用。

第八,现代科技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以上八个问题,可以归结为当代科技发展研究。这是一项新的研究课题,它涉及的领域,需要回答的问题,超过了现有科学学、科学史、自然科学哲学、技术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以及自然辩证法等现有学科。这一研究是为了揭示当代科技发展的规律和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规律,探索有效地发挥科技力造福于全人类的方法和途径。这是一项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带有宏观性、理论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应该将它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在科技快速发展、深刻地影响和有力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的当代,为了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特别是为了更好地规划和推动我国科技的发展,寻找我国技术发展最优路径,我们迫切需要进行这一项理论研究,也需要形成这一门新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应重视和推动这一项研究,重点大学更有条件来进行这一项研究和新学科的构建,理论经济学工作者更可以在这一研究发挥作用,并将有关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的理论创新用来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理论经济学体系。

【注释】

[1]原载《经济学动态》2007年第6期。

[2]由于高技术是新兴科学的成果和物化,当代科学知识进步迅速转化和表现为物质生产技术创新,科学(知识)进步与生产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一体化了,因而,当代技术创新,用“科学、技术创新”,或“科技创新”一词来加以表述就更加确切。

[3]高技术创造出的高使用价值,能更有效和更充分地满足现代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生活享受,也能满足高品质的、文明的现代生产的需要。高技术产品的使用价值可以称为现代使用价值。

[4]信息技术被引进于传统手工艺领域,如玉器雕刻、金银饰品制作中计算机的应用,正在带来传统手工业中纯手工技术的创新和生产出精美的新型手工艺品,由此,给手工业带来生机。(www.xing528.com)

[5]科技创新包括科学活动,技术发明活动,新发明在生产中使用三个阶段。在当代,科学活动不断产生新的发现,后者较顺利地转化为技术发明,紧接着新技术又转化为物质生产技术和新产品,实现了一种科技创新流,它意味着科学快速地转化为生产力。

[6]德国煤炭、钢铁企业自行研发出众多的新发明,化工企业通过对新材料的不断研究,制造出新染料。大企业依靠对新技术的自然垄断获得丰饶盈利和不断扩大生产规模。1870年以来在德国重化工业发展中形成了一种新的企业模式。托马斯·K.麦格劳称:“德国资本主义是以科技为本”。见托马斯·K.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63页。

[7]高技术企业的研发开支通常占销售收入5%~7%,IBM近年来销售收入增长主要来源于对外提供研发与技术服务的收入。

[8]大公司拥有进行自主研发的经济实力。在美国1981年大公司在行业研发投资中所占份额高达70%。IBM公司1999年年获得的专利2756项,居美国申请单位之首位。公司研究部门五次获得诺贝尔奖、八次获得国家级奖。参见:亨利·切萨布诺夫:《开放式创新》,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99页。

[9]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208页。

[10]许多中小科技公司将它们的新发明通过收取专利使用费形式转让给其他公司生产使用,一些公司则在研发出富有商业价值的新技术成果后,自行从事加工制造,或通过兼并其他企业来进行制造。在高技术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越来越成为科技创新的积极力量。1981~1999年,美国中小企业的研发投资不断增大。1981年小于1000名员工以下的企业在行业研发投资中所占比例为4.4%,1999年增至22.5%。参见:亨利·切萨布诺夫:《开放式创新》,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55页。

[11]马克思在论述设置有众多分工部门的近代工厂时说:这些部门特殊劳动所“生产的产品已经不是特殊商品,而只是某种商品的组成部分”。见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110页。

[12]IBM等大公司,加强了专利转让、科技咨询、为客户进行技术设计等活动,这种“知识生产”活动已成为近年来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

[13]在高技术经济中,进行一项重大技术创新需要庞大的研发资本投入。IBM在1961年为进行计算机360系统的研发投入50亿美元,人们称这种风险极大的研发活动是一种“博弈”。参见:托马斯·K.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31~443页。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02页。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02~103页。

[16]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政府加强了对军事技术如飞机、收音机雷达电子计算机等的研发的支持和直接组织了关键性军事技术品,如大型计算机,原子弹等的研发和生产。上述国防产品研制所依赖的基础理论是从欧洲移植过来,或者是依靠来自欧洲的科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开始认识到基础理论滞后对技术创新的制约。美国科技研究发展局局长温尼瓦·布什,刊登在《科学》杂志上的报告中指出:“在基础科学方面依赖别人的国家,不管它的机械技术水平如何,其工业发展速度必然慢于其他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也无法获得有利的竞争地位。” (亨利·切萨布诺夫:《开放式创新》,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37~38页。)美国政府设有科技委员会为政府制定科技政策,布什政府设置科学顾问,其地位相当于副国务卿。美国研发事业的资金中的政府投入,1930年为2.48亿美元,占总投入的6.9%;1940年为6.14亿美元,占总投入的20%;1955年为1797亿美元,占总投入的56.7%;1960年为39185亿美元,占总投入的64.5%;1985年为48 022亿美元,占总投入的47.1%。在美国绝大多数的基础研究是在大学中进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学基础研究获得的政府资金不断增大。可以说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际上开始了政府力量大力介入和支撑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发。用经济学语言是:政府主导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公共产品的生产。依靠自然科学公共产品生产,加上依靠非营利科研机构(包括大学)和企业的力量进行的研发,这一科技知识研发体系,就能缓解和克服基础科学知识生产中的市场失灵。20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基础研究以及应用研究的快速发展,与政府推动的科技公共产品生产的体制和机制的形成密切相关。实践表明,实行应用技术研发商品化的同时,构建起依靠政府力量的基础科学知识的公共产品生产,能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科学、技术知识创新体系。

[17]技术研发和创新的单纯市场路径有其固有的局限性,需要发挥政府的职能,来进行引导和加以校正,从而使技术创新适应客观规律的要求。美国研发费用中政府投入的比重20世纪30年代在20%以下,40年代急剧提升,50年代占50%以上。政府支持和促进的计算机技术,推动了60年代以IBM公司为首的商用计算机的研发和生产。1960年IBM公司对计算机研发的投资达70亿美元。70年代以来IBM、英特尔等公司开始了个人计算机的研发,1981年IBM开始批量生产个人计算机,由此推动了个人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市场发展路径。由于这一市场路径适应了计算机技术发展路径的要求,它带来了20世纪末快速的信息技术进步和快速的信息经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