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成果在生产中的不同作用方式

科学成果在生产中的不同作用方式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显然,具体的科学活动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别,其经济、社会功能也不同。可见,科学的不同门类,被合并于生产的方式和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式又是不相同的。其一,科学成果直接作为生产力的要素。其二,科学成果间接地作用于生产。各项科学活动的具体功能和服务于大生产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应该基于科学活动发挥经济功能的方式,从大生产和总产品创造的角度,来评判和确认科学活动的生产劳动的性质。

科学成果在生产中的不同作用方式

科学活动包括广泛的领域,人们通常将它分为: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按照它应用于生产的状况和方式,人们又将它区分为基础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或是生产、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社会科学中又可以区分为经济科学与人文科学;经济科学中又可以区分为管理科学和基本经济理论(包括学说史),等等。显然,具体的科学活动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别,其经济、社会功能也不同。就生产功能来说,有的科学活动的生产功能较为直接,有的科学活动的生产功能较为间接,有的科学活动具有提升物质技术力的功能,有的科学活动具有提升管理力或提升体制活力的功能,等等。可见,科学的不同门类,被合并于生产的方式和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式又是不相同的。

其一,科学成果直接作为生产力的要素。在当代,一项应用技术科学知识的创新,意味着掌握科技创新成果的企业能更新其技术手段、工艺方法和创造出科技含量更高的新产品。人们看到,英特尔公司依靠计算机芯片电路刻印的应用技术知识的不断创新,实现了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不断升级换代。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及其科学产品有效转化的机制下,任何个人——包括少年科学家、发明家——从事的卓有成效的科学活动都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如最早的苹果计算机,就是一些大学生在汽车房中进行的科技开发的成果。可见,在当代,各种各样方式进行的、获得使用的应用科技活动都具有物质生产劳动的性质,他们从事的智力劳动体现在企业的生产成果之中。

其二,科学成果间接地作用于生产。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由于它的成果是关于有关物质或对象的性质的原理或基础性知识,它揭示对象“是什么”和“为什么”,但是却不直接回答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因而,这种科学活动成果,还是一个精神存在,而不具有可以供企业用于生产的使用效果。在市场经济中,非应用性的“纯科学理论”不具有可交换性,从而,不存在交换价值市场机制不表现从而不承认基础理论研究活动的生产性。这一情况并不改变基础理论研究活动是“源头性劳动”,唯有这一“源头性”的劳动及其成果,奠定了应用技术研究的基础,为应用技术研究指出具体路径和方法。例如,计算机芯片的应用科技研究成果,是立足于有关单晶硅的物理学与化学性能的基础理论进步的基础之上。可见,科学知识的创造有其自身的规律,这就是基础理论科学引发、支撑技术,应用科学,每一次重大的基础理论的突破,会引发一轮大范围内的技术科学的创新和发展。在经济过程中,技术科学→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是立足于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知识的转化。这也就表明,尽管从微观现实的角度,从事基础研究的、创造“源头理论”的研究人员不参与企业生产过程,但是从生产全过程看,它的成果却对社会生产过程和使用价值的形成有着积极影响。可见,如果基于宏观和长过程,有效的基础理论研究活动仍然带有生产劳动的性质,只不过它是一种无须支付报酬的、不具有直接价值形成功能的生产劳动。(www.xing528.com)

当代科学,作为实践的科学,它是服务于当代大生产——包括生产的物质技术、劳动方式、经营管理、体制创新等——的科学。各项科学活动的具体功能和服务于大生产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应该基于科学活动发挥经济功能的方式,从大生产和总产品创造的角度,来评判和确认科学活动的生产劳动的性质。如人们不能只将技术科学活动作为科学活动,而否认管理科学活动的科学劳动的性质,人们也不能只将应用科学活动视为生产劳动,而否认基础理论研究活动的生产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