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于2017年6月获批,由北京市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进行建设。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心将其打造成代表我国最高科技水平的科学研究和人才聚集高地,成为引领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支撑。目前已有的大科学装置包括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等。现主攻的关键技术或项目包括清洁能源材料、材料基因组、先进光源技术、空间卫星技术、先进载运等5个交叉研究平台项目。主要依托单位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院所。
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基本分五步: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好发展战略,谋划好发展蓝图;二是要建设好已开工项目,抓紧论证一批新的大科学装置和交叉研究平台;三是要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积极争取筹建国家实验室;四是要着力吸引一批国际一流人才,打造高端人才聚集高地;五是要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把怀柔科学城建设成为创新之城、宜居之城。
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项目是基于北京科学城建设的基本面,响应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服务地方创新型产业发展来开展的。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关村科学城主要依托中国科学院有关院所、高等学校和中央企业,聚集全球高端创新要素,实现基础前沿研究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创成果;怀柔科学城重点建设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等大科学装置群,创新运行机制,搭建大型科技服务平台;未来科学城着重集聚一批高水平企业研发中心,集成中央在京科技资源,引进国际创新创业人才,强化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打造大型企业集团技术创新集聚区。三个科学城各有侧重、各有规划,如何从区域和国家层面对其进行统筹成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以未来视角看待科学城的整体发展,这样既能保证每个科学城的发展重点、产业特色,也能为科学城的稳定发展提供更高层面的指引、更专业的支撑、更周到的服务。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能够给众多科学城引入更为高精尖的大科学装置,为科学城集群提供强力的科技支撑,加强科学城之间的联系,促进产业融合、学科交叉,最终实现科技创新发展。
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汇聚了大量社会资源,以极大的气魄迈向雄伟的发展目标,是时代和地区的“大手笔”。2016年,国务院发布《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指明北京将统筹规划建设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和未来科学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管理运行新机制,推动央地科技资源融合创新发展。加强北京市与中央有关部门会商合作,优化中央科技资源在京布局,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大型骨干企业的研发优势,形成北京市与中央在京单位高效合作、协同创新的良好格局。2017年5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批复《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同意建设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规划到2020年,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成效将初步显现,到2030年,全面建成世界知名的综合性科学中心。依据方案目标,2018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98件左右,居全国首位;同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等。北京市提出要在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材料等10个高精尖产业领域,促进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化发展的完整链条;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2万家,处于全国前列;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4800亿元,创业投资额占全国比重1/3左右,居全国首位。 (www.xing528.com)
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布局众多重大科技项目,未来必定成为高新技术汇聚的高地。2020年10月,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空地一体环境感知与智能响应研究平台、脑认知机理与脑机融合交叉研究平台3个重大科技项目获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批复。这3个项目的获批,意味着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十三五”时期规划布局的29个重大科技项目全部完成立项审批。2019年12月,16个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密集落地,助力北京怀柔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16个项目包括11个国家科教基础设施和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总部、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配套综合实验楼和用户服务楼、介科学与过程仿真交叉研究平台、北京分子科学交叉研究平台、北京激光加速创新中心5个第二批交叉研究平台。此前,已经有5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5个首批交叉研究平台落户怀柔。5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包括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技术,以及子午工程二期。据介绍,利用极端实验条件取得创新突破已成为科学研究发展的一种重要范式。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是其中最早动工的,于2020年7月建成,是国际上首个集极低温、超高压、强磁场和超快光场等极端条件为一体的用户装置,能够实现1 mK的极低温、300 GPa的超高压、26 T的超导磁体强磁场和100 as(阿秒)的超快光场等单项极端条件指标,实现10000 T/K的磁场/温度值、2800 T·GPa/K的磁场·压力/温度值、60000 GPa·K的压力·温度值及4.2 K下200 fs(飞秒)的超快光场脉宽等综合极端条件指标,有效推动材料、能源、信息等领域关键问题破解和产业升级发展,对支撑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辐射带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具有重要影响及作用。
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计划筹建国家实验室。国家实验室是以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开展基础研究、竞争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国家级科研机构,是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及具有我国特色和优势的领域,依托国家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建设若干队伍强、水平高、学科综合交叉的国家实验室。国家实验室的筹建往往依托名牌大学,例如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依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后转为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等。北京是全国高校聚集地,也是科技研究与创新产业聚集地,筹建国家实验室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实验室既体现科技发展的程度,也助力高新技术的研究、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因此,科技部将积极筹措经费,支持国家实验室建设。教育部“211工程”“985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等要对国家实验室建设予以重点支持。鼓励地方、企业等以多种方式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多方支持,共建共管。国家实验室实行国际专家评估制度。此外,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人才计划还可与筹建国家实验室并举,在筹建过程中吸引人才,以人才引进推动实验室的建设。国家实验室一直把吸引、聚集和培养国际一流人才作为重要任务,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千方百计吸引和选拔一流人才到国家实验室工作。国家实验室要注重科研团队的培育,努力形成一批规模大,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有凝聚力、有活力的创新团队。国家实验室要制定有针对性的聘任、考评、激励制度与机制,培养和稳定一批高水平实验技术人员。根据我国科学部发布的《2015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截至2015年年底,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共255个,试点国家实验室7个,北京有79个,占总数的近1/3。随着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从规划到实现,相信不久的将来,区域国家实验室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会有可观的提升,北京作为高科技集聚高地定然会继续保持科技创新优势。
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样十分重视城市基础建设。2020年12月2日,怀柔科学城城市客厅A地块项目举行开工仪式,标志着怀柔科学城首个综合性、国际化公共服务配套项目正式启动建设。城市客厅项目位于怀柔科学城起步区,由A、B、C三个地块组成,总用地面积29.4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3万平方米,目标定位是国内外科学家的国际化公共服务中心、怀柔科学城的对外展示样板、科学研究与科技产业的活力中心,结合城市公园,将融合打造科技研发、科技服务、文化与商业配套、高端酒店与公寓、研究型学院等五大功能。项目预计2023年年初全部建成投用,为周边科研院所和创新主体提供国际化、高品质的配套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