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科学城的实践验证

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科学城的实践验证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泛地说,科学城也是一种区域创新体系,目前科学城已成为国内外各大城市和地区发展创新经济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可见科学城的建设是以区域创新体系为理论基础的。创新机构是区域创新体系成果和业绩的产出平台,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一流大学、顶级的科研院所、孵化器以及一些中介机构等。系统构成方面,科学城完全具备区域创新体系的四个基本要素。

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科学城的实践验证

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的产生背景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区域化的特征,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益体现为各个国家的区域之间的竞争。而区域创新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增强区域竞争优势、实现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相应地,对创新体的研究也扩展到了区域层面。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就是美国的硅谷,硅谷的迅速崛起对世界经济格局影响极大,同时也强有力地证明了创新不只存在国与国的竞争之间,也在一国内部的区域之间,创新是强有力的发展推动力,区域创新有利于技术突破与转化,进而带动整体的创新。硅谷的成功促使人们积极关注和研究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在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基础上,英国卡迪夫大学菲利普·库克教授首先提出了“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后来,这一理念在实践和研究中不断完善。

1.基本概念

区域创新体系是指由一个区域内参加技术创新和扩散的企业、大学及研究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以及政府组成的,为创造、储备、使用和转让知识、技能和新产品提供交流关系的网络系统,具有客观性、多样性、整体性、自组织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区域创新体系这一概念的核心在于“创新”,从理论的产生背景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创新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中越来越重要,所以区域创新对于经济的贡献和影响才引起大众的注意。社会越进步,经济越发展,创新的影响力和贡献度就越强,也就越需要尽快建立促进创新科技的区域创新体系。一个国家或地区只有建立了区域创新体系才能在创新驱动下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创新体系已经成为提升国家创新实力、创新技术的重要步骤,也是一国或一地区创新实力和水平的衡量标志。广泛地说,科学城也是一种区域创新体系,目前科学城已成为国内外各大城市和地区发展创新经济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可见科学城的建设是以区域创新体系为理论基础的。

2.系统构成

区域创新体系可以看作是从创新科技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区域经济的主要架构,但是反过来,区域创新体系又能够以清晰的架构指导创新科技产业的区域建设和发展。区域创新体系按性质和功能可以划分为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机构、创新基础设施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且相互协调发挥整体功能和作用,它们是一个有机的组合体。其中,创新环境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其包括对创新科技产业给予大力支持、扶持的政策法规,有利于创新企业运行的管理体制,能够满足创新企业生存发展的市场与服务等。创新资源则是区域创新体系的命脉,其包括大量的科技创新产业资金、各领域的高精尖人才、世界最先进的信息交互系统、与时俱进的知识和专利认证与保护系统等。创新机构是区域创新体系成果和业绩的产出平台,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一流大学、顶级的科研院所、孵化器以及一些中介机构等。创新基础设施是区域创新体系中给予具体的工作支持和生活服务的设计,一般包括流畅先进的信息网络、图书馆、大数据库和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等。

系统构成方面,科学城完全具备区域创新体系的四个基本要素。科学城的发展要以大科学装置为依托,要有一流大学、实验室、研究院等做人才支撑和学术支持,同时还有孵化器、创新产业等转化平台,并且配备比较完善的服务公司,加之以优惠政策支持、信息交流平台、完善的城市职能等。

3.发展模式(www.xing528.com)

从理论上来说,构建区域创新体系能够科学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快速实现区域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也被一些地方当作快速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在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的决策过程中,创新主体的基本态度往往影响深远,甚至决定了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方式、发展方向、产业定位等,因此可以按照创新主体的不同态度把区域创新体系归纳为以下三种发展模式。

(1)自主创新发展模式

自主创新发展模式,是指区域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开展研发活动并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其自身特点相适应的区域创新体系,从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发展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自主创新发展模式的内涵:研发行为具有前瞻性、独特性;在管理与服务方面具有创新性;技术产业化和产品的生产、销售是独一无二的;构建了独特的创新运行机制,与区域创新环境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正反馈系统。科学城多为独立的卫星城,其发展一般都符合自主创新发展模式,尤其在研发方面,不同的科学城研发的方向和重点一般都不相同,各科学城的代表产业也是千差万别。比如美国斯坦福科学城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工业基地,而其他科学城并非都是以电子工业为主建设的,而是涉及创新科技的各个方面,比如生命健康通信等。

(2)模仿创新发展模式

模仿创新发展模式并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区域创新系统的成功经验,而是批判地继承。具体来说,就是在借鉴其他成功的区域创新体系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去掉其运行机制中不合理的部分,同时批判地继承那些合理的部分,并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从而形成并积累后发优势,从理论层面最终实现具有超越性的,更为先进、合理的发展模式。模仿创新发展模式的内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模仿创新发展模式是对现有的先进技术进行细致的解剖和分析,在完全了解和掌握现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模仿。第二,模仿创新发展模式是深入学习已经获得成功的系统运行机制后,运用其成功经验,结合各区域自身客观条件进行适应性的变形、移植、优化,最终形成专属于各区域自己的独特且有效的系统运行机制。第三,模仿创新发展模式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不是粗暴的拿来主义,更不是盲目跟风,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为科技的快速发展客观地造成了科技产业发展不均衡,区域发展程度、发展阶段、发展过程各有特点的局面,先建立的创新机制提供了成功的样本,也面临着更新换代的巨大替换成本,后建立的创新机制虽然没有足够的经验,但技术和管理方式更加先进、理论更加丰富,而且无须考虑替换成本,依托模仿创新发展模式,后建的区域创新体系能够充分发挥在产品种类、质量、服务、政策、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从而获得较大的成功。第四,模仿创新发展模式不是永远学习别人的、过去的、历史的,而是在模仿中创新,模仿只是一种用来打开局面的暂时性手段,能够快速增强自身实力,但模仿并不是最终目标,因为仅凭模仿是无法发展下去的。模仿创新发展模式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模仿”积累后发优势,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并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最终从“模仿”走向创新。在建设科学城的时候,可以通过研究成功的科学城案例,找出其中符合自身实际、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研发模式、产业合作模式、人才引入模式、城市管理模式、科技转化模式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搞发展;也可以在失败的案例中发现创新发展的误区,避免走弯路。英国科学城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科学城建设的影响,从中看到了自身经济发展的方向。

(3)合作创新发展模式

合作创新发展模式,是指通过区域间合作,实现创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有效配置,从而增强整体创新能力,最终实现本区域创新发展的模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合作创新发展模式的内涵:第一,不同创新主体之间基于共同的区域发展目标开展的跨区域创新合作,这种合作可以是宏观层面、阶段性的,也可以具体到某一技术、产品等。如不同区域的高等院校、企业、研究机构等合作进行新产品研发工作,或开展商业化的联合创新行为等。第二,不同科技中介机构之间为了促进区域间信息、资源的交流而开展的合作,这种合作对各区域的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有利于促成区域之间的良性竞争,特别是跨区域的资本、人才、信息交流。第三,政府之间基于优惠政策、管理制度、创新环境建设等开展的合作。以北京为例,怀柔科学城和中关村都是北京的科学城,由于区位优势,两者可以便利地展开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以合作的方式促进交叉融合科技创新,通过良性的合作可以促进双方各自独立运作。因此,我国各个科学城都非常重视对内对外的交流合作,尤其是针对高校、高端人才、研究所、企业等的交流与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