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课题管理】
1.课题指南的编制与发布。按照《市建委关于将建设系统软科学课题有关事项委托管理的通知》(津建科〔2017〕269号)文件,天津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所接受市建委科技处委托,负责建设系统软科学课题的组织申报、立项论证、合同签订、经费申请与拨付、课题实施和验收等工作。
围绕天津市委、市政府城乡建设工作重点,从宏观和中观层面研究天津城乡建设发展方向、思路和重点难点问题编写的《2017年建设系统软科学课题申报指南》,连同《市建委关于申报2017年度建设系统软科学课题研究计划》于2017年9月在天津建设网发布。
《2017年建设系统软科学课题申报指南》内容主要涉及规划设计、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城乡建设管理能力与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项目投融资与运营管理、房地产业、城乡统筹与村镇建设、建筑业发展、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城市交通建设9大方面35个分项。申报单位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以及具有本行业学术带头人的相应科研团队。
2.课题立项申报。2017年共收到《天津市城乡建设软课题研究项目申请书》47份,主要来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和城乡建设发展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申报内容主要涵盖行业管理、城乡统筹、综合交通、房地产、绿色建筑和建设项目投融资运营等建设相关领域。
3.课题立项评审。按照课题的申报方向,将课题分为三个领域,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课题题目、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概况、研究内容及大纲、研究方法与路线、研究进度计划、提交成果形式、课题预期达到的效果、预算明细以及研究人员等内容进行立项评审。
4.计划下达和合同签订。经专家评审,最终确定立项12项课题,由市建委下达《天津市城乡建设软课题研究计划》。研究所与课题承担单位签订《天津市城乡建设软课题研究项目合同书》,明确课题题目、主要内容、完成时限、课题经费数额和成果权益等内容,并按期拨款。
5.课题验收。2017年组织课题结题验收25项,其中2010年立项的6项、2012年立项的4项、2013年立项的2项、2014年立项的4项、2015年立项的9项。25项课题中有9项课题在各项期刊、年会论文集、学报等发表论文18篇,其中中文14篇、英文4篇。
由天津城建大学研究的《基于模拟技术的建筑能耗快速评估方法研究》形成的“建筑能耗快速评估软件”获得专利1项。
由天津低碳发展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和天津市建设科技发展推广中心联合研究的《建设领域服务机构绿色信用评级管理机制研究》,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工程设计企业、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建材和设备生产企业深入开展绿色信用评价调研,其研究成果对天津建设领域服务机构绿色信用评级管理具有实际意义。(www.xing528.com)
【科研工作与课题管理】 2017年研究所共开展54项课题研究,包括市科委科技重大专项1项,市建委立项课题36项,研究所财政资金课题17项。其中,软课题28项、应用课题24项,标准2项;已结题的19项,处于研究阶段的20项,新立项的15项。已结题的重点内容包括:
1.《关于构筑生态宜居高地的对策研究》。研究所独自承担的市建委软科学项目。2017年3月,《关于构筑生态宜居高地的对策研究》完成结题验收。课题以建设生态宜居高地为研究对象,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通过分析生态宜居城市的演变,剖析生态宜居的内涵,明确构筑生态宜居高地的重要意义;通过对比国家及天津市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天津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中应避免“贪大求洋”的发展方式等六方面误区。结合天津实际,从规划、水环境、小城镇、节能建筑、交通和绿化等八个方面提出生态宜居高地建设的思路,为天津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2.《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研究》。研究所独自承担的市建委软科学项目。2017年3月,《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研究》完成结题验收。课题基于政府管理角度,深入挖掘绿色建筑的内涵,归纳总结国内外绿色建筑发展的有益经验,论证在天津市推进绿色建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结合天津的实际情况,运用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提出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实现天津市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奠定基础,为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创造条件,为天津市推广绿色建筑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3.《京津冀区域协同战略对天津房地产业发展的宏观影响和应对策略研究》。研究所与天津财经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的市建委软科学项目。2017年10月,《京津冀区域协同战略对天津房地产业发展的宏观影响和应对策略研究》完成结题验收。课题通过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天津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影响,提出要促进天津房地产市场价格平稳健康发展,必须合理引导市场预期,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建立房地产市场发展长效机制,加强政府宏观战略引导,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建立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加强居民住区改造和环境提升等对策建议。
4.《天津城建系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研究所与天津财经大学共同承担的市建委软科学项目。2017年10月,《天津城建系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完成结题验收。课题在对我国城镇化发展概况以及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主要特征和问题。根据对天津市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形势的分析,探索适合天津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从示范小城镇和一般建制镇提升等两个角度研究天津市城镇化的主要内容和路径模式,提出城建系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工作思路、建设内容及保障措施。
5.《星载InSAR技术在城市地下轨道施工沉降效应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所与市测绘院、轨道交通集团等单位共同承担的市建委科技项目。针对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特点,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地理数据库、影像特征库的InSAR监测点精细化分类模型;基于InSAR监测点的空间位置信息和影响特征信息,研究了InSAR监测点的精细化分类,实现了轨道交通沿线的沉降监测。利用InSAR数据对地铁车站和区间施工进行沉降监测,确定了施工对周围地物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结合水准测量成果验证了InSAR可有效用于轨道交通施工中的沉降效应监测,并给出了InSAR在地下轨道交通监测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案。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SCI收录1篇,中文核心收录1篇。经专家评审鉴定,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6.《高韧性混凝土增强钢筋框架节点受力性能研究与示范工程》。研究所与河北工业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的市建委科技项目。通过对框架节点浇筑高韧性混凝土后的反复加载试验,验证了在节点核心区并向梁内延伸一倍梁高范围浇筑高韧性混凝土对改善节点的抗震性能效果较为显著,创新性地提出了增强框架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对600兆帕钢筋混凝土工程设计应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已在实际工程中示范应用。发表学术论文8篇,获得专利1项。经专家评审鉴定,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7.《拉索预应力损失对在役张弦结构性能影响研究》。研究所与天津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的市建委科技项目。对服役期内张弦结构拉索锈蚀与松弛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创新性地建立了服役期内预应力损失模型和张弦结构拉索各个时间节点的评价及补偿方法;提出了机遇标定思想的频率法索力测试方法,提高了索力测试精度,解决了服役期内张弦结构力学性能评估和关键技术问题,并已在实际工程中示范应用。发表学术论文12篇,获得专利1项。经专家评审鉴定,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索力测试技术和断索后张弦结构动力效应分析理论方面到达了国际领先水平。
8.《天津自行车馆新型弦支穹顶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研究所与天津大学、市建筑设计院等单位共同完成项目。基于天津自行车馆流线型头盔状的建筑仿形设计所带来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方面的难题,开展了一系列从新型仿形结构体系、结构设计分析方法、关键节点技术和仿形结构施工和监测体系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成功实现了自行车馆灵动的自行车头盔造型,并保证了场馆结构体系经济高效,以及场馆安全施工和正常使用。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表论文30余篇,成果有力推动了行业协会和省部级工程中心的建设。相关研究成果也为其他大型复杂张弦结构以及仿形结构的设计、施工及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该项目获得2017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类二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