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积极推进各区域农业产业特色发展,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

积极推进各区域农业产业特色发展,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耕地和水资源丰富,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适度规模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主要农产品优势区。

积极推进各区域农业产业特色发展,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有6个省属于粮食主产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占全国的40%,水稻产量占全国的65%。长江经济带农业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设施具有明显优势,农业基础较好,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因地制宜利用好长江流域的农业资源,促进长江经济带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对于长江经济带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概括来看,为了整体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不同地区要根据当地的优势特色资源和实际发展情况,在农业发展领域实现分工合作和优势互补,在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农业优势产业带、特色产业带和高水平现代农业示范区,从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具体如下:

一是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多山多草地林地,可以重点发展以草食畜牧业为代表的特色生态农业,依托自然生态和少数民族风情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是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屏障,应在保护林地草地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结合退耕还林林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有机牧业,创建绿色品牌,把生态保护和有机农业发展结合起来。长江上游地区聚居着40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风情文化保存较好。可以充分利用少数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观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

二是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耕地和水资源丰富,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适度规模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主要农产品优势区。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是我国主要粮食产区,但平原人口较为稠密,人均土地资源短缺,导致土地经营分散化,难以推广机械化耕作,限制了农民收入增加。对此,应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机械投入,提高农业生产装备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强化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倾斜,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严格保护耕地,依法加强耕地占补平衡规范管理,建设高标准农田;延长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www.xing528.com)

三是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资本、技术、人才资源密集,可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重点发展高效精品农业和都市农业,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和集约化品牌化经营。着重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进入农业领域,培养新型农民,同时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鼓励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加强监管和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引导工商业资本开展农业经营;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制定农业生产标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创新都市农业发展和管理体制,增强农业的生态和服务功能,为城市提供生态屏障,为居民提供休闲场所。

总之,要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和经营能力,突出各自的区位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发挥市场作用进行产业整合和实现规模效应,形成科学的区域产业分工,避免产业同质化。上游地区立足高原、山区和草地资源,发展优质农牧业,并辅以乡村休闲旅游,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带;中游平原地区重点提升粮食、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精深加工能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现代农业先行区、农产品加工优势区;下游地区充分发挥市场和区位优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外向型农业。即着力提升特色农业,建成中国特色农业产业带。充分发挥山地、丘陵、高原、河流、湖泊的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草食畜牧业、河湖绿色养殖业等为代表的特色生态农业,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的发展,形成特色农业产业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